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不斷豐富,這對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應積極開展合理化教學,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把握英漢區(qū)別、搭建應用英語的平臺,為學生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合理化教學;教學觀念;英漢區(qū)別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4-0059-01
英語作為現(xiàn)階段學生必修的一門語言課程,一直是教學的重點科目之一。小學階段正是英語學習的啟蒙時期,不論教師、家長還是學生本身都應該重視對英語的學習。這不僅對學生取得好的學業(yè)成績有直接影響,還對學生今后的長遠發(fā)展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更新教學觀念,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提升他們的英語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有效開展合理化教學
小學階段是學生剛接觸英語這門語言的初始階段,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打基礎的作用。正如一幢美觀的大樓需要有牢固的基礎,小學英語教學的質(zhì)量不但對學生在這一階段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影響,而且對今后的英語學習有重要意義。如果學生在初始階段學不好,就會逐漸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會導致他們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提不起興趣,使英語成績遲遲得不到提升。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識到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學生在小學階段大多是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英語,這對于教師來說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學生在這一階段對英語的印象是一張白紙,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特別是在英語發(fā)音、單詞拼讀、書寫等方面,都可以更好地跟著教師學習正確的方法,為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但缺點是學生由于沒有接觸過英語這門課程,作為一門新的語言,學生可能會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語的影響,包括敘事的邏輯順序、單詞的拼寫、詞義、詞性等都需要學生重新認知,使英語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這樣一來,就更需要教師認真教授,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教學目標,積極進行合理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二、把握英漢區(qū)別,有效開展合理化教學
受母語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往往只關注意思,不關心詞性,在介詞的使用上也常常出現(xiàn)錯誤。例如“去上學”在英語中是“gotoschool”,而“回家”卻是“gohome”,與漢語中的用法不同,這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除了句式之外,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遇到的最常見問題就是單詞的拼讀。因為英語是由26個字母組成的,不管什么單詞都是用這些字母,這導致學生在記憶時很容易出現(xiàn)混亂,特別是一些相似的單詞。如兩個單詞中只有一個或兩個字母不同,發(fā)音也極為相似,就很容易混淆。例如,“snake”和“snack”,前者是“蛇”,后者是“零食”,雖然英語的書寫中兩者差別不大,但是意思卻完全沒有關系,并且它們的發(fā)音也極為相似。教師這時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它們的發(fā)音,例如可以將“奶”聯(lián)想為零食,并且零食的發(fā)音中有“奶”這個音,學生就能有效區(qū)別這兩個單詞。許多單詞都可以用類似的方法進行辨析,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
三、搭建應用平臺,有效開展合理化教學
學生在英語單詞拼寫的初學階段,許多發(fā)音與字母對應不上,這時教師要有耐心,應該采取更適合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可嘗試謹慎利用漢語拼音的形式培養(yǎng)他們的拼讀能力,一旦學生完全記住字母的發(fā)音并且能夠熟練運用后,就可以拋開這種方式進行更深入的學習。這種初期采用學生熟悉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記憶的方式,也可以有效提高后期的教學效率。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單詞的拼寫,還需要學習句型,并且訓練書寫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因為英語句子的邏輯順序與中文有很大區(qū)別。教師可以采用英語口語教學方式,并輔助一些動作和表情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增強他們的語感。例如,一些學生在經(jīng)過課堂的英語學習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隨口說出“Idon'tknow”這樣的句子,而另一些學生則不能馬上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這就要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讓他們大膽表達。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英語口語的練習,復習課上學過的句型。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語境,例如問路的時候兩個人應當如何進行對話,這時學生就可以運用學過的單詞和句型來進行簡單的交流。學生在小學階段比較樂于表現(xiàn),教師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設自我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兩兩一組完成一段簡單的對話。通過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學生會在英語的學習中收獲自信和成就感,進一步體會英語學習的樂趣。
總之,小學英語是學生剛接觸英語這門語言的入門階段,更應當受到教師的重視。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把握英漢區(qū)別,搭建應用平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有效提高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錢源.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教師,2015,15(24).
[2]楊秀寧.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及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