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智
【摘要】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在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從預設學生、預設教師、預設文本和學生的生成、教師的生成等方面討論了語文教學中如何達到預設與生成共精彩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預設;生成;教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辯證統(tǒng)一的結晶,課堂教學既需要預設,也需要生成,二者缺一不可。預設體現對文本的尊重,生成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預設體現教學的計劃性和封閉性,生成體現教學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兩者具有互補性。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努力實現預設和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
一、預設是生成的基石
預設是生成的基石,精彩的預設是生成不可缺少的土壤,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加強預設。
第一,預設學生。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必須依據語文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需要預設學生,在進入一個班級前,充分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以往學習經驗。只有做到預設學生這一先決條件,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合理性,才能構建一個能讓學生“一課一得”的課堂。
第二,預設教師。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預設教師即預設教師的素養(yǎng)。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注意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作為引導學生的教師,必須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應把自己預設好的、準確的閱讀理解和美好的閱讀情感體驗傳遞給學生,使得學生在語文課上擁有美的感受。為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做一位有品位的教師。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具備淵博的教育知識和過硬的教育能力。在教育知識這一塊,過去常說,學生是一杯水,教師就是一桶水,而現在,教師的一桶水已不夠學生的需求,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找水。為此,教師要扎實自己的語文專業(yè)知識,不斷學習,擴大自己的閱讀量,擴充自己的學習范圍,以便更好地帶領學生找到水源。其次,教師應熟悉教育專業(yè)知識,便于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他們的問題。在教育能力上,每位教師要做好備課工作,不能因為課文是教過的就馬虎備課,或是使用相同的教案。要明白學生不同,學情則不同,那么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也不同,教師應該充分備課。而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的語言代表了教師的思維,思維敏捷的教師,可以用自己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教師要不斷豐富語言表達能力,聽和評的能力也很重要。語文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話語,從中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掌握能力,在評價學生時,教師應點評全面并且能關注到學生的心理,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面對課堂中出現的“意外”情況,教師應保持沉穩(wěn),憑借自己的素養(yǎng)巧妙應對,可以通過討論、師生合作的方式解決“意外”。教師這一職業(yè)性質決定了其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課堂上,看到教師那瀟灑的姿態(tài),實際上是課前的完善備課和自身的不斷學習相結合的結果。因此,預設教師有利于促成成功的課堂。
第三,預設文本。語文是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它是一種感性的,需要學生通過自己與文本之間的相互對話來領略文本的美。文本的閱讀體現了語文教學開放性的特點,對待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和個體的差異,所給出的答案也有所差異。不同的學生對于文本的解讀是不同的,教師在預設文本時應充分考慮到這點,尊重學生的閱讀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二、生成是預設的核心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旅程?!币虼?,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機械地按原先設計的思路教學,而是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衍生出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這種教學流程使語文課堂一直處在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中。所以說,生成是預設的核心,生成主導著預設的調整。
第一,學生的生成。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對于課堂所講的一切有著自己的想法,而學生的生成指的就是學生的這些想法。在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下,學生產生了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想法經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討論,與教師的交流產生了教學中新的生成點,這些新的生成點是經過學生自己的思考產生的,具有積極的意義,它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得學生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品味文本的各種美,而不是像過去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那樣,單純地將語文知識、文本的各種美由教師“咀嚼”后喂給學生。學生的合作學習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得所有的學生能積極加入到課堂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學生的探究學習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方式,它考驗到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借此可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了課堂的生成。
第二,教師的生成。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指引者,教師的生成指的是教師的生成性教學。生成性教學是一種“注重實踐的教學,重視讓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積淀和感悟”。在這生成性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并且在學生的生成出現問題時,教師要能夠隨機應變,將學生引入正確的軌道,這所考驗的是教師的綜合素質。借此,生成性教學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
不論在預設還是在生成中,教師和學生占有很重的分量。傳統(tǒng)的課堂中過度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導致教學改革后有部分教師走上了另一個極端,以學生為主導地位,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學生不斷提問,教師不停地回答,看起來課堂很熱鬧,但是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能夠學到的東西很少。現今,我們要求將教師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使得師生和諧互動。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在于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框架,考慮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留給學生足夠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課堂上的生成,教師要做到適時把控,這樣才有利于高效課堂的生成。
預設與生成是辯證統(tǒng)一的矛盾體,預設是為了讓課堂教學井然有序,生成使得課堂精彩紛呈。在語文教學中,要為預設留有空間,使得動態(tài)生成可以調整。預設是生成的基石,生成是預設的核心,兩者之間要做到協(xié)調統(tǒng)一。除了預設與生成這對教學中的主角外,另外一對主角就是教師與學生。長久以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如預設與生成一樣處于不平衡的狀態(tài)。而今,我們明確了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處于平等地位,師生間的和諧互動與預設和生成間的和諧統(tǒng)一,共同構建起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彭曉鈴.也談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J].讀與寫(第三卷),2006(9).
[2]許書明,嵇康.試論語文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J].語文學刊,2009(5).
[3]龍安邦.教學目標的預設與生成[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08(6).
[4]秦堃.中學語文的彈性化教學[J].南京曉莊學院報,2006(2).
[5]范永紅.動態(tài)生成的語文課堂教學研究與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6]陳霞.論新課標視野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預設”與“生成”[D].蘇州:蘇州大學,2010.
[7]張中原,徐林祥.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