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斌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系統(tǒng)性是漢語詞匯語義研究追求的目標,多義詞眾多義項之間的關聯(lián)是詞義系統(tǒng)性的反映,而統(tǒng)系多義詞各義項的關鍵和樞紐即為核心義。核心義是多義詞的綱領,一詞多義的材料可以用核心義這個綱領統(tǒng)率起來。
何謂核心義?“核心義不是本義,不是主要意義,不是常用意義,而是由本義概括而來,貫穿于所有相關義項的核心部分,是詞義的靈魂,因而是看不見的,通常沒有一個具體詞是這個意義?!盵1]9核心義來源于本義,是詞義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不是具體的義位。核心義對詞義系統(tǒng)中的相關義項具有統(tǒng)攝性,而且核心義具有單一性。
例如,“副”的本義為“以刀判物”,即用刀從中間把東西剖開。一物剖為二物,就產(chǎn)生了相對應的兩個部分,而這“相對應的兩個部分”就是“副”的唯一核心義。它統(tǒng)攝了“副”的大多數(shù)義項:一物具有相對應的兩個部分,就以“副”來充當其計量單位,如“一副球拍”,即量詞“副”;職位有相對應的兩個,居于次要地位的職位就稱作“副”,表示與主位相對而言;兩物相對應,就是相符合、吻合的,吻合、相匹配也稱作“副”,如“名副其實”,意指名稱或名聲與實際相匹配、一致。
何謂同源詞?王力(1982)說:“音義皆通,音近義同,或義近音同的字,叫做同源字?!盵2]1蔣紹愚(1989)也提出“判定同源詞必須嚴格按照三個條件:(a)讀音相同或相近;(b)意義相同或相關;(c)可以證實有同一來源。這三條是缺一不可”[3]85。黃易青(2007)與蔣紹愚持相同的觀點[4]49。
由王力、蔣紹愚、黃易青等先生的論述可知,同源詞是指具有同一詞源的詞,讀音相同或相近,如“伏”“服”同音,“馨”與“香”耕陽旁轉,“涕”“淚”屬透來旁紐,并且疊韻;意義相通,有關聯(lián),如《詩經(jīng)·衛(wèi)風·氓》:“無與士耽?!眰鳎骸暗?,樂也?!薄对娊?jīng)·小雅·鹿鳴》:“和樂且湛。”傳:“湛,樂之久也?!薄暗ⅰ薄罢俊倍忠饬x相通,具有“樂”這個共同的意義,屬于同源詞。又《廣雅·釋詁三》:“雜,聚也。”《國語·鄭語》:“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爾雅·釋言》:“集,會也?!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昂?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其一。“雜”“集”為同源詞,意義相同,均謂“聚集”“會集”。
由上可知,核心義與同源詞的研究實屬不同層面、不同范疇。但詞義的引申與派生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具有相類似的規(guī)律,同源詞之間的詞義關系和多義詞各義項之間的關系并無實質(zhì)差別,故而核心義的概念可適用于同源詞。同源詞是由一個根詞生發(fā)開來的,一般而言,根詞的核心義就是其同源詞的核心義,核心義大致就相當于詞源意義,換句話說,同源詞一般都具有相同的核心義。
