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山
(西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715)
法國語言學家Ducrot和Anscombre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于發(fā)展語義學中的論證理論(l’argumentation theorie)。[1-3]該理論認為,自然語言所表達的意義事實上總是對一些觀點的論證,而非對客觀事實的描摹。因此他們主張就論證關(guān)系而非真值來討論自然語言的語義。完全排除真值研究未必正確,論證理論的價值在于指出自然語句之間存在著源自哲學的自然語言語義學理論所未能關(guān)注到的一種現(xiàn)象,即論證語義。論證理論包含兩個基本的組成部分,一個是論證方向(l’orientation argumentative)子理論,一個是論證力度(la force argumentative)子理論。
所謂論證方向是指某些連續(xù)的語句對某一論點(la conclusion)提供支持或者做出反駁。例如“老王記性不好”是一個“論點”,而“他昨天忘了關(guān)門”“今天忘了關(guān)窗戶”等兩個語句可以為這個論點提供“論據(jù)”(arguments),因此它們的論證方向相同。為表達這樣的論證意義,說話人可以說,“老王記性不好,他昨天忘了關(guān)門,今天忘了關(guān)窗戶”。論證方向不同的兩個語句之間通常會有一些標記,例如在“小王記性不好,但計算能力強”這個句子中“小王記性不好”和“小王計算能力強”在論證方向相反,例如前者可以支持“小王不該被錄取”這個論點,后者則反駁這個論點,支持“小王可以被錄取”的觀點,這兩個語句在論證方向的相反性用“但”標記。有一些詞的意義包含論證方向,例如法語中的peu(沒幾個)和un peu(有幾個)的論證方向是相反的,盡管它們都能表達不太大的數(shù)量。例如,漢語中的“那天沒來幾個人”和“那天來了幾個人”表達的同樣是會場有若干人,但是兩者的論證方向相反。這種論證方向的相反在語言中有反映,例如“那天沒來幾個人,但足夠了”是可以說的,而“那天來了幾個人,但足夠了”卻聽起來很別扭?!澳翘鞗]來幾個人”與“足夠了”用“但”連接,兩者論證方向相反;“那天來了幾個人”與“足夠了”不能用“但”連接,兩者論證方向相同,由此可見“沒幾個”和“有幾個”的論證方向是相反的。
所謂論證力度是指兩個論證方向相同的論據(jù)對于同一個論點的支持力度。有些情況下,兩個論據(jù)的論證力度相同,有些時候兩個論據(jù)的論證力度有大小之分。論證力度強弱不同的語句可能會獲得不同的語言形式標記。法語中的même,英語中的even和漢語中的 “甚至”一般用來標記一個論證力度較強的語句。以漢語為例,在“這十道題都不難,我做對九道,同桌甚至全做對了”一句中“同桌全做對了”用“甚至”標記,該語句比“我做對了九道”更有力地支撐了“這十道題都不難”的論點。迄今,論證理論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解釋多種語義現(xiàn)象,如法語中的mais(但)、pourtant(然而)、au moins(至少)[3]140、英語中含too的并列句的成立條件[4]。本文嘗試在該理論框架內(nèi)刻畫漢語中“也”字并列句中的論證力度現(xiàn)象。下文先簡述前人在“也”字并列句研究中提出的一些見解,然后展示筆者對這個句型的新認識。
“也”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虛詞,常用的漢語虛詞詞典都對“也”的多種用法做出了詳細說明,例如《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5]《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6]《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7]《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8]等?!耙病钡谋姸嘤梅ㄖ皇浅霈F(xiàn)在并列復(fù)句的第二分句中。在這樣的并列復(fù)句中(下文簡稱“也”字并列句),前后兩個分句總是表達某類同的關(guān)系。根據(jù)文獻的描寫,主要有以下五個類同關(guān)系。
第一,主語類同,謂語相同。
(1)他去,我也去。
第二,主語相同,謂語類同。
(2)我讀書,也寫文章。
第三,主謂語相同,狀語類同。
(3)我昨天看了書,今天也看了。
第四,主謂語相同,補語類同。
(4)她說得很快,也說得很清楚。
