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向平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廣大教師高度重視的問題。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里把學生生命活力激發(fā)出來,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新課改背景下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數學教學;有效性;主體作用;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5-0074-02
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應提高認識,認真貫徹新課改精神,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所謂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要認真?zhèn)魇跀祵W知識,而且應做好教學策略的調整,在提升學生的能力上發(fā)力,促使學生由知識學習向能力提升轉變。
一、轉變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評價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改變,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為積極響應新課改號召,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任課教師一方面應加強新課改知識的學習,充分領悟新課改精神。另一方面,要轉變思想觀念,將學習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教師應轉變教育理念,擺脫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發(fā)揮好引導者、指導者作用,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解“全等三角形”這節(jié)知識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全等三角形,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加深學生對“全等”的理解。而后教師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討論時間,要求學生根據多媒體課件以及教材內容,嘗試著尋找全等三角形對應的邊和對應的角,鼓勵學生自己總結全等三角形的特點,以及三角形全等所具備的性質。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對全等三角形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即,如果三角形全等,對應邊和對應角就相等。在書寫三角形全等時,可使用符號“≌”,書寫時應注意邊和邊對應,角和角對應。如圖1所示,兩個三角形全等,則AB=DE,AC=DF,BC=EF,則∠ABC=∠DEF,∠ACB=∠DFE,∠BAC=∠EDF。
二、重視教材,夯實學生基礎
新課改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基于對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開展數學教學的基本遵循,因此,教師應重視教材知識的講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夯實學生數學知識基礎。一方面,要糾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教學中發(fā)現,部分學生認為教材內容較為簡單,易于掌握,對基礎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便急于做題,試圖通過做題加深理解。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要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要先讓學生把教材內容完全掌握,而不要急于做題。另一方面,要深入理解教材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講解經典例題,對基礎知識進行深化,使學生全面認識所學,即,不僅要掌握所學,更要靈活運用所學,并且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識時,教師可給出以下題目:已知x是一個實數,且滿足(x2+3x)2+(x2+3x)-6=0,則x2+3x=___。
該題目看似比較復雜,其實并不難,分析可知其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延伸,主要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與掌握所學。解題時,可令t=x2+3x,則已知條件可轉化為t2+t-6=0,解得t=-3或t=2。在這里有一個陷阱,很多學生會認為這就是正確答案,但結果是錯誤的。將t=-3或t=2,代入x2+3x可知,當t=-3時, Δ<0,并不存在實數根,因此,只有x2+3x=2符合題意。
通過該題目的講解,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判別式有了更為清晰的理解與認識,充分認識到了夯實基礎的重要性,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強訓練,深化學生理解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圍繞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在鞏固所學的同時,進一步理解所學,真正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做到舉一反三。一方面,要優(yōu)選訓練習題。為提高訓練效果,教師應做好訓練習題的篩選,保證訓練效率,而非一味地讓學生做題,要使學生通過訓練,真正做到融會貫通,以不變應萬變。另一方面,要做好訓練反思。教師應鼓勵學生做好訓練反思。其一,針對做正確的題目,思考能否找到更為快捷、方便的解題方法;其二,針對做錯的題目,應反思做錯的原因,及時查漏補缺,加深理解。
例如,在講解拋物線知識時,教師可給出以下題目,對學生進行訓練:函數y=ax2-2x+1的圖像與x軸有交點,則a的取值范圍是:_____。
在解答該題目時,很多學生容易忽略a是否為零,想當然地認為a≠0,導致得出錯誤結果。顯然這是沒有認真審題,粗心大意所致。題干中并未給出函數是一次函數還是二次函數,因此,需要進行分類討論。
(1)當a=0時,函數y=-2x+1,顯然與x軸有交點,滿足題意。(2)當a≠0時,其為二次函數,題目要求圖像和x軸有交點,包括一個交點和兩個交點兩種情況。這里部分學生提出疑問,認為需要就a>0和a<0進行討論。事實上,無論a>0還是a<0,通過判別式即可判斷其和x軸是否有交點。此時要想滿足題意,只需a≥0即可,解得a≤1且a≠0。綜合以上兩種情況可知a≤1。
通過該題目的訓練,學生能夠對函數有更為全面的認識,深化對判別式作用的理解。
四、積極拓展,提升學生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高效開展數學教學,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對知識進行拓展。一方面,要做好拓展教學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總結拓展技巧,不能盲目拓展。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拓展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應做好典型習題的積累,結合學習進度,要求學生思考、解答。
例如,在講解不等式知識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對于x、y定義一種新運算T,規(guī)定T(x,y)(a、b均為非零常數),若關于m的不等式組T(4m,5-4m)≤3,T(2m,3-2m)> P,剛好有兩個整數解,求P的取值范圍。
該題目存在兩個難點:其一,對新定義的理解;其二,如何剛好有兩個整數解。這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事實上,可將題干轉化為:
該題目情境較為新穎,是難得的好題。其與不等式知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考查了學生對不等式的理解以及解題能力。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順利地解答出該題,解題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教學效果顯著。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教師應加強相關文件的學習,從思想上轉變認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應對教學方法進行總結與優(yōu)化,充分認識到教學中的不足,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方法,并向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學習,借鑒他們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大膽嘗試,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4(28).
[2]王宏.培育核心素養(yǎng) 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黑河教育,2019(08).
[3]陳巧珍.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08).
[4]林開明.基于新課程標準的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4).
[5]張甲旺.初中數學有效性教學初探[J].甘肅教育,2019(13).
[6]張招娣.數學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探究[J].數學之友,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