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鋒
摘 要:黨參為中國常用的傳統補益藥,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分析了陵川潞黨參的發(fā)展歷史,重點探析了陵川潞黨參種植優(yōu)勢。
關鍵詞:陵川;潞黨參;種植優(yōu)勢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0-0102-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R284 ? ? ? ?文獻標志碼:A
陵川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南太行之巔,是山西省黨參種植大縣。按品系劃分,陵川黨參當屬潞黨參系列,業(yè)界常稱陵川為中國潞黨參的故鄉(xiāng),而陵川黨參為潞黨參中的極品[1]。但是,不免有人會提出質疑:陵川現屬晉城,古稱澤州,而“潞”是古代“潞州”“潞安”,即今長治地區(qū)的簡稱,把陵川黨參納入“潞黨參”序列,是不是有些牽強附會?下面,對此進行探析。
1 ?陵川潞黨參發(fā)展歷史
1.1 ?黨參基本情況概述
黨參多產于中國西藏東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甘肅東部南部、陜西南部、貴州、寧夏、青海東部、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內蒙古及東北等地區(qū)海拔1 000~3 100 m的山地林邊及灌叢中。黨參屬植物全世界約有40種,中國約有39種,藥用有21種、4變種。
黨參又名上黨參、上黨人參、白皮黨、異條黨等。現代研究發(fā)現,黨參含多種糖類、酚類、甾醇、揮發(fā)油、黃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堿,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huán)、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包h參”之名,最早見于《本草從新》,其后在《本草綱目拾遺》《植物名實圖考》中都有記載。清代前此物即供藥用,由于五加科的上黨人參資源日趨減少,至明清已絕跡,太行山產的桔??泣h參被利用起來,到《本草從新》始加區(qū)分,名之曰“黨參”?!侗静輳男隆酚涊d,“參須上黨者佳,今真黨參久已難得,肆中所賣黨參,種類甚多,皆不堪用,唯防黨參性味和平足貴,根有獅子盤頭者真,硬紋者偽也(白黨味微甘而甚淡,功力遠不及爾)”。由此可見,黨參的“黨”字源自于上黨的“黨”字,產于山西上黨一帶,品質最優(yōu),為道地藥材。很顯然,歷史上“黨參”之名首先是因產地為上黨郡而得名,上黨郡是晉東南地區(qū)秦代的行政區(qū)劃稱謂,隋代改稱潞州。后來,為區(qū)別于其他地方的黨參,上黨地區(qū)的原產地黨參又有上黨參、潞黨參之稱,其產地應包括陵川、平順、壺關、長治縣等地。
1.2 ?陵川潞黨參與上黨參之間的淵源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天下,推行郡縣制,始置上黨郡,陵川地區(qū)屬上黨郡。西漢初期,漢武帝始置并州,領上黨、雁門、河東等郡,陵川地區(qū)劃歸上黨郡泫氏縣。古代上黨地區(qū)主要指今天的山西東南部,當時行政區(qū)域范圍包括潞、澤、遼、沁四州。即今天的晉中市榆社、左權、長治市、晉城市一帶,地域廣大。秦代,有澤與潞兩上黨,說的就是今山西東南部的長治盆地、晉城盆地這兩塊最大的盆地。
《國策地名考》記載,上黨地區(qū)地高勢險,自古為戰(zhàn)略要地,狄子奇曰“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其意即此上黨地區(qū)地高勢險。《釋名》曰:“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庇纱丝梢?,上黨因所處地勢高而得名,陵川地處南太行之巔、晉東南最高處,稱其為“黨”當之無愧,而且應是上黨的重要區(qū)域,自然也應是潞黨參的核心產區(qū),二者互相影響和包容。
1.3 ?規(guī)范化潞黨參種植歷史
早先藥用黨參多為野生,關于黨參的人工種植方法,清光緒八年(1882年)的第8修《陵川縣志》中,李志所撰寫的一篇《種參說》便有記載。這篇文章詳細記載了130年前陵川東北部山區(qū)百姓人工種植黨參的生產流程,其地塊選擇、栽培方法、采收時間、加工方法及銷售渠道,與現今當地農民黨參生產方法極其相似,而且種植技術已十分成熟。這是中藥材黨參由山上野生采挖向大田種植演變最珍貴歷史記載,也是史料記載最早的黨參規(guī)范化種植方法。同時,為陵川黨參種植向野生和仿野生栽培提供了寶貴經驗,其對陵川潞黨參種植的進一步推廣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2]。