第五,主謂語不同,“也”字分句與先行分句在時體方面類同。
(5)天亮了,臺風也過去了。
除了觀察到這類并列復(fù)句中兩個分句的類同關(guān)系外,前人還就前后兩個分句的表達效果做出了一些論斷。 馬真認為含有“也”的并列句不但把兩件事并列起來說,而且強調(diào)后句(“也”字分句)的內(nèi)容與前句類同。[9]朱斌、伍依蘭認為“也”字并列句中的兩個分句之間有平列關(guān)系。[10]4畢永峨則把這類并列句稱作“對稱性并列”,認為并列的所有成分都是視為平等的成員來排列的。[11]其依據(jù)是“也 ”能夠以“也……也”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碗也洗了,桌子也擦了,還有什么沒做的”。筆者贊同“類同”說。這種類同是兩個分句的論證方向相同的一種反映。但筆者不贊成“對稱”說。本文將用豐富的例證論述“也”字并列句的前后兩個分句論證方向相同,而論證力度卻不對等,先行句的論證力度強于“也”字分句的論證力度。
張斌注意到,“有時,‘也’在表示類同時,還隱含遞減的意義”[8]589-590。
(6)a.他們倆都上年紀了,老李八十歲了,老呂也七十五了。
b.#他們倆都上年紀了,老呂七十五了,老李也八十了。
在(6a)中,“老呂七十五”相對于“老李八十”是量上的遞減關(guān)系。其中量較小的一方出現(xiàn)在“也”字分句中,如果把“量”大的放在“也”字分句中表達,句子就顯得十分別扭,如(6b)所示。(6a)成立和(6b)不成立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即 “老李八十”和“老呂七十五”都是為了論證“他們倆都上年紀了”這個觀點的。如果改變一下需要論證的觀點,可以發(fā)現(xiàn),“量的遞減關(guān)系”可以變成“量的遞增關(guān)系”。例如在(7a)和(7b),“老王才四十五”和“老黃才五十”都被當作證明“他們倆都不老”的論據(jù),在這種情況下(7a)比(7b)更好。
(7)a.他們倆都不老,老王才四十五,老黃也才五十。
b.#他們倆都不老,老黃才五十,老王也才四十五。
初步概括(6a)和(7a)中的情況,筆者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性是,“也”字分句和先行分句之間存在著不對等的關(guān)系。筆者將基于下文提供的進一步觀察以論述這種不對等是論證力度上的不對等;具體可以表述為“也”字分句比先行分句的論證弱,這樣就可以把(6)和(7)表面上的“遞減”和“遞增”關(guān)系統(tǒng)一起來。
筆者利用經(jīng)過語感測試的人工語料和語料庫(北京大學漢語語料庫在線版)中的自然語料論述“也”字分句與先行分句有論證力度上的差異。這種論證力度差異往往直接反映在兩個分句的語義中。在下面考察的一系列“也”字并列句中,先行分句和“也”字分句在“可能性”“強度”“必要”“確信”等方面有顯著差異,這種語義上的差異與論證力度相關(guān)。
1.可能程度差異
(8)a. 他們兩個都挺了解上海的,老張去過上海,老李可能也去過上海。
b.#他們兩個都挺了解上海的,老李可能去過上海,老張也去過上海。
在(8a)中,先行分句表達是現(xiàn)實的情況,“也”字分句表達的則是可能情況。從可能性高低上看,先行分句高于“也”字分句。改變兩個分句的語序,令先行分句表達的可能程度低于“也”字分句表達的可能程度,則句子不可以接受, 如(8b)。就論證力度而言,實際的情況比可能的情況更具有說服力。
2.情感強度差異
當“也”字并列句的兩個分句表達兩種心理狀態(tài)強度的時候,先行分句表達的強度高于“也”字分句表達的強度。
(9)a.老張是體育積極分子,他最喜歡打籃球,也喜歡踢足球。
b.#老張是體育積極分子,他喜歡打籃球,也最喜歡踢足球。
(9a)中的先行分句表達最高程度的“喜歡”,而“也”字分句則表達較低程度的“喜歡”。倒過來說是不行的,例如(9b)。在論證力度方面,“最喜歡”的運動比“喜歡的”運動更能反映“老張在體育方面的積極性”。
不同的程度副詞可以直接表達高低不同的程度,它們只能以特定順序出現(xiàn)在“也”字并列句中的兩個分句中,造成分句之間在論證力度上的差異。例如,“十分”表達的程度高于“比較”,“十分”出現(xiàn)在先行分句中,“比較”出現(xiàn)在“也”字分句中,見(10a),反過來說則顯得很別扭,見(10b)。
(10)a. 老張是體育積極分子,他十分喜歡踢足球,也比較喜歡打籃球。
b.#老張是體育積極分子,他比較喜歡踢足球,也十分喜歡踢足球。
同樣,下面的(11)(12)(13)(14)中,前后分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在數(shù)量、頻率、嚴重性方面的存在程度差異,其中a句都是正常的句子,b句則聽起來不自然。這些不同語義維度上的程度差異都能造成論證力度的差異。
