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峰
(花洲書院管理處 河南 南陽 474150)
花洲書院位于河南歷史文化名城鄧州市城區(qū)的外城東南隅,為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知鄧時創(chuàng)建,千古名篇《岳陽樓記》便誕生于此。文中倡導的“先憂后樂”精神,穿越時空,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花洲書院因為范仲淹成了鄧州的風景名勝,明代稱“花洲跡”,清代稱“花洲霖雨”。歷經(jīng)九百余年滄桑,到21世紀初,百花洲大部分淤為平地,僅存900余平方米的池塘,書院僅存春風堂、藏書樓、范文正公祠、景范亭等清代建筑。
2002年,鄧州市政府決定重修花洲書院,4月1日開工建設(shè),歷時三年,籌資1400萬元,完成一期工程,與鄧州市一高中分體另立,辟為旅游景點,2005年5月對外開放;2014年3月又投資4500萬元建設(shè)二期工程,2016年9月竣工。
花洲書院經(jīng)修復和擴建后占地200余畝,書院的西部建筑群為北方風格建筑,渾厚大氣,東部百花洲建筑為江南園林風格,小巧玲瓏,是南北建筑風格的完美結(jié)合書院式園林,被人們稱為“中國書院博覽館”“江南園林大觀園”,現(xiàn)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國家古建筑旅游目的地、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南省文明風景旅游區(qū)、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花洲書院因為范仲淹,成了鄧州人才的搖籃。宋至清末,孕育出了文狀元賈黯、賢相李賢、帝師彭始摶等賢相名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按朝廷詔令更名為“鄧州高等小學堂”。1917年鄧縣高等小學堂更名為鄧縣高級小學校,1926年于花洲書院建立鄧縣縣立初級中學。新中國成立后,縣中于1951年更名為鄧縣一初中,1958年學校過渡為高級中學校。新式學校又孕育出了眾多的名人才俊,二月河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
二月河,原名凌解放,山西省昔陽縣人,1945年11月3日生。1962年至1963年在花洲書院內(nèi)就讀于鄧縣一高中。1967年高中畢業(yè),1968年入伍,在部隊歷任宣傳干事、連副指導員。1978年轉(zhuǎn)業(yè),任南陽市臥龍區(qū)宣傳部科長、區(qū)文聯(lián)主席,1995年當選為南陽市文聯(lián)副主席。其筆下五百萬字的“帝王系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稱為“落霞三部曲”,為海內(nèi)外讀者熟知。他被譽為“南陽的形象大使和文化名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河南省作協(xié)副主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2017年當選河南省籍十九大代表。
二月河著作享譽海內(nèi)外,他仍對哺育他成長的花洲書院一往情深,他在《百花洲情緣》中深情地寫道:“上世紀60年代初,六二年六三年吧,我在鄧州上學。那時這個市名叫鄧縣,八十七萬人口,也就這么一所高中。三萬多初中畢業(yè)生,也就錄取那么不到二百人。一當列隊宣布錄取名單,我還真有點欣喜若狂。”
“南陽這地方出了兩句名言,有一定文化知識的人都能隨口而出。一句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再一句便是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我以為諸葛亮的那一句‘精神可嘉,境界不大’,不過是對蜀劉小王朝的死忠承諾就是了。而后一句涵蓋的人文意義是超前的,它的人民性、公而忘私的主觀意識,今天看仍是先進的、積極的。而這一句出自范公之口,寫在百花洲上、春風閣前——我的母校一中?!?/p>
