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蘭 吳 萍 李世芹 馬 鈞 葉 侃
1.江蘇省蘇州市立醫(yī)院兒科,江蘇蘇州 215002;2.江蘇省蘇州市立醫(yī)院檢驗科,江蘇蘇州 215002;3.蘇州市立醫(yī)院兒???,江蘇蘇州 215002
上呼吸道感染在兒科門診中占比高達80%,而兒童反復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占比可達70%。根據相關流行病學的報道證實,RRTI 多發(fā)生于5 歲及以下兒童人群,且患兒的發(fā)病因素復雜多樣,增加了臨床診治的難度[1]。有研究數據表明,我國RRTI 患兒的日就診人數在所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門診人數中占比為10%~20%[2]。臨床RRTI 的具體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加之臨床也缺乏特異性的治療手段,且患兒又普遍具有病情反復和遷延不愈的特點,對患兒的家庭以及社會均造成了較大的經濟負擔以及心理壓力[3-4]。因此,明確兒童RRTI 的相關影響因素顯得尤為重要,亦是臨床防治RRTI 的有效途徑。鑒于此,本文通過研究2~5 歲兒童RRTI 的影響因素并進行比較分析,目的在于為顯著降低兒童RRTI 提供相應的數據參考依據,現作以下報道:
選取2018 年1~12 月在蘇州市立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兒科門診就診的RRTI 患兒100 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符合上呼吸道感染相關診斷標準[5],且每年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次數超過6 次;②年齡2~5 歲;③入院前均未接受免疫抑制或其他相關抗感染藥物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疾病、過敏性疾病、遺傳代謝疾病者;②伴有先天性肺發(fā)育不良或哮喘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以及惡性腫瘤者;④病歷資料數據不全者;⑤研究期間失訪者。另取同期于我院兒??企w檢兒童100 名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經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研究對象父母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采用我院自制的相關調查問卷對所有兒童的基線資料、父母相關資料、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狀況等情況予以調查分析,主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體重、身高、母親文化程度、父母過敏史、家庭成員吸煙、戶外活動、年抗菌藥物使用次數、入托等。②問卷調查方式如下:首先選取5 名醫(yī)務人員進行相關問卷調查知識的培訓,要求所有醫(yī)務人員掌握流程以及問卷內容,同時做出合理解釋。所有問卷均由兒童家長單獨完成,對于不明白的內容可通過詢問調查人員了解。③全血多元素水平檢測:通過BH-5100 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譜儀(購自北京的博輝創(chuàng)新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進行鐵、鈣、鎂、鋅、銅5 種元素的檢測。采取兒童無名指末梢血20 μL,并于0.6 mL 的專用反應液混合,待其反應30 min 后完成上述5 種元素含量的檢測,通過微機統(tǒng)計分析結果,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124、20170919),操作時需要根據說明書的步驟逐步進行。
比較兩組兒童的基線資料,分析兒童RRTI 發(fā)生的影響因素,比較兩組兒童全血多元素水平。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Logistic 回歸分析進行影響因素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兒童性別、年齡、體重、身高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兩組母親文化程度、父母過敏史、家庭成員吸煙、戶外活動、年抗菌藥物使用次數及是否入托者占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兒童反復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單因素分析(例)
觀察組患兒全血多元素中鐵、鈣、鋅、銅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全血多元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兒童全血多元素水平比較()
將兒童RRTI 作為因變量,將其他因素作為自變量,經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可得:母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母有過敏史、家庭成員吸煙、戶外活動<2 h/d、年抗菌藥物使用次數≥3 次、入托、缺鐵、缺鈣、缺鋅、缺銅均是兒童反復發(fā)生RRTI 的危險因素(均P <0.05)。見表3。
RRTI 主要是指在1 年時間呃逆次數超過規(guī)定次數的上呼吸道感染情況,屬于兒科常見疾病,在所有兒科就診病例中占比可達10%~20%,其中5 歲以下的幼兒更是高達70%~80%。RRTI 感染部位主要包括鼻-鼻竇、中耳、扁桃體以及咽喉等,該病多見于學齡前兒童,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其發(fā)病率隨之下降。在臨床上,兒科RRTI 患兒病情易反復,且病程較長,相較于單純上呼吸道感染而言,具有病情復雜,治療難度較大等特點,對患兒的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6-8]。臨床上相關研究報道提出,學校缺課學生中約有1/3 均為RRTI 所致,且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家長的工作和生活,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9-10]。目前,臨床上大量研究提出,RRTI 的發(fā)生不僅受先天性疾病的影響,同時亦會受后天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營養(yǎng)狀況等因素的影響,且不同地區(qū)的發(fā)病率存在一定的差異[11-13]。另有研究學者發(fā)現,幼兒期以及學齡前期屬于RRTI 發(fā)病率最高的年齡段,由于該階段的兒童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從而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14-15]。
表3 兒童反復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本研究通過Logistic 回歸分析可得:母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家庭成員吸煙、戶外活動<2 h/d、年抗菌藥物使用次數≥3 次、入托均是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陳曉君等[16]的報道結果基本相符,充分說明了上述因素均會增加2~5 歲兒童發(fā)生RRTI 的風險。分析原因,筆者認為母親文化程度越高,則在教育兒童時通常更傾向于采取相對合理的行為和方式,促使兒童處于相對溫和及安全的環(huán)境中,從而降低了RRTI 的發(fā)生概率。父母吸煙往往會導致兒童處于被動吸煙狀態(tài),從而使其皮膚以及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降低了呼吸道清除雜質的能力,繼而導致病原體殘留引發(fā)RRTI。而戶外活動則可有效增強兒童的機體免疫力以及抵抗力,繼而降低RRTI 的發(fā)生率[17-18]。父母有過敏史的兒童易發(fā)生RRTI 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基因引起的免疫功能改變。隨著兒童抗菌藥物使用次數的增多,可能增加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概率,繼而增加了RRTI 的風險。入托兒童長期處于較為封閉以及兒童聚集場所,進一步增加了感染的概率。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缺鐵、缺鈣、缺鋅、缺銅也是兒童發(fā)生RRTI 的危險因素。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微量元素對兒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其中鐵的缺乏可能導致淋巴細胞功能降低以及貧血;鈣的缺乏則會導致小兒發(fā)育受阻以及營養(yǎng)不良,引起體質的降低;鋅的缺乏則會引起免疫球蛋白G(IgG)、巨噬細胞以及粒細胞的活動下降,從而增加了感染的風險;銅的缺乏會影響免疫細胞發(fā)揮作用,降低兒童的免疫力,同時也影響肝中儲存的鐵釋放,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影響機體對鐵的有效利用,這在劉菁[19]和陶雙[20]的報道結果中也有類似的結論。
綜上所述,母親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父母有過敏史、家庭成員吸煙、戶外活動<2 h/d、年抗菌藥物使用次數≥3 次、入托以及微量元素不足均會增加2~5 歲兒童RRTI 的風險。針對上述因素予以相應的防治措施,如盡量避免家庭成員于兒童面前吸煙、增加兒童的每日戶外活動時間、減少兒童抗菌藥物使用次數等,均可能降低RRTI 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