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敏 董海霞
【摘要】語文學科的學習在學生的各個階段是很重要的,而小學語文的學習更是為了之后的語文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主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識字,作為日后閱讀與寫作的基礎。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小學低年級語文的字理識字教學要求變高,因此,教師就需要去探索創(chuàng)新更多、新的、更有效的策略來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主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識字,作為日后閱讀與寫作的基礎。隨著新課標改革,對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量有了新的標準,因此,教師也要根據相關改革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能力來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更多的漢字。
字理識字法的含義就是根據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創(chuàng)造依據進行識字,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生字的教學中,字理識字法對于學生的識字有很大的幫助,它能夠讓學生更加形象地認識漢字,也能夠更加系統(tǒng)地將漢字進行分類,大大提高了學習漢字的效率,一些教師已經開始探索并逐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用這種方法,本文將對小學低年級語文字理識字教學的應用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
一、字理識字法的優(yōu)勢
(一)能夠讓學生系統(tǒng)了解漢字,并對其進行分類
漢字大多數(shù)可以分為指事字、形聲字、象形字、會意字四大類,每個類型的漢字各有其特點,教師往往通過舉例就可以向學生講解清楚。而學生在對漢字的構造原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將新學習的漢字自動歸類,加深記憶,也能夠將不認識的漢字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推理,舉一反三,提高自學能力,增強對漢字的學習能力。
(二)學生能夠了解更多的造字故事,豐富課外知識
教師在講解字理時,會將一些有趣的漢字的創(chuàng)造典故講給學生,例如從結繩記事到漢字的創(chuàng)造,講漢字由來的故事,“王”字原是一把斧頭的輪廓,原意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開路的工具,也是征戰(zhàn)殺戮的兵器,誰掌握大斧,誰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誰就是“王”,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為權力象征的原因?!巴酢钡慕Y構為三橫一豎,三橫代表天、地、人;中間的豎貫通了代表天、地、人的三橫,象征了王至高無上的權力。在這種漢字故事的講解中,學生了解了更多的歷史故事,有了更多的文化積累。
(三)有利于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
文化要素在各國競爭力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弘揚傳統(tǒng)文化增進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熱愛應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漢字在很大程度上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學生學習漢字的過程,也是接觸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每個漢字有著獨特的意義和魅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提出更多的疑問和想法,這樣更有利于他們對漢字背后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黃金階段,教師根據字理識字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漢字,使原來單一的漢字個體變?yōu)橐环鷦有蜗蟮漠嬅嬲故驹趯W生面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進行一定的聯(lián)想與創(chuàng)新來對漢字有自己的記憶方法和內涵理解,這樣既能使學生更加高效地識記漢字,掌握漢字的學習方法,又能開發(fā)學生右腦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字理識字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語文水平和文化知識
在運用字理識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語文素養(yǎng),在講解的過程中,將漢字的結構、來源準確地告訴學生,在面對學生更多的疑問時,也要有足以解決的知識儲備。例如在講“珍珠”二字時,以“玉”作為偏旁時就會省略下面的一點簡化成“王”,最下面的橫畫為了避讓部首改成斜提,而在許多情況下,教師也沒有認真地去了解這一來源,在講“珍珠”二字時,將其解說為與大王有關,在古代只有王才能夠擁有珍貴的珍珠。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學生對更多同類型的字的判斷和理解。
(二)改善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
字理識字本就是一種較為生動、靈活的識字方法,如果只是通過單一死板的口頭相授的教學方式很難將其優(yōu)勢作用真正的發(fā)揮出來。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漢字。例如將漢字進行分解拆和,這樣可以使學生同時掌握多個漢字;例如漢字的象形畫面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示出來,通過演示讓學生對漢字的字形字義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引導學生針對一定的漢字進行合理的聯(lián)想,提升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能力。
(三)提倡學生自主識字,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字理識字法是一種較為系統(tǒng)、較為詳細的識字方法,比較容易掌握,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在逐漸向學生滲透字理識字的方法以后,嘗試引導學生對漢字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新課文中的生字時,啟發(fā)引導學生先對其字音字義、根據上下文的聯(lián)系以及字理進行猜測,在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這個生字。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四)適當擴展課外知識,拓展學生視野
在一些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只注重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而對課外的知識則沒有精力去向學生滲透,這樣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范圍變窄,拘泥于課本上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漢字教學的課堂上,還要進行一些適當?shù)恼n外擴展,將相似的漢字、字音相同的漢字或有相同字義的漢字適當?shù)貙懗鰜碜寣W生進行區(qū)別,因為漢字之間本就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對于相近漢字的了解更有利于豐富擴大學生的識字量,也有助于學生對漢字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
(五)及時了解學生對漢字的掌握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方法
在漢字的學習中,記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更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和評價。如果教學質量有所波動,教師就需要反思,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利用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并引導學生對漢字進行一些應用,為未來的閱讀與寫作、學科學習的邏輯思維能力等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的教學中,漢字的識記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基礎的課程。字理識字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對漢字的組成與結構有一個相對系統(tǒng)的認識,促進學生學習漢字的能力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在這方面,關于字理識字教學的應用,由于漢字是唯一具有字理的文字,這一方法只能在我國國內不斷地探索與發(fā)展,因此需要廣大教師的積極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此推動我國語文教育的發(fā)展,促進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繁榮。
參考文獻
[1] 陳曉嶸.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J].新課程(上),2016(9).
[2] 楊晶然.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J].新校園(中旬),2016(3).
[3] 林春菊.淺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J].學周刊,2018(36).
作者簡介:楊小敏,1974年生,甘肅省甘谷縣人,本科,中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小學語文、書法教學。
附? ? 注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自籌課題(課題名稱:農村小學低年級字理識字教學現(xiàn)狀研究——以G縣鄉(xiāng)村三小學為例。課題批準號:GS[2018]GHB3994)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