“春風閣我讀書時沒見過,說是在民國戰(zhàn)亂年間湮沒了的。百花洲那時就有一個不大的水塘環(huán)墻,滿城墻的土坡都是綠,百花洲是綠,水塘的水映著的柳色與城上茂密的灌木與衰草也是綠。范公祠的許多碑刻都嵌在厚厚的磚墻上。院中幾株古柏與烏桕,將這祠堂映襯得深邃、幽僻而靜謐。我沒有更多的歷史感悟,只是覺得這地方神秘,內(nèi)涵不能透窺。”
2004年農(nóng)歷八月,花洲書院修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二月河回到母校,走進春風堂,徜徉百花洲,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如煙往事在腦海中翻卷,澎湃詩情在胸中激蕩,隨即揮動他那如椽大筆,草成散曲體的詩《為鄧州花洲書院修復作句》,詩曰:“蹊徑老塘猶存,殘城草樹相撫。春風閣前明月清新,百花洲上斜陽遲暮。四十載煙塵如昨,八百年游子歸路。指點少小新學生,知否,知否,此是范子情斷處?!?/p>
2005年,修復一新的花洲書院即將對外開放。鄧州市委、市政府舉辦“花洲之春”文學筆會,特邀南陽作家群主來書院參觀指導,二月河應邀出席?!皡⒂^花洲書院時,緊緊跟隨導游,洗耳恭聽解說,酷似一個戴紅領(lǐng)巾的小學生?!弊剷纤┵┒劊瑸榛ㄖ迺旱陌l(fā)展獻計獻策,并為花洲書院捐款一萬元,還濡墨揮毫,為花洲書院題寫“吾師吾母”巨幅墨寶,以表達對母校的尊崇和眷戀之情?!爸形绯燥?,二月河特意讓東道主請來他的三位老師,進餐廳后硬把老師拉到主賓位置,官員和作家都替他陪客。席間,和老師敘談,問身體,問家庭,恂恂然執(zhí)弟子禮甚恭,怡怡然如對長者的慈顏。聽說某位老師已經(jīng)故去,不禁唏噓不已,黯然久之。每道菜上桌,必先用筷子的另一端一一為老師夾進餐盤。向老師敬酒,滿滿斟了,雙手捧杯躬身奉上。飯后不顧疲勞,又張羅筆墨宣紙,為老師寫字。寫的是唐詩集句,有‘蹉跎冠冕誰相念,寂寞煙霞公自知’‘已被秋風教憶膾,更攜書劍到天涯’等多幅。他似乎要拿出自己的全部本事,獻給師道的尊崇?!保ㄖ芡e《4月6日同二月河去鄧州小記》)
二月河參加“花洲之春”文學筆會,使同行的著名作家周同賓大惑不解,他想:“文學界集會,二月河很少參加,即便省城、京城的作家代表大會,他也缺席。說他狂傲、架子大,他不在乎。這次,豫西南一隅的鄧州舉辦‘花洲之春’文學座談會,倒欣欣然應邀前去了,甚至有點急切切的,仿佛冥冥中有一條繩硬把他往那里拽?!敝钡剿诖猴L堂前看見二月河所作散曲體詩《為鄧州花洲書院修復作句》的石刻時,才明白了,此處是二月河四十年前求學的地方。于是,他在《4月6日同二月河去鄧州小記》中說:“二月河終于橫空出世,與范仲淹,與花洲書院,總有點關(guān)系吧。多次改朝換代,書院幾經(jīng)興衰,范公留下的一縷文脈應未中斷吧。這篇銘文,情真辭切,有深沉的慨嘆,悠遠的寄托,摯切的希冀,和別人無法體味的今昔之感,也透露出幾許隱秘的傳承消息?!?/p>
二月河將自己在書院的求學經(jīng)歷、范仲淹“憂樂”思想的歷史地位、重修花洲書院的重要意義,整理成了一篇2700余字的優(yōu)美散文《百花洲情緣》,寄給了《南陽日報》,被刊發(fā)在2005年4月25日的“花洲之春”文學專號里。他又將此文做了些修改,更名《花洲風流》,投寄給《人民日報》,被《人民日報》(海外版)于2005年9月12日刊發(fā),為宣傳鄧州、宣傳花洲書院、弘揚范仲淹的“憂樂”思想,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5年5月26日,花洲書院一期工程竣工,二月河在開館儀式上作了振聾發(fā)聵的演講。他說:花洲書院修復竣工開館,是鄧州人民的一件大事,我們?yōu)榇烁械阶院?。歷史上中國的書院很多,像岳麓書院、嵩陽書院等,也就是“二程”、朱熹、王陽明等在學術(shù)上有所建樹的名人在那里講學或著述而已。花洲書院的蘊義則大不同,因為它是思想家范仲淹所創(chuàng)辦的學府。范公在《岳陽樓記》中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他這種“先憂后樂”思想,就是“天下為先”“天下為公”,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在今天看仍是先進的、積極的。鄧州修復花洲書院,辦了一件功在千秋的事。其意義不是鄧州市、南陽市乃至河南省所能局限得了的。我相信花洲書院一定會轟動全國,范仲淹的“憂樂觀”一定會發(fā)揚光大。
