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東
一、相關概念界定
1.后進生
顧名思義,后進生有著“進步晚”、“發(fā)展緩慢”和“后來居上”的意思。這種概念肯定了這部分學生有著進步的希望和可能,只是相比“先進”的同學來說,暫時在學業(yè)方面落后而已。“后進生”這一概念寄托了相關學校教師對于學生進步的期待,希望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引導學生奮起直追,實現后來居上。目前學術界對于后進生的定義不一,筆者理解后進生為那些小學階段智力正常但是受到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在學習動機、方法、目的以及習慣方面形成一定的問題,發(fā)展為程度不一的缺陷或者偏頗,產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包括學習成績暫不達標或者思想品德發(fā)展暫時落后于他人等學生。后進生并不包括那些道德敗壞或者屢次違法違紀的學生。
2. 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集體活動的組織者,是班級日?;顒拥闹笇д?。班主任需要主動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充當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能夠有效促進教育教學計劃以及其他各項管理政策的實施和協調工作,對班級內部各個任課教師的教育工作提供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和知識講授條件,加強學校與家庭和社會教育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起著紐帶和橋梁的作用。而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則是位于鄉(xiāng)村的小學中,充當小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引領者角色,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骨干力量。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常因為學校處于經濟不夠發(fā)達地區(qū)的地點原因,教育資源和生活條件、工資待遇等方面遇著一定的欠缺,需要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主動克服,尋找解決方法。
二、鄉(xiāng)村小學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1.主觀方面的原因
在幼兒園到小學之間的過渡中,游戲學習逐漸轉變?yōu)檎?guī)課程學習。而這一轉變會引起很多小學生的不適應。在小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小學生對某些課程不感興趣甚至厭惡某些課程。小學教師需要加以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讀寫算等基本技能以及書面語言等學習經驗的傳授,幫助小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記憶力、觀察力等方面能力得到相當程度的發(fā)展。在小學后進生中,主要的表現就是心智不成熟、意志力不夠堅強,或者因為自卑心理等問題,產生自信和學習上進心的缺乏,無法像別的小朋友那樣獲取成功的喜悅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始終持有較為消極的學習心態(tài),無法快樂學習,甚至對身邊的教師的同學有著抵觸心理,不利于自身全面發(fā)展。
2. 客觀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第一課堂,在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家庭背景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因為鄉(xiāng)村小學中的小學生的父母常以務農為生,所以普遍存在家長自身素質較低以及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不能夠以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教學規(guī)律引導學生學習成長,采用毆打或者體罰、一味逼迫等錯誤的方法進行教育,帶來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為學生帶來心理創(chuàng)傷,甚至發(fā)生心理扭曲以及產生厭學心理。
三、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開展“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的具體策略
1.所有學生一律公平對待
班主任必須做好與后進生關系的融洽工作,放下教師的架子,以后進生朋友的身份開展積極的溝通和交流,將后進生的自尊心置于首位,盡量消除班主任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拉近班主任與后進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真正做好交心工作。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中,班主任需要時刻注重自身一言一行的榜樣作用,在開展班級活動的組織過程中,盡量避免偏向的發(fā)生,做到公平平等對待所有的學生。鄉(xiāng)村小學的班主任需要克服客觀條件的限制,對學生的家庭狀況進行了解,追溯學生“后進”的原因,對他們的需求進行了解。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要保持耐心,盡量將自身的焦躁心態(tài)克制住,爭取實現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在課余時間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課外互動中去,多多以課堂之外的方式與后進生保持接觸,提供更多進行自我表現的機會,進行充分的激勵和鼓勵。
2. 適當寬容與適當懲罰相結合
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在開展日常班級活動的組織過程中,需要盡量避免在課堂中與后進生產生正面沖突,正面矛盾需要被克服。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需要對后進生的抵觸學習情緒進行正確的認識,對其心態(tài)和行為保持耐心,強調理解和寬容,盡量避免在公共場合對后進生進行批評。在課下,教師需要與后進生開展主動的交談,真誠對待,以客觀的態(tài)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明白自身行為的不合理性,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針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冷靜的分析。但是對于那些不聽勸告仍然不斷犯錯的學生來說,需要結合一定的程度的懲罰,避免體罰。
3. 高效利用集體力量促使后進生的轉化
在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對后進生開展轉化工作的實踐中,需要高效利用集體力量。在全班范圍內營造更為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感化后進生,帶動所有學生共同發(fā)展。這是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需要努力達成的目標。具體來說,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可以進行優(yōu)秀學生的選拔,成立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幫扶小組,積極利用優(yōu)秀生對身邊的后進生產生正面影響,使其在自身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也幫助后進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獲取爭取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習自覺性。這樣,整個班級的凝聚力也會得到加強,幫助后進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發(fā)展進步。
4. 對后進生不吝于鼓勵和激發(fā)
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需要做好鼓勵工作。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先進”“中間”和“落后”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有第一就肯定會有倒數第一,是客觀存在的正?,F象,只要比較就會產生差別。處于鄉(xiāng)村的小學生因為家庭經濟環(huán)境相比城市的小學生受限,而且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容易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如果學生長期處于“后進”過程中,小學生會出現厭倦和試圖放棄的心理。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需要認識到, “后進”一詞中充分蘊含著改善以及轉化和提升的意思,班主任需要對其寄予上升和前進的希望,在日常學習中對其進行相當程度的鼓勵。
四、總結
“后進”很有可能是暫時的觀望和躊躇,是在積蓄力量,養(yǎng)精蓄銳,只要教師給予充分的引導和支持,就能夠起到良好的推進作用。一線的鄉(xiāng)村小學班主任針對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展開更為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