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紅麗
(吉林市廣播電視大學,吉林吉林 132011)
“中國夢”指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接班人,在社會進步與發(fā)展過程中產生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ヂ摼W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交往方式、學習方式及語言習慣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變。通過應用互聯網,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大量信息,其中不僅包括有益信息,也充斥著一些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暴力、色情等消極的內容,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的迷失與信仰的喪失?!爸袊鴫簟睘榇髮W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顯著提高了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實效性,同時,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成效的提高,也可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提供良好的支持。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對大學生群體實施科學的信仰教育,其指導思想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理論原理、社會原理、道德規(guī)范及方法論等,讓大學生可以正確理解、深入認識這些理論,并在理性認知的基礎上提高到情感認同的高度,進而更加信服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更加尊崇,同時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目的為,通過對大學生的行為實踐進行引導,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精神力量切實顯示在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使大學生能夠以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價值引導。新時期,國家、政府、社會及高等院校應通力合作,積極踐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并充分發(fā)揮信仰教育的作用,才能使大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接班人,在社會進步與發(fā)展過程中做出更好的貢獻。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新興思想文化不斷涌現,同時外來思想文化也不斷增多,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叉、碰撞。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人民的思想、觀念出現了巨大變化,“公有”“集體”思想逐漸被弱化,在信仰方面也逐漸出現了虛無、功利化、精神迷茫的傾向,與此同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自私自利等傾向日趨嚴重,不僅給我國社會風氣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給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大量信息,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良好的模式,也為大學生的生活、娛樂等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但是,大學生身處于“象牙塔”之中,社會經驗嚴重不足,判斷力、選擇力尚未發(fā)展成熟,因此極易在龐雜的信息包裹之下喪失方向,被虛假的、負面的信息所蒙蔽,從而降低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程度。
對大學生來說,其信仰教育主要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也是信仰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陣地。學校教育對信仰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課方面,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及教育功能。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知識的獲取效果,只有確保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貼近社會發(fā)展、緊跟時事政策,才能有效實現以教促學;否則便會給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熱情及行動力造成嚴重的影響。
“中國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一脈相承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為理論支撐,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所確立的共產主義終極理想所追求的階段化目標與過程實踐,是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新時期的奮斗目標。從邏輯關系方面來看,作為新時期精神旗幟的“中國夢”,將國家與民族的夢與個人的理想聯系起來,實現了個人理想與共產主義信仰也就是社會理想之間的高度統(tǒng)一。實現“中國夢”,必須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也就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這也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在要求。從現實角度考慮,“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時代內涵,實現“中國夢”,需要匯聚廣泛的力量,而大學生便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大學生需要堅定的信仰作為精神指導,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所以現實情況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帶來了新的要求。從實踐性方面來看,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時代主題為“中國夢”,賦予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更好的凝聚力與號召力,“中國夢”采取通俗的語言形成了非常強的目標感,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使命擔當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與“中國夢”的堅定信念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具備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只有將中國人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中國夢”當作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時代主題,通過借助“中國夢”通俗的話語,可以增強大學生群體這一中堅力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情感認同。
對黨的領導的信任,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情感認同的一個重要體現?!爸袊鴫簟钡膶崿F,是黨的建設過程中的一項新的偉大工程,全黨必須要自覺堅定黨性原則,消除一切損害黨的純潔性與先進性的因素,敢于刮骨療毒、勇于直面問題,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政治領導力、社會號召力、群眾組織力。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應將上述內容作為主要內容,要對大學生的政治視野進行開拓,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即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情感認同與信任,實現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效率與效果的提高??偠灾诖髮W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納入“中國夢”,是提高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方法與途徑。
第一,高校思政教育中,為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的提高,必須不斷對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大學生具有喜新獵奇、思想活躍的個性特點,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理論教學過程中,有機融入“中國夢”的相關知識,并適當添加一定的時事內容、時事政策,同時靈活采取角色扮演、現實模擬等新興教學方法,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與氛圍,提供接觸時事政治、探究并解決現實問題的良好機會,促進大學生政治鑒別能力及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提高,進而使大學生在面臨現階段的復雜思想環(huán)境的時候,可以保有定力,對腐朽的、落后的思想進行批判,提高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程度。
第二,應當發(fā)揮榜樣的力量,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為榜樣,引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水平的提高。黨員干部便是典型的代表,其言行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自信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黨員干部必須牢牢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始終進行忠實踐行,才能起到表率的作用,提高大學生追求思想進步、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意愿。
只有提高大學生的信仰自信,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鑒定程度,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目標。同時,只有提高大學生的信仰自信,才能使大學生自覺抵制落后思想、腐朽思想、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侵蝕,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發(fā)展的人,真正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接班人,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做出更好的貢獻?!爸袊鴫簟笔呛推桨l(fā)展的夢,實現“中國夢”,不僅可以造福中國人民,還可以造福世界人民。在發(fā)揚中國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過程中,中國的國家話語權不斷增強,中國聲音越來越有力,這對于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鞏固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主流信仰地位、提高信仰自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也可以實現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在主旋律的長期潛移默化下,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程度不斷提高,從而使大學生能夠自覺抵御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蝕。
綜上所述,目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新時期,必須加強對“中國夢”這一時代主題的重視,積極探索“中國夢”與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之間的共同點,在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有機融入“中國夢”,實現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內容的豐富,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提高大學生的信仰自信,讓大學生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更好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