同源詞屬于同一詞族,在歷史上是有血緣關系的。聯(lián)系家庭的是血緣,聯(lián)系詞族的是聲音和意義。聲音上的相似在此不再贅述,我們要做的是系聯(lián)相關的同源詞并探索其詞源,提煉概括出它們在意義上的共性。宋代的“右文說”認為聲符相同的詞具有意義上的共性,如“甬”聲字多含有涌起義,“?!甭曌侄嗪赂吡x,“八”聲字多含分別義等。清儒段玉裁也曾提出“凡從某聲之字多有某義”的觀點,如“凡‘農(nóng)’聲之字皆訓厚”。這個共同的意義其實就是這一組同源詞共同而唯一的核心義,同源詞具有相同的核心義,核心義貫穿于源詞詞義派生與引申的整個過程,統(tǒng)攝了該詞大部分的義項。下面,我們將從源詞詞義分析和系聯(lián)同族詞出發(fā),歸納三組同源詞共同的意義特征,推求每組詞語共同的核心義,并根據(jù)核心義的穩(wěn)定性在詞義系統(tǒng)中進行驗證。
“屯”,徒渾切,本義為“聚集”“蓄積”?!稄V雅·釋詁三》:“屯,聚也?!薄冻o·離騷》:“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并馳。”洪興祖補注引五臣云:“屯,聚也?!薄肚f子·寓言》:“火與日,吾屯也。”《釋文》:“屯,聚也?!盵5]157又三國魏曹植《七啟》:“鳥集獸屯,然后會圍。”“聚集”為“屯”典型的性狀特征,亦即“屯”的核心義。
1.軍隊聚集在某個地方,就是“駐守”。《漢書·武帝紀》:“秋,匈奴盜邊。遣將軍韓安國屯漁陽?!薄巴蜐O陽”即指韓安國率軍聚集在漁陽這個地方安營扎寨。而軍隊士兵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地方,就是“兵營”?!豆茏印ぽp重乙》:“請以令發(fā)師置屯籍農(nóng)?!庇譂h張衡《西京賦》:“衛(wèi)尉入屯,警夜巡晝。”
2.軍隊聚集在某地開荒耕種,就是“屯田”?!稘h書·馮奉世傳》:“于是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以將屯為名?!鳖亷煿抛ⅲ骸扒以祁I兵屯田,不言討賊?!?/p>
3.百姓聚集在某個地方生活,形成的聚落,就是“屯子”“村莊”。晉桓玄《沙汰眾僧教》:“乃至一縣數(shù)千,猥成屯落。”《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出屯北,有小溪自東山出,架石梁其上?!比司奂牡胤浇小巴汀?,河港靠船的地方,即船回港聚集的地方,也稱“屯”。如元佚名《黃花峪》第一折:“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數(shù)百只戰(zhàn)艘艨艟?!?/p>
4.泥土大量聚集,越堆越高,就是“土山”?!肚f子·至樂》:“生于陵屯?!背尚⑹瑁骸巴停芬??!?/p>
5.泥沙或垃圾、污物等聚集過多,導致淤積,就是“堵塞”?!端?jīng)注·河水》:“長津碩浪,無宜以微物屯流?!庇帧肚迤缴教迷挶尽だ像T唐直諫漢文帝》:“把門都尉回言:‘天昏日暮,不是天子遠來時分,恐引奸詐?!烷T不開?!?/p>
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屯”的核心義“聚集”統(tǒng)攝了其所有的義項,其詞義的引申是順著核心義出發(fā)的。我們再系聯(lián)考察“邨、庉、軘”等一組同聲符的同源詞關系,看看是否都具有“聚集”這個相同的核心義:
“邨”指百姓聚集在一起生活形成的聚落?!都崱せ觏崱罚骸按寰垡病Mㄗ鳌棥??!薄墩滞āひ夭俊罚骸斑棧?,聚落也?!鼻宥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邑部》:“邨,本音‘豚’,屯聚之意也。俗讀此尊切,又變字為‘邨’?!庇痔贫鸥Α侗囆小罚骸熬宦劊瑵h家山東二百州,千邨萬落生荊杞。”