2 ?陵川縣潞黨參種植優(yōu)勢
2.1 ?潞黨參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潞黨參多生于中國北方海拔1 000~3 100 m的山地林邊及灌叢中。喜溫和涼爽氣候,耐寒,根部能在土壤中露地越冬。幼苗喜潮濕、蔭蔽,怕強光。播種后缺水不易出苗,出苗后缺水可大批死亡,高溫易引起爛根。大苗至成株喜陽光充足,適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松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
2.2 ?陵川潞黨參種植區(qū)位優(yōu)勢分析
在潞黨參種植發(fā)展過程中,陵川潞黨參之所以馳名中外,就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適宜種植潞黨參[3]。
第一,從位置方面來說。陵川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帶,屬黃土高原,西連高平,西南連澤州,北、西北與長治市的壺關、長治縣毗鄰,東部和南部與河南省輝縣市、林州市、修武縣毗鄰。
第二,從海拔高度方面來說。陵川縣呈東北高、西南低的地勢,東北部最高峰板山,海拔1 797.9 m,南部最低點甘河破屋海拔691 m,全縣平均海拔1 058 m?!拔寤ㄐ尽秉h參核心產地黃松背一帶地處縣境東北部較高地帶,平均海拔1 400 m左右。
第三,從氣候環(huán)境方面來說。陵川縣氣候溫暖偏寒,大陸性氣候較為明顯。無霜期達135~205 d,年平均降水量為600~700 mm,為山西省降雨量最大的縣份。≥10 ℃有效積溫2 755 ℃,年平均氣溫7.9 ℃左右,夏季平均氣溫22 ℃,冬暖夏涼,晝夜溫差大。
第四,從土壤方面來說。陵川土壤以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為主。其中,山地褐土在全縣分布面積最大,范圍最廣,達13.04萬hm2,占全縣總面積的77.6%,這類土壤有機質較為豐富,遍布于全縣海拔1 300~1 600 m的山坡地帶,為黨參的適宜生長區(qū)。
第五,從生態(tài)方面來說。陵川縣境內森林覆蓋率達52.07%,不僅有天然林、人工林、喬木、灌木,而且有南國熱帶特有的紅豆衫,是北方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的典范。
由此可見,陵川氣候冷涼、海拔適宜、降水充沛、土壤肥沃、生態(tài)良好,地處南太行之巔、多山的地理地貌,恰似大自然專門為黨參量身打造的生長環(huán)境,特別是陵川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征(“五花芯”黨參核心產地陵川黃松背一帶地處南太行最高處,為中州平原和太行山冷熱氣流的交匯地帶,晝夜溫差更大),為根莖類中藥材有效干物質積累提供了絕佳的自然條件。
3 ?結束語
由于陵川黨參與當地的地理位置、氣候環(huán)境、土壤及生態(tài)等有緊密的聯系,加上一代又一代陵川種參者對先人傳統種植方法的不懈傳承和創(chuàng)新研究,多角度佐證了陵川黨參不僅屬潞黨參品系,而且是道地潞黨參的極品?,F在,陵川已成為北京同仁堂特選的優(yōu)質黨參基地。隨著人們康養(yǎng)意識的提高,陵川潞黨參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關注和熟知。在未來,要想進一步挖掘、發(fā)展陵川潞黨參,擴大其影響力,還需積極創(chuàng)新種植方法,走規(guī)范管理之路,加大品牌創(chuàng)建力度,加強陵川縣生態(tài)保護工作,推動陵川潞黨參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國鋒,張麗萍,武濱,等.山西黨參規(guī)范化種植技術研究及SOP的制定[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6(6):13-16.
[2]馬紅燕,高宏偉,劉素波.潞黨參多糖的提取與精制工藝研究[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12(5):330-332.
[3]張向東,高建平,曹鈴亞,等.中藥黨參資源及生產現狀[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3(3):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