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劉思強,朱愛軍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定西校區(qū),甘肅 定西 743000)
微課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技能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的過程。微課以短小精悍、集中學習者注意力等優(yōu)勢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熱點,也是我校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1]。
微生物學檢驗是醫(yī)學檢驗專業(yè)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主要內容包括微生物學檢驗基礎、微生物學檢驗基本技術、常見微生物鑒定技術、臨床微生物檢驗,專業(yè)實踐性較強。目前,理論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實驗教學以“教師講解示教、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理論與實驗課時比為1∶1,總體課時數(shù)較少,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高效掌握知識點,是亟待我們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實驗課程,學生對操作流程不熟悉,導致耗時長、安全隱患多,同時實驗設備較少而學生人數(shù)多,課時有限,使得教學效果不好。利用微課,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將微生物學檢驗課程中抽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性強的實驗內容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課,將復雜的知識點碎片化、任務化。第一,利用微課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象化,使學生樂學、易懂。第二,利用微課將死板的實驗操作規(guī)程具體化,使學生高效掌握微生物鑒定思路及檢驗程序。以細菌革蘭氏染色為例,教師設計制作微課,提前推送給學生,課前學生通過QQ、微信或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平臺觀看微課,將課上示教變?yōu)檎n前先學。在此基礎上,學生進入實驗室練習,教師即時指導。學生課后也可以觀看微課,查漏補缺,進一步強化操作技能,總結實驗成敗的關鍵。微課有效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可以隨時學、反復學,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針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教師在課堂上及時給予解答,解決目前微生物學檢驗教學存在的問題[2]。
課堂實錄型微課需要借助教師語言表達以及多媒體來呈現(xiàn),操作簡單,應用廣泛,有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這種微課適用于抽象概念的講解,如正常菌群的概念。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與教師表達及微課設計有極大的關系,需要教師在錄制微課前對語言、展示方式等進行設計,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微生物學檢驗是一門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實驗型微課非常必要。如藥物敏感實驗——紙片擴散法,針對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操作、實驗結果以及實驗分析整個流程設計微課,課前學生觀看,對實驗原理和操作流程有直觀的認識,從而上課時增加動手練習的時間。課上教師即時指導,提高教學效果。
微生物學檢驗理論知識點零散,課時有限,教師根據(jù)學生學習狀況設置自學章節(jié),針對自學章節(jié)的難點、重點內容制作微課。另外,微生物學檢驗部分實驗在現(xiàn)有的實驗條件下無法開展,如病毒鑒定實驗。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設計制作相關微課,將理論和臨床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為今后職業(yè)培訓奠定基礎。
案例教學法是模擬或重現(xiàn)生活場景,讓學生融入其中,通過討論來學習的教學方法,通過分析真實病例,實現(xiàn)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梅毒螺旋體時引入病例:王女士,30歲,3個月前發(fā)現(xiàn)外生殖器有1 cm大小的無痛性潰瘍,較硬,未治自愈。近日,因不規(guī)則發(fā)熱,軀干及四肢等處出現(xiàn)玫瑰色皮疹而就診。查體:軀干及四肢近端對稱分布玫瑰色皮疹,壓之褪色,互不融合,腹股溝、腋窩等處淋巴結腫大,外生殖器檢查未見皮損。將案例制作成微課,教師進行系統(tǒng)分析,內容涉及梅毒螺旋體的理論知識以及實驗操作,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3]。
此外,針對公式推導類知識點,可設計推演型微課,現(xiàn)場感強,制作成本較低,一部手機、一塊白板、一支筆就可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靈活選擇合適的微課錄制形式,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依據(jù)醫(yī)學檢驗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職業(yè)崗位要求,利用Flash、視頻等技術手段,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為基本原則,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設計微課。
選題是制作微課的關鍵。本研究以“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生物學特性”這一知識點為例進行微課設計。該知識點是《微生物學檢驗》教材第十七章第三節(jié)“常見病毒鑒定”內容,教學重點是HIV的形態(tài)結構、復制及其物理特性,教學難點是HIV的形態(tài)結構與復制。通過視頻、Flash軟件展示HIV的形態(tài)結構、復制,形象生動,易于掌握。高職生基礎相對薄弱,為使學生在課前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遵循“任務驅動、問題導向”原則設計,力求將重點、難點貫穿在問題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分析、評價。微課的教學目標既體現(xiàn)了對學生理解、記憶知識等低級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體現(xiàn)了對學生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等高級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講解為主,實踐證明不能實現(xiàn)對學生知識掌握及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4]。我校將微課應用于2015、2016、2017級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教學中,教學效果顯著。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0%的學生非常喜歡微課教學法,37%的學生喜歡,3%的學生評價一般。課前,學生通過微課學習,使得課堂授課省時且高效。但微課在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學習主動性、如何保證學生課前學習效果、如何設計課堂任務、如何將課前先學與課堂任務緊密結合以提高學生參與度等[5]。這需要一線教師不斷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總之,將微課應用于教學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