(11)a.這次考試的問題不算難,他全都答對了,我也差不多全答對了。
b.#這次考試的問題不算難,我差不多全答對了,他也全答對了。
在(11a)中,先行分句中的“全”表達的數(shù)量大于“也”字分句中的“差不多全”,對于前文給出的論點,先行分句的論證力度大于“也”字分句的論證力度。(11b)違反了這種論證力度分布規(guī)則,因此不可以接受。
(12)a.我對外國文學很感興趣,經(jīng)常讀英文小說,偶爾也讀法文小說。
b.#我對外國文學很感興趣,偶爾讀英文小說,也經(jīng)常讀法文小說。
在(12a)中,先行分句中里的“經(jīng)?!北取耙病弊址志淅锏摹芭紶枴北磉_的頻率更大,前者比后者對前文的論點論證力度強,而(12b)沒有遵守論證力度分布的規(guī)則,是不合格的句子。
(13)a.亞洲足球舊的格局已經(jīng)被打破,韓國隊和沙特隊已經(jīng)被淘汰,日本隊也差點出局,這給老牌強隊提了個醒,不能再把名將放在家里, 這是個教訓。 (北大語料庫)
b.#亞洲足球舊的格局已經(jīng)被打破,日本隊差點出局,韓國隊和沙特隊也已經(jīng)被淘汰,這給老牌強隊提了個醒,不能再把名將放在家里,這是個教訓。
(13a)和(13b)一個可以接受,一個不可以接受,但都可以用遵守或者違反論證力度規(guī)則來解釋?!绊n國和沙特被淘汰”比“日本差點出局”更能論證“亞洲足球舊的格局被打破”的論點。
(14) a.在薩拉熱窩的內(nèi)戰(zhàn)中已有34名記者喪生,莫茨也差點在那里“光榮”。(北大語料庫)
b.#在薩拉熱窩的內(nèi)戰(zhàn)中莫茨差點在那里“光榮”,有34名記者也喪生。
(14a)這個語段并不包含表達論點的分句,但是其中的兩個分句中,先行分句比“也”字分句能夠好地論證薩拉熱窩內(nèi)戰(zhàn)的危險性、戰(zhàn)事的激烈或者傷亡的慘烈。(14b)的問題無須贅述。下文(15)的情況與(14)的情況類似。
(15)a.幼年時期家中遭到不幸,父母雙雙遇害,他自身也險些被殺。
b.#幼年時期家中遭到不幸,他自身險些被殺,父母也雙雙遇害。
在(16)中,先行句為前文觀點提供直接的實證證據(jù),“也”字分句提供的則是間接的理論證據(jù),前者比后者論證力度更強。
(16)a.人的追求不是要再回到自然中去,去成為一具“物”,這已是被自然史和人類成長史所證明了的,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和眾多人學理論所確認的。(北大語料庫)
b.#人的追求不是要再回到自然中去,去成為一具“物”,這是馬克思主義和眾多人學理論所確認的,同樣也是被自然史和人類成長史所證明了的。
例(17)是較大篇幅的語料。這段話最初的論點是“宋慶齡的肆無忌憚”。所謂“肆無忌憚”是指宋慶齡身為國民黨中有影響力的人物公然與共產(chǎn)黨人交往。為了論證這一點,下文的“也”字并列句給出了兩條證據(jù)。先行分句說的是宋慶齡邀請周恩來和鄧穎超,“也”字分句說的是宋慶齡邀請馮玉祥等人。顯然,與周恩來等人來往比與馮玉祥等人來往更能反映出宋慶齡的“肆無忌憚”。
(17)一次,董必武要返回延安,宋慶齡毫無顧忌地在自己家里為他舉行歡送宴會。宋慶齡照樣我行我素?!鞍?,這……”孔祥熙連連搖頭。當時,周恩來、鄧穎超夫婦來了。馮玉祥、李德全夫婦,徐舜英等人也來了。周恩來在席間縱論天下形勢,并特別分析了華北戰(zhàn)場的戰(zhàn)績,在座的大家備受鼓舞,凝神細聽。
與筆者的觀察不同,前人文獻中描寫的“也”字并列句中的,兩個分句中一般不涉及某種程度上的差異,前后兩個分句的順序基本可以顛倒過來,如(18)和(19)中的兩對例句。
(18)a.老張去過上海,老李也去過(上海)。
b.老李去過上海,老張也去過(上海)。
(19)a.他喜歡打籃球,也喜歡踢足球。
b.他喜歡踢足球,也喜歡打籃球。
在(18)中,“老李去過上?!焙汀袄蠌埲ミ^上?!敝g并沒有在哪種程度上的高低之分,兩個分句可以兩種順序分別出現(xiàn)。在(19)中,“他喜歡踢足球”和“他喜歡打籃球”之間也沒有程度上的高低之分,兩個層次的意思之間可以用兩種順序表達。下面要論述的是,在類如(18)和(19)等“也”字并列句中,兩個分句在論證力度上有差異,只是差異沒有在分句的語義中直接反映出來,而顯現(xiàn)在語境中。先看例(20)。
(20)我注意到餐桌上擺著中國的酒、糖和桔子,便問:“你們?nèi)ミ^中國?”在蒙古,請客人喝酒不像中國人,進門3杯,出門3杯,而是讓客人隨便喝。蒙古人愛交朋友,好客。主人答道:“去過。我去過二連,也去過北京,了解中國。中國有好產(chǎn)品。中國人勤勞,能吃苦,值得我們學習?!边@時,主人端來熱氣騰騰的肉包子。