他高屋建瓴的分析,讓人們開闊了視野,獲益良多。開館儀式結(jié)束后,二月河又滿面春風地走到春風堂前,為花洲書院舉辦的“憂樂杯”征文大賽獲獎作者頒獎,向他們表示衷心的祝賀。
2005年11月5日,為紀念《岳陽樓記》誕生960周年,河南省社科院在花洲書院隆重舉辦“河南省首屆范仲淹文化節(jié)”。二月河不但應邀出席,而且在接到邀請后,以“百花洲遲學生”的名義撰寫了熱情洋溢的致辭,發(fā)表在當月3日的《南陽日報》上,其辭曰:“公元二〇〇〇年,美中貿(mào)易中心挽余題字,為因命筆書云:‘中華人文之因根不由時遷,不為世移,不從風流,不隨物化。永以燦爛光華弘揚于世界民族之林?!豆傺汀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即此種人文思想之杰出體現(xiàn)?!酥笥谛乃馈?,范公思想之內(nèi)髓,在遵道營衛(wèi)利他之精神;矢志傾身報國之意志;恢宏健康進取之博大氣概。雖處弱羸之頹勢,不計身家之利害,任天下社稷人民之福祉為其奮斗唯一目標。此則人類最具光明之思想,永不顛撲之真理?!对狸枠怯洝窞楹笫雷谘?,垂九百年而愈加神采英煥,實唯其人乃拔萃之人,其思乃超前之思想也。其公、其明、其博愛、其進取、其仁懷,于吾輩構(gòu)建今日之和諧明德社會實具重大深遠意義?!倍潞拥摹吨罗o》,言簡意賅,把人們對范仲淹及其憂樂思想的認識提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2005年12月25日,為了弘揚范仲淹的憂樂精神,宣傳推介花洲書院,由鄧州市政協(xié)和河南省社科院聯(lián)合發(fā)起,在鄧州市成立了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會,二月河擔任研究會的名譽副會長。2006年3月,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會會刊《范學研究》創(chuàng)刊,二月河擔任顧問,并為會刊撰寫了《卷首語》。他在《卷首語》中寫道:“《范學研究》今天與讀者見面了,這是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會為交流范學研究成果的一件大事、幸事。這些年有了點名氣,各種社會職務(wù)紛至沓來。我自己都記不清身上掛著些什么光環(huán)。哪些東西有用,哪些是垃圾……早就麻木了。但是受聘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會和《范學研究》雜志的名譽職務(wù)后,卻有一份額外的喜悅和激動,一份難以言表的溫馨。九百年前,范公在此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和許多詩文。而今,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會和《范學研究》編輯部就設(shè)在這個曾經(jīng)孕育了千古名篇的圣地,這實在是一個高明的選擇。通過研究會把范公后人和范學研究者團結(jié)凝聚起來;通過《范學研究》把研究成果匯集起來,宣傳出去,真可算得上一件盛舉。我衷心祝愿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會越做越大,《范學研究》越辦越好?!弊源艘院?,在花洲書院舉辦的2-4屆河南省文化節(jié)、姚雪垠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他都積極參與。2009年正月,他還特地為花洲書院創(chuàng)作了數(shù)幅精美的書畫作品作為紀念。
花洲書院是二月河成才的搖籃,二月河是從花洲書院走出去的著名作家。他為花洲書院撰寫的詩文,揭示了花洲書院的文化內(nèi)涵;他為書院題寫的《為鄧州花洲書院修復作句》石刻,成了花洲書院的靚麗景觀。只要來到鄧州,來到花洲書院,人們都會在石刻旁照相留念。
2018年12月15日,二月河先生在北京匆匆地走了。花洲書院同仁驚悉噩耗,不勝悲痛,撰寫《深切懷念二月河先生》等詩文,以志殷殷緬懷之情。先生雖然走了,但他將通過自己用心血凝成的華美篇章得到永生,亦將通過關(guān)于花洲書院詩文、題刻與書院相伴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