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階段屬于學生學習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也正是因為如此,高中階段的教育受到大家的重視。這也意味著高中教育具有更加重大的責任,暗示就現(xiàn)階段而言,雖然新課程已經(jīng)對教育理念、教育目標以及教育模式進行了更新改革,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依舊不高。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本文就高中語文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希望能夠帶給大家一定的啟發(fā)。
【關鍵詞】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有效教學;策略構(gòu)建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語文教師方面堅持傳統(tǒng)教學理念
課程改革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而新課程標準早已經(jīng)貫徹于整個教育事業(yè)之中。即便如此,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深蒂固,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教師已經(jīng)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為課堂主人,采用知識灌輸?shù)哪J綄W生進行教學。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十分不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被動接受的知識往往不能夠被完全消化理解。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教師自身依舊堅持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是母語,自然不需要進行課程改革,也不需要按照新課標進行教學。這就導致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枯燥無味的情況出現(xiàn),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語文課堂無法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只是進行“填鴨式”的教學。也就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將會對學生后續(xù)學習造成極大的困擾。
(二)高中語文教學方法沒有得到革新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課堂上,依舊采用的是教師主講,學生被動聽課這樣的教學方法。且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學生只能夠選擇認真聽講,如若不然就會受到教師的批評。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從本質(zhì)上來說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學科是講究思維邏輯以及人文交流的學科,這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完全沒有辦法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需求。高中語文更是如此,學生處在一個亟需鍛煉思維與交流能力的年齡段,但是語文課堂非但沒有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與交流能力的鍛煉,還阻礙了學生進行表現(xiàn)。只對學生做出僵化的規(guī)定,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師講述的內(nèi)容。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教學效率低下,還容易讓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緒,進而導致學生對語文教學失去興趣,對于學生后續(xù)的語文學習將會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
二、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之下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應當“以生為本,以學為主”,并且能夠通過這樣的教學關系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素質(zhì)教育。這個理念既是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向,也是進行教學需要遵循的基調(diào)。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通過課堂教學之后學生能夠得到一定的進步與發(fā)展,包括知識層面以及能力層面。而并非教師在這教學時間內(nèi)盡可能多地進行知識教學。教師所進行的不再是“教學行為”,而是“導學行為”。即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為主,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之中感受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思維習慣以及自主學習習慣。教師需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重新規(guī)劃,避免傳統(tǒng)教學中“一言堂”的情況,要從教學策略上尊重、突出主體學習地位。也就是說,無論是課前預習或者是課堂實際教學,又或者是課后復習以及課堂知識拓展,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對象,在這一前提之下進行教學。對課堂有效性的評測應當以教學前后學生的進步、發(fā)展為標準,得出最正確的結(jié)論。只有教師自身認識到了課堂主體是誰,才能夠真正提高教學有效性,達到教學高效化。
(二)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由于其較為枯燥無味,尤其是語文課堂之上,教師進行板書以及知識灌輸?shù)慕虒W方式,學生不感興趣自然也就不會跟著進行學習,即課堂教學無效。針對這樣的情況,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自由進行教學方式的選擇,旨在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達成課堂有效教學。情境教學法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跟隨教師制訂的教學計劃進行學習,打造高效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法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某個情境進行體驗或者聯(lián)想,達到“身入其境”的效果,進而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方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理解,從而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我們在進行古詩《望岳》這一課程教學時,就可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學習。由于古詩之中所描寫的情境,學生難以進行自主想象,自然也就無法徹底感受到古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泰山的圖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泰山的宏偉壯觀。也可以播放一些泰山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去感受作者詩中的豪邁情感。當學生觀看完這系列的圖片、視頻之后,教師再加以拓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作者除了感嘆景色,是否還對自身遠大的志向進行了表達?選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能夠很好地與課文進行情感共鳴,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實際上,學生是否能夠積極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是否愿意主動學習,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教師是否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秀的教師能夠通過適當?shù)慕虒W方法對學生加以興趣上的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是何種教學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所以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三)計劃課堂教學時間分配,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提高時間的利用率,讓課堂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總教學時間,這個公式很明顯地體現(xiàn)了如何提升教學效率。首先,總教學時間是無法進行改變的,每堂課固定是四十分鐘,如果要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只能通過提高有效教學時間來實現(xiàn)。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將課堂大部分時間給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表達,同時規(guī)劃好教師講解與學生練習的時間分配。根據(jù)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應當盡可能減少無意義的教學時間。所謂無意義的時間包括三個方面:知識灌輸環(huán)節(jié)、無意義的講解分析、無拓展意義提問。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學生的需求為主,以學生的進步為衡量課堂有效性的標準。只有學生真正得到了進步,教學才能夠算得上是有效教學。相反,即便教師占據(jù)了大部分的教學時間進行辛苦講解,但是由于學生無法接受,課堂依舊屬于無效課堂。“在節(jié)約教育方面再沒有比不浪費學生的時間更有成效的了。”語文教師必須要嚴格要求自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才能夠正確規(guī)劃課堂教學時間。為了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間規(guī)劃時,一定要注重分辨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意義。讓學生在課堂中的時間是有意義、有效果的,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從自身觀念出發(fā),對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進行轉(zhuǎn)變。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惠英.淺談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gòu)建與運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1).
[2]凌嘉慶.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gòu)建與運用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
[3]冉學慧.簡析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構(gòu)建與運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2).
作者簡介:郭寶明,1968年生,甘肅麥積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