“囤”,徒損切,指用竹篾、荊條等物編成的盛糧食的器具,即囤積谷物的容器,為糧食聚集的地方?!队衿む聿俊罚骸岸?,小廩也?!薄读鶗省すな露罚骸岸?,囷類,織竹規(guī)以貯谷也?!薄段簳じ咦婕o上》:“(延興三年)三月壬午,詔諸倉囤谷麥充積者,出賜平民?!?/p>
“庉”,徒損切,意為樓墻,指人聚集在一起守衛(wèi)的地方。《說文·廣部》:“庉,樓墻也?!蓖躞蕖夺尷罚骸皫菹略茦菈σ病!队衿酚钟小途壑帯淖帧福骸}’下云‘北地高樓無屋者’,庉蓋同此制;于其上為埤堄,遇兵燹則聚人守之,故曰屯聚也?!?/p>
“軘”,為古代的一種兵車,經(jīng)常用以屯守,這種兵車的體積比較大,車上可以聚集幾個人來防守和進攻敵人?!蹲髠鳌ば辍罚骸皶x人懼二子之怒楚師也,使軘車逆之。”杜預注:“軘車,兵車名。”孔穎達疏引服虔云:“軘車,屯守之車?!盵6]110
“肫”,讀為章倫切,指禽類的胃,即動物吃下去的食物的聚集之處。《玉篇·肉部》:“肫,鳥藏也?!薄读鶗省と宋濉罚骸傍B胃為肫?!薄段镱愊喔兄尽で蒴~》:“鷹無肫而有肚子,吃肉故也。飛禽吃谷者有肫。”
“坉”,用草裹土筑城或填水,即聚土填塞?!稄V韻·魂韻》:“坉,徒渾切,以草裹土筑城及填水也?!薄都崱せ觏崱罚骸皥d,草木填水曰坉?!?/p>
“忳”,謂憂傷苦悶,即愁緒聚集、堆積在心,郁結在心不得抒發(fā)也?!队衿ば牟俊罚骸皬?,悶也,憂也?!薄冻o·離騷》:“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蓖跻葑ⅲ骸皬鳎瑧n皃?!?/p>
這一組均屬以“屯”為聲符的字,讀音相同或相近,屬于同一詞族,上述同源詞有共同的核心義“聚集”,可以相互印證。
“昌”,《說文·日部》:“昌,美言也。從日,從曰。一曰日光也?!对姟吩唬骸畺|方昌矣?!痹S慎并沒有正確地指出“昌”的本義,“美言”只能算是它的引申義?!安逼鋵嵕褪恰俺钡谋咀?。俞樾《兒苫錄》云:“今按:‘昌’者,‘唱’之古文也。《口部》:‘唱,導也。從口,昌聲’夫‘昌’之籀文本從‘口’……而‘唱’又從‘口’,此必后出字而非古字矣。其古字蓋從‘日’從‘口’會意。蓋夜則群動俱息,寂然無聲,至日出而人聲作矣。故其字從‘日’從‘口’,而其義則為‘導’也?!薄安贝_為“唱”之古字,但俞樾對“昌”字形的理解與釋義則不太妥當,難以令人信服。王獻唐(1985)認為:“歌唱以口,故‘昌’字從‘口’,其上作‘日’者,原始人群,衣褐難給,多取暖于日,黑夜伏處,苦乏燈燭,曉起見日初升,陽和被體,出幽暗之中,頓啟光明,不覺鼓舞歡呼,引其呼聲,而歌唱生焉?!盵7]92裘錫圭先生則指出:“《說文·口部》:‘名,自命也。從口,從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謴摹凇瘡摹铡?,造字方法正與“名”字相類。”[8]421-423
“昌”“唱”為古今字,“昌”的本義即為“唱”,最初可能指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呼喚大家起身干事的叫聲。這種叫聲有一定的調(diào)子和節(jié)拍,是歌唱的一個源頭。又清俞樾《兒苫錄》:“《廣雅·釋詁》曰:‘昌,始也?!w一聲既作,眾聲從之,故訓‘始’。今經(jīng)傳‘昌始’字作‘倡’?!薄安笔窃绯康拈_始,古人勞作的開始,人們聽到這種叫聲就開始起床,開啟一天的耕作與忙碌?!伴_始”“興起”是“昌”的性狀特征,亦為“昌”的核心義?!伴_始”這個核心義統(tǒng)攝了“昌”的大多數(shù)義項。
