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霞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科技的突飛猛進,提高教育的教學質量成為國家的追求。而想要提高教學質量,首要的就是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有這種感覺,明明語文在教學過程中花的時間并不少,但效率卻總是提不上去,效果也遠不如其他科明顯。其原因在于教師一直堅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已經(jīng)遠遠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新要求。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潮流,轉變教師原有的教學觀念,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否則,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造成學生厭學。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呢?本篇文章將重點圍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展開論述。
【關鍵詞】教學質量;教學效率;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學好語文能夠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其文化核心素養(yǎng),是學校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因其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質量始終無法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去探索、去研究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法,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加有效的學習語文方法,領悟語文的博大精深。
一、開展各項與語文有關的活動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法單一,學生學到的知識基本是從教師的課堂上學來的,而且學到的知識并不全面。由于課堂的教學形式非??菰锓ξ?,整節(jié)課除了教師的講解別無其他形式,因此學生通常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課,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直接影響教學質量。而如果教師能夠多開展各項與語文學科有關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效果會不會有很大的提升呢。另外,還可以通過開展知識競賽的形式讓學生進行比拼,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通過這種形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積累到更多的知識,而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無形中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學校每月要定期舉辦關于聽寫漢字的比賽,如太陽、月亮、吃飯等在生活中常見的詞語。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到更多的基本詞語,在比賽時也會邀請一些教師來觀看。比賽結束之后,教師再點評,并指出其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另外學校也要經(jīng)常開展讀書分享會,讓學生大膽分享自己對這本書的看法,以及推薦給其他同學的理由是什么。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膽識,也可以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漢語言文學。這樣就做到了在多種形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鼓勵學生將語文“說”出去
語文教學是聽說讀寫的過程,能靈活運用語言才算真正學到知識,可見“說”這一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可謂重中之重。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每一位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語言得以輸出。而語言輸出的過程就是我們盡力展現(xiàn)自己所學知識的過程。在合作中學習語文,鍛煉的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每一位學生在合作解決問題前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內(nèi)心的獨白。這樣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一篇課文時,首先我會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且給每一個小組布置不同的任務去完成。如烏鴉怎么找到的水?烏鴉喝水的過程遇到了什么問題?最后是如何喝到水的?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去學習。這時每一個小組要分好工作,并且落實到每一位同學,學生要明白自己的目標任務是什么,哪些同學回答第一個問題,哪些同學回答第二個問題,使每一位學生能夠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才不會出現(xiàn)手忙腳亂的現(xiàn)象。如果學生還不懂如何去分配工作,可以請教師幫忙引導。并且在活動過程中,要保證學生不能脫離這個團隊。這樣在交流的過程中才能讓每一位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
三、在語文教學中貫穿道德教育
學校以“教”為主,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做人的第一步就是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這就需要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家風家教來更好地實現(xiàn)。隨著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新思想、新事物不斷涌現(xiàn)。所以家風家教在現(xiàn)代家庭中也出現(xiàn)了新的趨勢。而繼承與發(fā)揚傳統(tǒng)的家風家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學校中教師要注重這一模塊的內(nèi)容。育人思想要深入大腦中,當然,育人不僅僅只是教會學生計算、讀寫,更要教會學生家風學風中的道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其中的內(nèi)涵,將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貫穿道德教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例如每月班級要開展學習家風家教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全體參加?;顒有问娇梢允墙處熃o學生講解一些有關家風家教的故事,《二十四孝圖》中《親嘗湯藥》的故事,其內(nèi)容是: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四兒子劉恒對他的母親非常孝順。有一次,他的母親生了重病,一直臥床不起,劉恒就親自為母親煎藥湯,而且每次煎好藥自己要嘗一口看其味道苦不苦,燙不燙,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吃。這樣給學生講解有關家風家教的故事,讓學生進一步明白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讓學生更好地傳承下去,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具有重要意義。
四、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將學生培養(yǎng)成綜合型人才,這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的責任重大,必須做好一個引路人,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有明確的目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到語文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就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
參考文獻
[1]于淑坤.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探究[J].魅力中國,2015(35).
[2]鄭立香.淺談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