李膺民
(沈陽廣播電視大學文法學院,遼寧沈陽 110003)
美術教育對個體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美術教育不僅能夠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更能夠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個體的全面發(fā)展。高校美術教育承擔著提高大學生美學素養(yǎng)的重任。日新月異的科技發(fā)展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對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也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傳統(tǒng)的高校美術課堂教師教學隨意性大、效率偏低,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原因嚴重制約了美術教學的發(fā)展。因此,高校美術教育必須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改革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以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1]?!盎幽J健眹@學生為中心來設計課程教學,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當中實時“互動模式”可以促進師生間的良好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互動” 通俗講解來說就是指個體之間通過感情、 信息的交流和交互,對交互雙方產生一定的影響。“互動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當中,堅持秉性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通過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以及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盎幽J健庇袆e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它可以通過整體討論、分組討論、情境討論等多種方法進行互動交流[2]。
在互動過程中,教師由教學主導者轉變?yōu)閷W習引導者。一方面,“互動模式”是順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新時期的教育政策和理念之下,教育教學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3]。因此,高中美術教學應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加強互動過程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互動模式”提升可以極大地提升課堂效果。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甚至是實踐和創(chuàng)新。這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所達不到的。在“互動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進一步得以激發(fā),學習效果會進一步的提高。此外,“互動模式”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體悟學生的思想,從而更好地調節(jié)教學進度和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在色彩的講授過程中,采用“互動模式”,學生通過互動交流可以加深對色彩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激發(fā)他們對色彩運用和搭配的靈感。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雖然高校美術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美術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沒有完全轉變。美術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部分教師的課堂教學仍以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美術課程的考核也以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來衡量。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對于美術基本理論的交流、思考、實踐、探索等環(huán)節(jié)占比很小。這與當前的綜合素質教育目標背道而馳[4]。
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中心地位,是當前高校美術教學改革當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美術創(chuàng)作靈魂和核心是藝術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力,忽略學生主體性的美術教學,勢必會影響學生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當前,在多數(shù)高校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仍是教學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當中發(fā)揮著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習完全圍繞著教師的教學安排來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較低。一方面,導致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另一方面,導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難以發(fā)散和發(fā)揮[5]。
高校美術課堂教學往往是集體教學,即一個教師同時教授多名學生,導致師生間的課堂互動不強。尤其是當前仍有大批教師依舊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使得課堂上的師生間的互動更加缺乏。學生在學習當中遇到一些困惑時,教師不能及時給予學生實時的引導,學生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除此之外,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安排較緊湊,紀律比較嚴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難以實現(xiàn)。
實踐教學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然而,當前仍有很多高校存在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現(xiàn)象。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遞,學生沒有反思、交流的機會,導致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沒有真正得以提升。在學生日后的美術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展現(xiàn)藝術美感以及家國情懷、工匠精神、愛國情操。高校美術教育應積極改變教育教學模式,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促進學生美術實踐能力的提高。
有效利用“互動教學”模式,一方面要不斷豐富和完善課堂教學內容,擴充和更新教學形式,另一方面還應當積極引入現(xiàn)代媒體教學器材,提高學生的綜合藝術能力。因此,教師要針對目前現(xiàn)有的教育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有效整合,明確教學中欠缺的資源設施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對匱乏的地方進行查漏補缺,以確保教學輔助設備使用效用的最大化。高校美術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基礎是不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能力現(xiàn)狀,根據學生知識能力的不同進行評估分級,從而建立“分級教學”的模式,切實開展分層式教學。對待不同專業(yè)基礎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以確保授課內容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得到適合自身學習的方法,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目標。實施分級、分層次教學要注意:一是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心理來準確界定學生的層次; 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認同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三是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鼓勵學生積極從低層次向高層次跨越[6]。
3.2.1 細心做好課前的設計準備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焙玫慕贪冈O計是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指揮棒”,是保證互動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制勝法寶。因此,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首先在課前準備中就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確保課程推進過程中能夠時時做到“有目的性”地講授。課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缺一不可。教師課前要對全班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基礎和基本能力進行全面分析、總結[7],制定出符合大部分學生的教學方案,要立足于課本教材上內容,完成教學大綱、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所需要的器具等。對于學生來說,課前準備的核心在于對本課堂內容的充分預習,了解課程內容目標以及所必需的素材、美術工具等。學生要提前預判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做出基本的復習預案。
3.2.2 保持課堂授課中的高效互動
課堂授課中的高效互動,是信息采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的關鍵,是塑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想象空間、促進師生友誼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高校美術教師利用“互動教學”組織課堂,一是要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開展師生、生生間的情感互動。在分析藝術作品時要善于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等穿插到課堂教學中,以實際案例為抓手切入課堂內容,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二是教師必須要做到適當“留白”,換句話說就是給學生留下相對充足的自由交流的空間,以鼓勵學生深入思考、積極闡釋個人觀點,勇敢地表現(xiàn)自我。三是要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相互合作精神。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以課堂內容為中心,積極進行構思、創(chuàng)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索事物發(fā)展的變化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意識。四是對學生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進行展示,在互動交流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美的追求。作品展示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闡釋個人創(chuàng)作的思路、理念、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對作品的內涵進行闡述,最后進入相互討論、互相評價的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各抒己見的機會[8]。
3.2.3 持續(xù)做好課后“隱性互動”的延伸
互動教學分為“顯性”和“隱性”兩個部分。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授課中與學生開展的互動行為,都屬于“顯性互動”方式?!帮@性互動”對學生來說更加直觀和高效,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力也更為深刻?!帮@性互動”是活躍課堂氛圍的有效手段。實踐教學中,教師往往利用“顯性互動” 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思考能力,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此外,由于“顯性互動”往往會直接被納入教學評價與考核之中,因此教師一般都非常重視“顯性互動”并對其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半[性互動”是相對于“顯性互動”而提出的,一般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在實際課堂之外的交流與互動?!半[性互動”一般偏重于教師與學生在課下的交流與互動[9]。相比較于廣大教師對“顯性互動”的高度重視,課后“隱性互動”的延伸,往往是高校美術教育互動教學中容易忽略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很多美術教師在課上與學生互動結束后對其課后的“隱性互動”關注度降低,導致互動學習的效果下降。在課上互動學習結束后,教師應當及時對課上互動內容做出科學、全面的總結,并提出具體的看法和疑問,給學生留下一絲的懸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在課下自主進行探索和研究。高校美術教師要積極建立起與學生進行課下“隱性互動”的長效機制,一方面給學生傳遞一些最新的美術學習資訊、信息等,另一方面要注重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在課堂所學知識,達到鞏固和提高的目的?!半[性互動”的范疇很廣,教師應當積極組織開展諸如“藝術剪紙”“另類油畫”“創(chuàng)意繪畫”等趣味性的美術活動與比賽等,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課后的創(chuàng)作熱情??傊?,從廣義上來看,高校美術互動教學不是單一的課堂中針對美術知識學習的互動,而是包含了課堂外師生之間的一切溝通與交流活動,教師必須要充分重視課后“隱性互動”的延伸。
綜上所述,“互動模式” 在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利于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反思與應用,提高美術教學效果。教師樹立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將“互動模式”應用于高校美術教學的全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