在(20)的語境中,對話雙方關(guān)心的主要是中蒙邊貿(mào)的關(guān)系,特別是中國與蒙古有密切聯(lián)系的方面,畢竟這關(guān)系到會話雙方,特別是蒙方人士的利益。在這個意義上,地處內(nèi)蒙古的“二連(浩特)”比“北京”對于與中國做生意的外蒙古人來說重要程度更高,所以“去過二連”更適合出現(xiàn)在先行分句中,而“去過北京”則適合出現(xiàn)在“也”字分句中。脫離這個語境,“我去過二連,也去過北京”和“我去過北京,也去過二連”都是可以接受的句子,因為“去過二連”和“去過北京”的論證力度的大小并不能在并列句內(nèi)部確定。一旦語境確定,“我去過二連,也去過北京”和“我去過北京,也去過二連”之中就只能有一個是恰當?shù)谋磉_。
類似地,(21)和(22)中的“也”字句中的兩個分句沒有直接表達程度差異的詞匯,分句的論證力度差異只能通過參考上下文才能講明白。
(21)一個人只要具備基本的社會生活條件,在種系遺傳的基因控制下就會按一定順序發(fā)展成長,所以每個人的身心發(fā)展的順序、發(fā)展階段、年齡特征和變化速度總是大體相同的,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同一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水平就會有差異,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如解放后的青少年兒童就超過解放前同齡青少年兒童的發(fā)展水平;80年代的青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水平與50、60年代的同齡人也有明顯的差異。教育條件不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導下,采用不同的教育內(nèi)容、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學會就會出現(xiàn)不同的發(fā)展。
(22)職工的教育程度與勞動生產(chǎn)率有密切的關(guān)系。據(jù)我國第一汽車制造廠一個車間1980年的統(tǒng)計,同是四級工,初中文化程度的比小學文化程度的可以多完成勞動定額26%。原蘇聯(lián)也有研究指出,十年制中學畢業(yè)生比八年制中學畢業(yè)生的勞動生產(chǎn)率要高25%。這就是說,在同等條件下,勞動者的教育水平提高一個學段,勞動生產(chǎn)率可提高四分之一左右。
在(21)中,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同齡青少年兒童的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程度與80年代和50、60年代的同齡青少年兒童的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程度都是用來作證的。前者更有力地論證“在不同社會條件下……具有一定可變性”這一觀點。在(22)中,我國第一汽車制造廠的統(tǒng)計是直接證據(jù),蘇聯(lián)的研究結(jié)果是間接證據(jù),前者對“職工的教育程度與勞動生產(chǎn)率有密切的關(guān)系”這一觀點的論證力度更強。雖然表達這兩點證據(jù)的語句中并沒有直接出現(xiàn)表達程度的詞匯,但是它們論證力度上的強弱在語篇語境中是顯而易見的。
有些情況下,“也”字并列句中的兩個分句所共同論證的某個觀點在語境中沒有直接提供,這可能是作者認為讀者可以推斷出來,或者讀者有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然而,這并不改變“也”字句中 “也”字分句在論證力度上弱于先行分句的固有要求,如(23)所示。
(23)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傅立葉、圣西門、歐文等人的社會主義理論,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同時也批判地繼承了他們關(guān)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圣西門、傅里葉和歐文有思想繼承,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常識性觀點,而這種繼承主要表現(xiàn)在前者對后者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繼承,盡管說話人試圖引起聽話人對馬恩繼承先賢“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想”。在這個語境中,“也”字句和先行句都不包含表達程度的詞匯,但是它們的論證力度的強弱能夠通過語境講清楚。
