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象障礙是成長過程中后來出現(xiàn)的,感覺自己變丑了,并為此感到很痛苦,有強烈的改變與求助欲望,常常伴有明顯的強迫與焦慮等心理癥狀。與容貌自卑的區(qū)別關鍵在于一個“變”字,因此要注意區(qū)分容貌自卑和體象障礙。
人對自己的身體總會抱有特定的看法,“體象”指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頭腦中形成的樣子。一個人對自己的體象持消極態(tài)度,認為自己的身體難以令自己滿意,或不符合社會審美,就會產(chǎn)生體象焦慮。體象焦慮是廣泛存在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對此過度擔心,并引發(fā)了明顯的痛苦,嚴重影響了個人生活和社會職業(yè)功能,那么就有可能患上了體象障礙。
患有體象障礙的人會強迫性地認為自己身體的某些部分有嚴重的缺陷,并采取特殊的方式來掩蓋或“修復”。但這些被感受到的缺陷,通常是想象出來的。即便缺陷確實存在,它的嚴重性也是被夸大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DSM-5)將體象障礙歸入強迫及相關障礙。
體象障礙者總是感到可能被拒絕的恐懼,自尊感很低。因此很多人會為了防止出現(xiàn)不舒服的感覺,以及防止被其他人對自己做出負面評價,從而躲避社交活動。當他們不得不參加公共活動時,他們?nèi)耘f很敏感,會通過過度地裝飾來掩蓋自己以為的缺陷。他們可能會強迫地重復一些特定的、耗時的行為,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強迫行為比如不停地照鏡子、挑剔皮膚。這些行為是對強迫性想法的反應,為了減少焦慮和其他的痛苦情緒。
安全行為主要是通過掩飾自己不喜歡的身體部位,例如戴帽子、戴眼鏡、化妝等,力圖借此減少或避免令人痛苦的情緒,或者壞事的發(fā)生,比如尷尬或被人羞辱。
躲避行為患者常常回避社交場合,害怕別人說自己丑。這類行為的作用與強迫行為一樣,但從長期的臨床經(jīng)驗來看,這些行為并不能減少先占觀念的緊張度,無法減少焦慮,甚至會導致體象障礙變得更長期、更嚴重。
覺得自己長相丑,為容貌而感到自卑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多的這種自認為“丑”只是自卑心理。容貌自卑的特點是自幼就有這種認知,在生活過程中已經(jīng)自我接納,除了自卑影響社交外,沒有太多的痛苦感,通常沒有強迫與焦慮等心理癥狀。
體象障礙是成長過程中后來出現(xiàn)的,感覺自己變丑了,并為此感到很痛苦,有強烈的改變與求助欲望,常常伴有明顯的強迫與焦慮等心理癥狀。體象障礙與容貌自卑的區(qū)別關鍵在于一個“變”字,因此要注意區(qū)分。
體象障礙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肯定與人的性格、心態(tài)有關。培養(yǎng)開朗活潑、自信、悅納自己的性格,在成長過程中養(yǎng)成積極的心態(tài),是預防體象障礙的有效措施。由于體象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因而此類患者應盡早到正規(guī)醫(yī)院的心理或精神??凭驮\,以得到專業(yè)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