早上太陽出來之后,照亮了整個世界,因此“昌”有“光”“明”的義項,《玉篇·日部》:“昌,明也?!币甓复虑榍逦髁?、顯而易見,故有“顯明”義?!蹲謪R·日部》:“昌,顯也?!泵餍煳肌堆嘧訋子^音閣》:“若無一片鏡,妙麗苦不昌。”對于古人來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意味著漫漫黑夜的結束,氣溫開始上升,變得暖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故“昌”又可表“美善”“精當”?!稌じ尢罩儭罚骸坝戆莶裕唬骸?。’”孔傳:“以皋陶言為當,故拜受而然之?!庇帧稘h書·揚雄傳上》:“圖纍承彼洪族兮,又覽纍之昌辭?!鳖亷煿抛ⅲ骸安酪??!薄安钡脑~義進一步抽象化則指事物的興起,開始朝好的方面發(fā)展,欣欣向榮,“昌”因此有“興盛”義?!稌ず榉丁罚骸叭酥心苡袨椋剐咂湫?,而邦其昌?!笨讉鳎骸肮δ苡袨橹?,使進其所行,汝國昌盛?!庇帧妒酚洝ぬ饭孕颉罚骸胺蜿庩査臅r、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jié),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p>
以上分析可以證明“昌”確為“唱”之本字,其核心義為“開始”。同源詞一般具有相同的核心義,系聯(lián)“昌”的幾個同源詞進行分析考辨,我們發(fā)現(xiàn)其核心義亦為“開始”:
“唱”謂領唱、領奏,就是最開始唱歌的那個人,領唱發(fā)聲,是一首歌的開始。《說文·口部》:“唱,導也?!薄稄V韻·漾韻》:“唱,發(fā)歌?!薄俄n非子·解老》:“故竽先則鐘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又晉陸機《文賦》:“譬偏弦之獨張,含清唱而靡應?!?/p>
“倡”謂倡導、發(fā)起、帶頭,是某件事情的開始、開端。《廣韻·漾韻》:“倡,導引,先。”《楚辭·九章·悲回風》:“聲有隱而先倡?!蓖跻葑ⅲ骸俺?,始也。”又《漢書·陳勝傳》:“今誠以吾衆(zhòng)為天下倡,宜多應者?!鳖亷煿抛ⅲ骸俺?,讀曰唱,謂首號令也?!雹?/p>
“菖”即“菖蒲”,是一種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氣。葉狹長,古稱蒲劍,民間在端午節(jié)常用來和艾葉扎束,掛在門前?!都崱り栱崱罚骸拜牛牌?,艸名,蓀也。通作昌?!薄拜拧睆摹安钡寐?,其詞義與“昌”具有相同的語義來源,其核心義亦為“開始”,這一點可以從“菖蒲”的得名由來得到驗證?!秴问洗呵铩と蔚亍吩唬骸岸梁笪逖呷蛰攀忌?。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陛牌训妹谒扔诎俨荻?,其出現(xiàn)預示著耕種的開始,所以它的核心義也是“開始”。
綜上所述,從“昌”得聲的這一組同聲符同源詞的核心義均為“開始”。
“旬”,《說文·勺部》:“旬,徧也,十日為旬。”古代用天干記日,每十日而復始,即為一旬?!把钡谋玖x即為“十日”?!稌虻洹罚骸皷O,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贬屛模骸笆諡檠??!薄傲本褪橇?。又《周禮·地官·泉府》:“凡賒者,祭祀無過旬日?!薄盁o過十日”就是不要超過十天。這里用的都是“旬”的本義。十日為“一旬”,即一個周期,《漢書·翟方進傳》:“方進旬歲間免兩司隸,朝庭由是憚之?!鳖佔ⅲ骸把?,徧也,滿也。旬歲猶言滿歲也,若十日之一周。”又《后漢書·何敞傳》:“復以愚陋,旬年之間,歷顯位,備機近,每年厚德,忽然忘生?!币陝t指“周”“遍”,王國維:“日至甲至癸而一遍,故旬之義引申為遍。”《詩·大雅·江漢》:“王命召虎,來旬來宣。”毛傳:“旬,徧也。”通過對“旬”的本義及其詞義引申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得出“旬”的核心義即為“周遍”。