基于對帶有語篇語境的“也”字并列句的觀察和分析,筆者認為當“也”字并列句中的兩個分句不直接含有可供判斷二者論證力度強弱的表達時,語境信息則可以參與確定二者在論證力度上的差異,從而安排論證力度較弱的命題以“也”字分句中表達。因此,筆者認為那些分句可以顛倒順序的“也”字并列句中的兩個分句也有不同的論證力度。但需要說明的是,論證力度強的分句所表達事實并不一定是語篇作者最想要拓展的話題,反而論證力度較弱的分句表達的內(nèi)容卻有可能是作者詳述的部分,例如(24)。
(24)中國女性給我印象特別深刻,她們有自強、自立的精神,她們熱愛生活,有美好善良的個性,在新的時代,她們追求美、張揚美,渴望自己成為更加豐富和美好的女人,這是女性最美和最動人的一面。我希望中國女性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成為全世界最為美好和引人注目的女性。我不僅熱愛日本女性,我也熱愛中國女性,在中國長期的工作期間,特別是從事女性化妝品的事業(yè)中,我與中國女性結(jié)下了情感和情誼,能夠為中國女性的美麗和發(fā)展做些貢獻,是我欣慰和非常樂意做的事情。(北大語料庫)
在該語篇中出現(xiàn)的“也”字并列句有如下的特點:首先,兩個分句均不含有表達程度差異的詞匯,因此在沒有語境制約的情況下,“我不僅熱愛日本女性,我也熱愛中國女性”(說法一)和 “我不僅熱愛中國女性,我也熱愛日本女性”(說法二)都說得通。但是從語篇中可以看出,語篇作者不是站在中國人立場上,而是站在日本人立場上。她在講述對中國女性美好的印象過程中,把問題一度拓展到對全世界女性的美好印象,在這種情況下,她首先提出自己熱愛自己國家(日本)的女性,這是她熱愛女性的最直接、最可信的證據(jù),畢竟她是日本人,其次才提到她對中國女性的熱愛,這是間接的、可信性相對較低的證據(jù)。可見,盡管作者利用這個語篇盛贊中國女性,她依舊把她對自己國家女性的熱愛放在第一位,作為她熱愛世界女性的最好證據(jù)。因此,筆者認為,在(24)中,“也”字并列句的兩個分句同樣遵循了前文論述的論證力度分布原則,盡管“也”字分句在內(nèi)容相對于先行分句的內(nèi)容,與該語篇的話題的相關(guān)程度更高。
有些情況下,甚至會出現(xiàn)先行句帶有明顯表達更高程度的詞匯,但“也”字分句的內(nèi)容卻得到更為詳細的拓展,例如(25)。
(25)祖沖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筑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shù)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jīng)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并且做了詳細記錄。
語篇(25)中,為了論證“祖沖之是博學青年”的話題,作者給出“他特別愛研究數(shù)學,也喜歡天文歷法”,其中前一句中有“特別”一詞,這顯然說明“喜歡數(shù)學”比“喜歡天文歷法”更能說明祖沖之的博學。事實上,祖沖之廣為人知的也是他的數(shù)學成就,雖然下文中繼續(xù)講述的不是他如何熱愛數(shù)學,而是他做了哪些關(guān)于天文歷法的事情。
畢永峨認為“也……也”句型的存在可以證明“也”字并列句前后兩個分句的地位對等。[11]不可否認,在“也……也”在并列句中,前后兩個部分可以對等,但在語言形式上“也……也”和“也”字并列句是不一樣的。換言之,“也……也”和“也”字并列句的是兩個形式和功能都不相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句子是不能接受的。
(26)a.#他們兩個都不年輕了,老張也八十了,老李也七十五了。
b.# 這次考試不是很難,小明也得了滿分,小強也差點得了滿分。
(26)中的例子支持筆者的看法,“也”字并列句前后兩個分句至少在論證力度上是不同,而“也……也”句的前后句不容許這種論證力度上的不同。簡言之,“也……也”并不是論證“也”字句前后分句之間語義關(guān)系的有效證據(jù)。至于“也……也”句的內(nèi)部語義特點是什么,本文不做深入討論。
前人對“也”字并列句的研究揭示了該句型中的前后分句具有“類同”的特點。本文在前人觀察的基礎(chǔ)上在更大范圍內(nèi)考察了“也”字并列句中前后兩個分句之間的關(guān)系:“也”字分句之間具有相同的論證方向,“也”字分句與先行句相比,論證力度較弱。這可以解釋在“也”字并列句中兩個分句的內(nèi)容是否可以對調(diào)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