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教育是當前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家庭的重心多數(shù)都放在孩子身上,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極高,并把希望寄托在老師身上,但在與老師溝通方面卻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都說孩子是家長的影子,若是家長與老師溝通時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孩子也無法幸免。本文主要從家長與老師溝通方面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提供相應(yīng)的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心理問題? 策略? 交流? 溝通
【中圖分類號】G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201-0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將對子女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情緒平穩(wěn),心態(tài)豁達,行為具有理性的父母,會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并為他們形成健康人格奠定基礎(chǔ)。
家長經(jīng)常與老師溝通,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閃光點,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家長在與老師溝通的過程中,可以讓老師更能準確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以配合家長幫助學生清除身上的消極因素,揚長避短。在了解學生家庭成長環(huán)境后,老師可以針對學生成長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家長提出建議,像醫(yī)生一樣“對癥下藥”。
當前中國社會現(xiàn)狀和國家教育體制導致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孩子步入小學階段,不同性格的家長與老師溝通時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心理問題。
1.高傲型家長——居高臨下? 目中無人
有的家長事業(yè)成功,家庭美滿,子女優(yōu)秀,于是在與老師溝通時便將工作中的一套用上,如同領(lǐng)導下派任務(wù),讓人難以接受。當面對孩子身上存大的問題時更是不屑一顧,認為孩子繼承了自己的優(yōu)良基因,將來只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卻忽視了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后都是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并在不斷的糾錯中成長起來的,如果能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就更能體會到這一點。要知道,再美的蝴蝶也都是要經(jīng)歷幼蟲的蛻變的。
這樣的家長身上的那股“驕”氣,會嚴重影響與教師間的有效溝通,同時,會潛移默化地傳染給孩子,發(fā)生“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從而影響孩子與老師、同學之間的溝通。
2.護短型家長——過于敏感? 緊盯老師
有的家長自從孩子上學,就總是提心吊膽,總怕孩子受委屈。他們覺得自己是最了解自己家孩子的人,對孩子無條件信任,面對老師當面指出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家長不能面對事實,更不能和老師配合商討解決方法,而是擔心老師對孩子印象不好,一味地夸大孩子的優(yōu)點,甚至誤會自己家孩子是眾多學生中最不受老師喜歡的一個,從而與老師心生嫌隙,產(chǎn)生敵對情緒,成天緊盯老師,生怕老師給孩子小鞋穿,放學后與孩子交流的問題也總是停留在老師是否批評你。
家長應(yīng)該明白一點:老師向自己說明孩子的情況,就表明老師在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并希望孩子能朝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孩子在家庭中沒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并不代表在群體生活中沒有,家長應(yīng)該向老師道謝,而不是抱怨和敵對。孩子的情緒極易受到大人的影響,你抱怨,孩子就學會抱怨;你贊美別人,孩子就學會贊美別人;你眼中滿是美好,孩子眼中便滿是美好。父母的“言、行、舉、動”都將在兒童潔白無暇的心靈上銘刻下難以泯滅的痕跡,對兒童思想、性格、品德、作風形成深遠的影響。
曾經(jīng)有一個小女孩兒對我說:“老師,我媽媽說,你是全校最優(yōu)秀、最漂亮的老師?!蔽倚α耍芍缘母吲d,不是因為受到家長的夸贊,而是為這位家長的智慧而高興。
3.內(nèi)向型家長——不善言談? 躲避老師
有的家長不善言談,又擔心老師工作太忙,自己與老師關(guān)系不近,從不主動與老師交流孩子情況,造成孩子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完全脫節(jié)。只有家校共育,互相影響,互相制約,才會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曾經(jīng)有這樣一則新聞:一個中年男子在路上攔截自己中學時期的老師,并進行掌摑,原因竟然是因為這位老師曾經(jīng)在他上學犯錯誤時打過他。
這位中年男子多年來不記得老師的恩情,卻將仇恨的種子在心中埋藏,這讓我想到了家校溝通的缺失。若是當年他的家長及時與老師溝通,了解情況,并對這名學生從心理上進行正面的引導,或許他早已卸下心中的包袱。事件的發(fā)生,對于這位老師來說是殘忍的,但對于這個背負多年仇恨的學生來說更為殘酷。
針對以上家長的心理問題,建議家長與老師溝通方面采取以下策略。
1.尊重老師? 真誠溝通
“親其師,信其道。”家長要把孩子的老師當成自己的老師一樣真誠去對待。家長對老師語言和行為上的尊重,換來的不僅是孩子對老師的信任與崇拜,更能讓孩子形成一生受益的良好人格與品質(zhì)。
2.信任老師? 理性溝通
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任何人都不會無故去詆毀他們,作為教師,更是會理性地分析每一個孩子的問題。家長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地信任老師,正視孩子的問題,理性的對待與老師的每一次溝通,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使溝通收到實效。
3.親近老師? 定期溝通
每個孩子身上都會存在問題,只有通過有效溝通,家長才會真正了解孩子在校情況,教師才會了解孩子在家的性格特點,并互相作用,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人格,因此家長要做到定期與老師溝通。
家長心理的健康,換來的就是孩子心理的健康,更是學校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作者簡介:
趙麗浪(1979.7.29-),女,漢族,吉林長春人,本科,小教高級,研究方向:小學班主任工作和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