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慶東 賈俊妍 康健軍 白露
一、武術進校園的必要性
1.武德導行
未曾習武先修德,未曾學藝先明禮。在武術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讓學生了解禮節(jié)在武術中,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使學生養(yǎng)成尊師敬友、謙虛謹慎的優(yōu)秀品質。學生在習武中,感受到武德的精深博大,在潛移默化中喚起學生內(nèi)心對知禮、明禮的渴望,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實際生活。
2.武道促學
學校面向全體學生普及武術基本功和基本常識,把武術基礎教學融入到學校的課堂上。體育課中,注重學生精氣神的培養(yǎng)。武術不只是教給學生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擁有健康的身心,為學生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武魂勵志
“尚武以勵志”。武術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為愛國主義精神,很多練武者,都以匡扶正義和保衛(wèi)國家為目的。北宋岳飛精忠報國,受人敬佩;明朝戚繼光掃盡南疆倭盜,被譽為民主英雄;清朝武術家霍元甲,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為國爭光。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把中國武術傳承世界,帶動了中國武術的傳播與推廣,借此來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4.文武兼?zhèn)?/p>
自從武術進校園以來,孩子們通過參加各級競賽,不但獲得國家、省、市各類證書、獎杯、獎牌,應邀參加各類活動,而且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孩子們將武術精神融入到各科學習中,各科成績顯著提升,成為文武兼?zhèn)涞暮脤W生。
二、武術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
1.武術強身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更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抗爭的民族精神。傳播和發(fā)展武術文化,讓更多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都了解它,熱愛它,這就是武術魅力。只有身體強健,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2.鑄就意志
樹立社會正能量,武術諺語“場上一分鐘場下百日功”,武術的練習,貴在持之以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拔丛鴮W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所以在校園武術教學中,尤其要加強武德的教學,通過武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尊重老師、團結同學、見義勇為等優(yōu)良品質,樹立社會正能量。
三、教學內(nèi)容要符合幼兒心理生理發(fā)展特點
1.符合生理特點
武術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理發(fā)展特點。六到十二周歲的兒童,該時期兒童的骨骼柔軟,易變形;肌力弱,導致耐力差;心臟體積小;胸腔狹窄,肺活量小等生理特點,所以安排教學時,內(nèi)容不易過多,力量方面練習減少。還應考慮到骨骼有機物和水分多,鈣、鱗等無機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彈性大而硬度小,不易發(fā)生骨折,但容易發(fā)生變形。而武術套路當中“頂頭立腰”“身形中正”等技術特點對學生的骨骼形成有很大幫助,體現(xiàn)“精、氣、神”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孩子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2.符合心理特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喜歡武術,才可能喜歡上武術課,小學時期的孩子最喜歡新鮮有趣的事物,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首先,自己示范動作要到位,吸引兒童崇拜,塑造教師魅力;其次,教學內(nèi)容要基礎化,讓幼兒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體會成就感;再次,就是不要吝嗇贊美,發(fā)現(xiàn)幼兒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欣賞夸獎,讓優(yōu)秀的孩子個人展示,從而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
把握好幼兒的心理生理發(fā)展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不要一味地采用傳統(tǒng)講解示范法,要穿插情景教學法、游戲與競賽法、誘導啟發(fā)法去滿足幼兒好奇、好勝、張揚等個性,在講解過程中,切忌使用專業(yè)術語一板一眼的去規(guī)范動作,而要多采用兒化語言,編排童謠口訣,便于幼兒形象理解、掌握,比如“站如松,坐如鐘”,來規(guī)范幼兒武術基本功教學。
《校園武德守則》
習武立德 自強拼搏
弘揚國術 精忠報國
五、教育安全大于天
教學組織要保證幼兒的安全,在幼兒武術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宣傳武術的“攻”、“防”技擊性,另一方面也要強調武德精神的重要性,由于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要預防學生在學習武術后對同學“以身試武”的安全隱患。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多觀察,多走動,多強調,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立即處理,防微杜漸,保證武術教學的安全性。
六、問題與分析
一是校園文化環(huán)境老舊,缺失文化主題,以致凸顯不出育人的催化功能,學生的心靈得不到美德熏陶。通過建立講武廳、武術榮譽展室、武術特色宣傳展板等營造校內(nèi)武術環(huán)境。把國學誦讀融入到武術套路中,把乏味的武術基本功訓練變成趣味橫生的教學是重中之重。同時把武術的拳理、武德等滲透到教育教學中。期間開展家風家教教育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武術文化。同時提倡老師與家長多鼓勵學生,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二是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嚴重,缺失青年教師后備力量,非專業(yè)化教育問題突出。學校要引入的師資,不但要會武術,還要在全國有突出的成績,更要懂教育,并熱衷于校園武術文化的傳承。
三是缺少孩子展示個性的舞臺,孩子自信心低下,校園生活興趣不濃,學習質量低,給學校發(fā)展帶來相當?shù)睦Щ?。學校應組建武術社團,參加省市各項比賽。鼓助孩于們習武興趣,提升質量品位。他們在一次次的獲獎,一次次的接受全校師生祝賀的同時,自豪感、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油然而生,并影響著全校的孩子們。
四是武術訓練安全。摸爬滾打難免有傷,上千人刀槍劍戟,不容有失,家長不放心讓孩子學。我們對器械的存放、運取、應用及課堂教學都應做合理的規(guī)劃部署,讓家長實地考察,跟課觀摩,由此獲得支持。
總結
中國武術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著結合自身優(yōu)勢,全面開展,突出特色的原則,把武術作為特色辦學項目重點實施,進而帶動學校工作全面發(fā)展。學校通過開設國防教育課,講愛國故事等活動,將練習武術與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樹立遠大人生目標相結合,引導學生的精神方向,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實現(xiàn)“中國夢”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