文獻中亦多假“旬”為“均”,表“周遍”義,王云路(2014)分析,根據(jù)“均”的同源詞“勻”“鈞”等,可以推導出“均”的核心義是“水平而周遍”[1]213。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旬”的核心義也應與“周遍”有關。但更令我們受啟發(fā)的是王云路先生系聯(lián)同源詞來推求核心義的方法。根據(jù)我們的觀點,同源詞具有相同的核心義,通過系聯(lián)相關同源詞進行分析,可以驗證我們推求出的源詞的核心義的正確性。
“詢”謂“咨詢”“詢問”?!白稍儭奔窗严肓私獾亩紗柷宄靼??!队衿ぱ圆俊罚骸霸?,咨也?!薄墩滞ā罚骸霸儯﹩栆??!薄稌に吹洹罚骸霸冇谒脑?,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盵6]303《國語·魯語下》:“咨才為諏,咨事為謀,咨義為度,咨親為詢?!表f昭注:“詢,親戚之謀也。”又漢張衡《東京賦》:“訪萬機,詢朝政?!?/p>
“徇”謂“循行示眾”?!稜栄拧め屟浴罚骸靶?、徇,徧也?!惫弊ⅲ骸敖灾軓桃??!薄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皻㈩嶎R以徇于師?!薄稘h書·高帝紀上》:“楊熊走之滎陽,二世使使斬之以徇?!鳖亷煿抛ⅲ骸搬?,行示也?!薄端抉R法》曰:“‘斬以徇’,言使人將行徧示眾士以為戒?!?/p>
“巡”謂“周行檢視”,即“巡視”?!墩f文·辵部》:“巡,延行皃。”沈濤古本考:“《玉篇》用作視行也,蓋古本如是。視行謂省視而行。今本延字不可通。”段玉裁注:“視行者,有所省視之行也?!薄读鶗省と司拧罚骸把?,周行省眂也?!薄稌虻洹罚骸皻q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睂O星衍疏引鄭玄曰:“巡守者,行視所守也?!薄蹲髠鳌は骞荒辍罚骸爸T侯兵至,甸設庭燎,仆人巡宮?!薄把病痹谖墨I中還有量詞的用法,表“遍”義?!蹲髠鳌せ腹辍罚骸胺ソg之役,楚師分涉于澎。羅人欲伐之。使伯嘉諜之。三巡數(shù)之?!倍蓬A注:“巡,徧也?!睏畈ⅲ骸爸^伯嘉數(shù)楚師之數(shù)?!庇帧都t樓夢》第五十四回:“你也去斟一巡酒,豈不好?”“巡”可用作量詞“遍”,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巡”確有“周遍”義。
據(jù)此歸納,旬、詢、徇、巡這一組同源詞共同的核心義為“周遍”。
同源詞是一組具有共同語義來源(詞源)的詞,共同構成一個詞族。王寧(1996)指出:“引申是詞義運動的基本形式,它展示詞義運動的內(nèi)部規(guī)律,決定多義詞的各義項關系和同源詞意義相通的關系?!盵9]65同源詞具有“音近義通”的特征,“音近”主要來自于派生時的音變,“義通”則來自于派生時詞義的引申與分化。同源詞一般具有相同的核心義,這是因為同源詞派生的內(nèi)在動因主要是詞義的引申,源詞的詞義特征在派生新詞的過程中多數(shù)會傳遞給派生詞,并在派生詞的引申義項中得到傳遞。因此,核心義是貫穿于詞義引申和派生的整個過程的,統(tǒng)攝了源詞大部分的義項。本文通過尋找源詞和系聯(lián)同族詞進行考辨的方法,歸納了三組同源詞共同的意義特征,并根據(jù)核心義的穩(wěn)定性在詞義系統(tǒng)中進行了驗證。與此同時,我們證明了同源詞的確具有共同而唯一的核心義,系聯(lián)同源詞推求并驗證核心義的方法是非常便捷,且行之有效的。
注釋:
① 表“倡導”義的“倡”應讀“尺亮切”,讀“尺良切”的“倡”則是指古代的歌舞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