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香樟是一種常綠灌木,也叫作樟樹,主要生長于我國四川、臺灣及湖南等省區(qū),是我國較為重要的經(jīng)濟樹種。香樟冠大蔭濃,枝葉茂密、散發(fā)香氣,可用于城市綠化。一些地區(qū)開始引種香樟,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繁殖試驗,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本文主要總結香樟優(yōu)良種苗繁育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香樟;種苗;繁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 S792.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3-73-2
我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國家對園林綠化較為重視,其中植物是園林綠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綠化的核心部分。香樟是我國一種較為優(yōu)良的樹種,是園林綠化的首選樹種。這就需要對香樟種苗繁育技術進行全面的掌握,以有效提高種苗的成活率,為我國城市化發(fā)展奠定基礎。
1 香樟生長特性
香樟植株較高,一般高達50 m,樹冠呈廣卵形,主要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qū),隨著地區(qū)維度的不斷降低,香樟生長高度不斷增高[1]。此外,香樟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中生長較好,而且具有耐陰特點,適宜生長在濕潤的氣候中,對土壤環(huán)境要求相對較低。香樟樹種歷史較為悠久,幼齡香樟樹皮呈綠色,隨著樹齡的不斷增加逐漸變?yōu)楹稚斯しN植的樟樹主根相對較粗。
2 香樟種子繁育技術
2.1 種子采集
樟樹種植方法以播種為主,其中種子的選擇以優(yōu)良種子為主。種子的采集主要是在香樟果實成熟時期,即香樟果實假種皮由青綠變?yōu)辄S綠色、內(nèi)種皮為紫紅色時進行采集。采集后需要對種子進行篩選,選擇顆粒飽滿、抗病性較強的種子,在溫水中浸泡一定時間,待果皮腐爛后取出揉搓除去肉質種皮,用清水漂洗干凈,除去種殼表皮的蠟層,洗凈、晾干保存。
2.2 苗床的選擇
香樟是一種亞熱帶樹種,喜好陽光,適宜在溫濕的環(huán)境中生長,不耐干旱與積水。因此,在進行苗床選擇時,應選擇地勢平坦、向陽土層深厚、中性土壤,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確保地下水位在60 cm以下[2]。
2.3 土地修整
土地翻耕應在霜降來臨之前完成,土壤經(jīng)過霜降的凝浸后能有效改變土壤結構,具有消滅害蟲的功能。播種前7 d應進行二次耕犁,并在此基礎上清除雜草、施加肥料,再使用殺菌劑對土壤進行全面殺毒,以保證種子的抵抗力,可以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土壤進行消毒。
2.4 催芽
香樟種子包有一層硬殼,因此播種之前需要進行催芽,以利于種子較快發(fā)芽,便于日后管理。播種之前,需要使用高錳酸鉀浸泡種子2 h,再將其放入50 ℃溫水中浸種三四天,能使種子提前10~15 d發(fā)芽,可保證幼苗出土整齊、均勻。種子外殼裂開后,將其放于墊有稻草或棉絮的籮筐內(nèi),再蓋上棉絮或稻草,放在太陽底下晾曬,直至發(fā)出胚根后才播種[3]。
2.5 播種
播種是香樟繁育技術中較為關鍵環(huán)節(jié),一般采用條播方式,適宜播種時間是2—3月,采用撒播方式,播種深度保持在3 cm,播種量為15 kg。播種完畢后,用土將其覆蓋、整平,再覆蓋稻草、壓緊,最后對其進行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由于地區(qū)氣溫有一定的差異性,如果氣溫相對較低,需要覆蓋薄膜。
2.6 苗床管理
在苗床管理過程中,應為種子健康生長提供一個較為密閉的環(huán)境,這在較大程度上能促進種子健康生長。此種管理方式不但能保證土壤溫濕度,而且可避免種子遇冷出現(xiàn)病害。播種后,一般30 d左右種子開始萌芽,待種子出土后需要將覆蓋物去除,待種子有真葉發(fā)出時進行間苗。
3 嫁接繁殖
3.1 接穗的采集與保存
選擇接穗時,應選擇母樹樹冠中上部、未萌動芽的一二生枝和當年萌發(fā)的半木質化嫩枝,且至少有兩三個飽滿的腋芽。春季嫁接用的接穗2月采集最適宜,夏季接穗時可以隨時進行采集。若接穗的剪取時間在休眠期,不必剪取葉片,需要根據(jù)接穗粗細進行詳細分級。接穗需要用濕報紙包裹,并放于冷涼、潮濕、溫度變化小、能通氣的空屋內(nèi),同時用濕沙半埋,溫度一般保持在7 ℃以下,在此期間需要保持室內(nèi)通氣。
3.2 嫁接時期的確定
一般除冬季之外,其余季節(jié)均能嫁接香樟。其中,春季嫁接時間在3—4月最為適宜[4],夏季嫁接時間在5—6月最為適宜,秋季嫁接一般在9月進行為宜。
