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虹
(陳嘉庚紀念館,福建廈門 361021)
近年來文物博物館成了社會公眾參觀的重要場所,由于工作業(yè)務的需要,文博志愿者這一群體迅速凸顯??梢哉f文博志愿者成了接待參觀者的主力軍,但是這一群體表現出來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是有待提高的。如何提高文博志愿者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且亟待解決的任務。因此對這一方面的研究是一個熱點,許多研究者也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學術研究成果。但是仔細去研讀、分析,就會發(fā)現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呈現出“宏觀敘述概括”的弊端,不過是對一些淺層次、膚淺問題的“再敘述”,根本解決不了實際的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應該立足于問題的根本分析和相關理論知識的梳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經世致用的功效。
歷史知識基礎是一個應用性概念,這一概念的落腳點在于歷史知識在社會現實中的應用,而并不是所謂的學術研究。一般來說,歷史知識基礎包含三個方面,即純粹的歷史知識、歷史思維以及史觀史論。
純粹的歷史知識是指實打實的歷史知識儲備,古今中外的各種歷史知識都能夠知道一些,一些基本性的知識能夠有所了解,不要求有多高的深度,但是絕對要有一定的廣度[1]。
歷史思維是一種看待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方式方法,總的來說,要更多憑借文獻、常識、社會公眾價值觀去評論,而不能夠為了求新求異而嘩眾取寵。我們知道文博志愿者在講解一些歷史人物或歷史現象的時候,總會要夾帶自己的一些見解,這種見解確實要體現出個人的思想。但是這種個人的思想不是一種天馬行空的思想,應該秉持科學客觀的原則。要想實現這種狀態(tài)就必須養(yǎng)成一種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夠有所依據地看待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
史觀史論就是一個在歷史敘述方面所秉持的價值觀念,這一點雖然是意識層面的因素,但是卻是歷史知識基礎構成的主要部分。我們知道主流史觀就是唯物史觀,當然學術界更多秉持的是一種人文史觀,本著一種人本情懷去審視歷史,從而避免出現激進狂躁歷史態(tài)度。這樣史觀的養(yǎng)成,一方面來源于史學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又來源于一個人性格和基本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深層次折射。
文博志愿者是近年興起的一種新群體,這一群體一般是為了緩解文物博物館的巨大人員需求而產生的,但是他們又與正式的文物博物館工作人員有著一定的區(qū)別,他們更多負責的是參觀者的接待工作,而這種接待又是以相關知識講解為主的。因此,他們的工作能力有著一定的基本要求。
第一,文博志愿者需要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這一點是最基礎的,因為文博志愿者在講解的時候必須做到脫稿講解,而是這種講解是非常自然的。這就需要文博志愿者能夠儲備一定的歷史知識,并且能夠就行一定深度的理解。因為每個游客的關注點不同、喜好不同,面對這么多的游客,文博志愿者應該具備相當淵博、廣度相當大的歷史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接待游客時才能夠滔滔不絕、應付自如。
第二,文博志愿者要有一定的內在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更多表現為古代的“文人氣息”、書卷子氣。可以說這種素養(yǎng)不但是現代社會中很多人追求的,而且更是與文博志愿者工作環(huán)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從相關單位的文博志愿者招聘情況來看,在面試或復試環(huán)節(jié),往往注重審視應聘者的內在修養(yǎng),并把這種內在修養(yǎng)作為錄取時重要的參考因素。
第三,文博志愿者要有平和、冷靜、客觀的價值觀念。在日常的講解工作,應表現出一種溫和的姿態(tài),而不是激情滿滿和充滿了教育批判的口吻。因為文博志愿者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工作性質是服務,而不是教化或者宣傳,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2]。應該說一個文博志愿者在接待游客時,一旦帶有激進狂躁的態(tài)度往往會引起游客的反感,這樣必然會對文博相關工作產生諸多的負面影響。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文博志愿者往往會遇到一些突發(fā)情況或者有一些緊急事件需要去應對,要想完成這些工作往往就要有具備平和和冷靜的價值觀念,因為這樣價值觀念才能夠形成冷靜、穩(wěn)定的心態(tài)。所以在招聘文博志愿者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應聘者的性格和價值觀念。
文博志愿者雖然在博物館中擔任的工作有很多種類,但是還是主要以接待參觀者或游客為主。這種工作其實看似與一般的接待工作有關,但其實卻有著本質性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就在于文博志愿者的接待工作更多需要歷史知識為接待溝通的橋梁,需要把博物館里展覽品的相關歷史信息傳遞給參觀者。