3.3 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主要有芽結與枝接2種。其中,芽接分為方塊形芽接與帶木質部芽接,其中帶木質部芽接主要是使用專門刀具在接穗芽上部0.5~1.0 cm處向芽下部傾削至芽的下方0.8~1.0 cm處,再橫向與枝條垂直切一刀與第1刀相交,將盾形芽取下。之后根據(jù)接芽大小,在砧木上削一同樣大小切面,將接芽貼在砧木的切口上,使接芽和砧木的形成層對齊,再用塑料布條纏緊系好。方塊形芽接主要是在砧木中切一方塊,挑起樹皮,在接穗中取下與方塊大小相同的方形芽片,并嵌入砧木中,使芽片切口與砧木切口密接并綁緊。
3.4 嫁接苗的管理
一是抹芽。嫁接后定期檢查,將砧木上的萌芽去除,保證接穗獲得充足的養(yǎng)料。還應定期淋水保持濕潤,將成活嫁接苗松綁。二是避免碰撞。固定好的苗木接口不牢,應避免碰撞與外物進入。三是芽接時砧木未剪或只剪去一部分。一般芽接后在接芽上留2片葉剪砧,若在此期間有降雨或高溫天氣,可以暫時不剪砧。
4 扦插繁殖
4.1 扦插床的建造
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方便管理的圃地作為苗床,一般長10.0 m、寬1.5 m,畦的周圍做成壟以便于澆水,并沿插床四周搭建遮陽棚[5]。舊苗床在扦插之前使用硫酸亞鐵溶液對床面進行嚴格消毒,以提高苗木的抵抗力。
4.2 營養(yǎng)缽規(guī)格和營養(yǎng)土配置
營養(yǎng)缽主要使用黑色膜身的薄膜袋。營養(yǎng)土可選擇土壤疏松通氣性好、中性、不含病原菌和害蟲的肥沃土壤。配制營養(yǎng)土時,將6份田園土與4份腐熟的圈糞肥充分混合后,將磷酸二銨、多菌靈混入其中,以備使用。在裝營養(yǎng)缽之前,將營養(yǎng)土澆一次透水,不能現(xiàn)澆水現(xiàn)做缽,以免破壞土壤結構和影響制缽操作。
4.3 裝缽
在進行營養(yǎng)缽裝袋過程中,將營養(yǎng)土裝滿整個營養(yǎng)缽,在此期間不能將薄膜內(nèi)翻。半營養(yǎng)缽在苗床中自然平放,并且不能松散放置。在進行排缽之前,首先應保證一端地面平整,并且在其中撒草木灰,以有效預防地下害蟲的侵襲。
4.4 插穗的采集及處理
扦插是一種無性繁殖方式,目前應用較為廣泛,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如簡單、繁殖速度快、成本較低等,并且能較好地保留母本的優(yōu)良性狀。香樟的扦插可以春、夏、秋3個季節(jié)進行,一般春季主要使用硬枝扦插方法,夏季采用嫩枝扦插。其中,夏季扦插的最佳季節(jié)是5—7月[6]。選擇陰天或晴天早晨,將母樹上一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芽體飽滿的向陽枝條作為插穗,剪取插穗后用刀片把下切口削成平滑的斜面,剪好的穗條用濕報紙包裹保濕,并分別用10%蔗糖溶液、植物生長素浸泡2 h。扦插之前用5%多菌靈消毒并用清水沖洗干凈,自然干燥后進行扦插。
4.5 扦插方法
扦插之前7 d,需要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有效的消毒,并且扦插前1 d用清水沖洗干凈。在扦插過程中,在營養(yǎng)缽基質上鉆孔,一般扦插深度應為穗長的1/2,在此基礎上還應保持葉片朝向一致。扦插后對葉片進行沖洗,以滿足插穗對水分的需求,再使用多菌靈溶液將苗床澆透,以預防插穗發(fā)霉。次日白天每隔1 h對苗床進行噴霧,以提高苗床的濕度。
4.6 后期管理
扦插完成后,需要在床面上搭建拱棚,再使用農(nóng)膜進行密封,其中農(nóng)膜應保持一定的緊度,用泥土對四周進行壓實。插后30 d,需要將農(nóng)膜打開進行有效的通氣。此外,在管理過程中應避免病蟲害的發(fā)生,這就需要在扦插20 d后使用一定的殺蟲劑與殺菌劑進行消毒。由于插穗在形成愈傷組織時消耗了大量養(yǎng)分,可在新梢及不定根生成期間補充營養(yǎng),如每隔15 d葉面噴施葡萄糖水溶液,以利幼苗生長。
5 結語
在我國,香樟是一種較為珍貴的樹種,在較多地區(qū)有廣泛的應用,并且對一些領域的發(fā)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以此形成了以香樟繁育、種植及運輸為一體的產(chǎn)業(yè)鏈。在此產(chǎn)業(yè)鏈中,香樟種苗繁育技術是其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對香樟樹種的生長習性及繁育技術的全面掌握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張萍.珍貴樹種香樟優(yōu)良種苗繁育技術要點[J].綠色科技,2016(23):50-51.
[2]晏增,馬永濤,羅曉雅,等.香樟的幾種繁殖技術[J].河南林業(yè)科技,2012(4):76-79.
[3]李紅兵.香樟優(yōu)良種源及栽培技術要點探討[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8(5):63-64.
[4]陳瑞炎,陳志平,鄭美珠.香樟育苗造林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chǎn),2016(3):56-58.
[5]黃培丹.香樟育苗造林技術探究[J].現(xiàn)代園藝,2017(12):45-46.
[6]劉鵬濤,郭婷婷,張曉磊,等.香樟樹繁殖技術與病蟲害防治[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6(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