由此來看,沒有歷史知識基礎是完全不能夠勝任文博志愿者工作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歷史知識接觸構成了文博志愿者主要的業(yè)務能力。可以說文博志愿的主要業(yè)務能力就是歷史知識基礎,其他的一切因素,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往往歷史基礎放在第一位的。因為文博志愿者的工作內容雖然是豐富的、工作能力構成雖然是復雜的,但是一切都是以歷史知識基礎為出發(fā)點的。自然這種接觸不僅包括通常意義上的歷史知識,還包括了歷史思維和歷史語言。因為能夠把一些歷史知識敘述出來并且還能夠讓參觀者理解,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掌握歷史基礎知識。
當然擁有歷史基礎知識和歷史專業(yè)科班出身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科班出身恰恰不適合做文博志愿者。因為一般的歷史愛好者在擁有豐富歷史知識的基礎上,還擁有活躍的思維,與科班出身相比他們更少了一些條條框框。因此,文博志愿者對歷史知識的需求與一般高校歷史知識的學習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個出色的文博志愿者應該能夠實現其中的轉換,也就是打破學院歷史知識學習的束縛。
總的來說,文博志愿者一方面要很好地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做到對歷史知識進行活學活用。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使豐富的歷史知識與自己的本職工作開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做到經世致用。
其實對于任何接待工作來說,接待質量往往更多取決于接待者的內在素養(yǎng),這一定律對文博志愿者來說也是適合的。因為被接待者的整體內在感受往往成為了決定接待工作質量的關鍵因素。
具備同樣水平的歷史知識接觸,但是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自身氣質的不同、相貌的不同往往會使得文博接待工作產生截然相反的結果。從現實情況來看,顏值高、氣質好的女志愿者往往受到參觀者的喜愛,而相貌平平甚至較差,氣質一般的男性往往備受“冷遇”?;谶@種現實,我們可以看到文博志愿者的內在素養(yǎng)是唯一能夠提升且需要重點的提升的因素。
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很多時候人的氣質、修養(yǎng)是往往能夠通過大量閱讀來實現改變或提高的,而文史類的書籍往往能夠起到這種作用。對于文博志愿者來說,廣博的歷史知識基礎往往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內在修養(yǎng)。因為一個人在研讀文史類書籍往往會被其中的人物以及一些道理所感染,自己的身心都得到全方位的熏陶,這樣自然會改變一個人的內在修養(yǎng)。
從現實情況來看,大量的歷史敘事類文獻的閱讀往往能夠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心,一個的言行、姿態(tài)往往會隨之得到改變。例如很多文博志愿者因為大量閱讀一些關于蔣介石的文獻,通過對他日常習慣和力行思想的了解,對自己的言談舉止、遣詞用句都變得非常謹慎。在日常的接待工作中,越來越受到參觀者的喜愛,有的參觀者甚是為了目睹某個文博志愿者的風采而來的。這就是歷史知識基礎對一個文博志愿者內在修養(yǎng)產生的巨大影響[3]。
從文博志愿者的工作能力內容來看,在講解相關展覽品使秉持一種平和、冷靜、客觀的思維是非常重要的。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歷史知識基礎往往有利于文博志愿者平和、冷靜、客觀價值觀念的塑造,這也是文博志愿者工作能力的有效的提升。
很多時候文博志愿者在對一些歷史知識講解時往往會受到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秉持一些“左”的觀點,這樣往往會引起一些參觀者內心的抵觸和厭惡。我們知道從現實情況來看,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應該保證一點就是政治上一定要過關。但是現在畢竟不是特殊年代的,而且價值觀上的激進狂躁和政治上過關是兩碼事。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其實這些文博志愿者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點往往不在于他們受到了多強的政治思想教育,而更多是他們接觸到的相關文獻或記載較少,而一旦他們接觸的材料多起來,他們的觀點往往就會產生一定的糾正。所以文博志愿者養(yǎng)成良好價值觀的有效方法就是更多地去接觸歷史書籍和資料,了解更多的歷史細節(jié)。
應該說歷史知識基礎并不是一種固態(tài)化的“硬貨”,也絕對不是一成不變的憑借,而需要文博志愿者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接觸歷史文獻或相關敘述。這樣也就從客觀上造成了歷史知識基礎的動態(tài)化、有機化,而這兩種特點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文博志愿者價值觀念能夠自動得到“修正”。因此,歷史知識基礎對文博志愿者價值觀念塑造具有一定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