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
(寧夏大學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寧夏 銀川 750021)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內容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組成:其一,房屋建筑,如辦公樓、圖書館等;其二,設備,包括通用設備與專用設備兩類,如校車、專用文體設備等;其三,文物,如歷史建筑、歷史字畫等;其四,圖書檔案,即圖書資源與各類檔案;其五,其他固定資產,比如家具用具、植物和動物等。高校固定資產是高校發(fā)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1]。高校固定資產與其他企業(yè)單位資產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區(qū)別,具有種類復雜、用途廣泛、服務對象眾多、來源開放多元等特點,因而管理難度較大[2]。當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嚴重制約著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有效方法,以此增強高校固定資產的實效性。
由于高校獲得固定資產的方式無關盈虧,因此許多高校都未對固定資產管理加以重視,造成固定資產價值下降、無法充分實現其對于高校教學與科研活動以及師生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效用。高校只重視固定資產購置,卻不重視固定資產管理,極易導致教育資金浪費、消耗大量人力物力[3]。陳舊的管理觀念下,高校沒有形成看待固定資產的長遠眼光,只求滿足當下的需要,卻忽視了保障固定資產長效、持續(xù)使用的重要意義,因而管理水平低下、效果較差。
只有形成專門負責固定資產管理的部門,高校才能統(tǒng)一、高效地管理固定資產[4]。然而,當前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并未形成專業(yè)化部門,而往往采取各形成部門分別管理本部門所擁有固定資產的做法,缺少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能對本校擁有的全部固定資產進行統(tǒng)一管理。由于各部門之間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缺乏溝通合作意識,因此固定資產管理標準相當混亂,未建立起管理固定資產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導致固定資產管理具有較大隨意性。
高校負責管理固定資產的人員通常擁有較高的管理權限,購置固定資產和處理固定資產時比較自由,由于缺少對于他們形成有效制衡、權責統(tǒng)一的監(jiān)督機制,導致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許多漏洞,這些漏洞是造成固定資產無法保值、固定資產管理中出現貪腐現象的根源,同時也導致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淡薄,在管理過程中未能認真審核關于固定資產的信息,致使有關現有固定資產情況的信息錄入準確性較低,存在不少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
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在任用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時,通常采用從其他崗位調動人員的方式,導致固定資產管理專業(yè)性不足[6]。許多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仍習慣于沿用手工記錄固定資產的落后管理方式,未能實行數字化、信息化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管理效率低下,查閱、更新固定資產信息的便利性較差。由于未形成專業(yè)的固定資產管理隊伍,高校建設專門的固定管理資產部門也因此受阻,加劇了固定資產管理中制度不健全、標準不完善的問題。
高校的固定資產觀念直接影響其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因此針對當前高校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所持觀念陳舊這一問題,首先應著力推動高校更新管理觀念,轉變重購置、輕管理的錯誤思路,促使高校建立起對于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的全面認知,進而提高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力度。需更新管理觀念的主體并不只限于高校領導和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高校各行政部門亦應同步更新管理觀念,以此積極配合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順利開展,進一步推動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提高。
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得以高效開展的重要前提條件[6]。針對當前高校各行政部門分別管理其所擁有固定資產造成的管理混亂問題,高校更應加快完善管理制度的進程,以此為固定資產管理提供保障。高校應建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并制定統(tǒng)一管理標準,從而形成“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各行政部門”的標準化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由管理部門負責以統(tǒng)一標準指導各行政部門的具體管理工作,各行政部門再分別完成相應管理工作,以此減少固定資產購置與管理過程中的職能沖突現象,提高管理效率,并提高管理工作的可持續(xù)性,從而使固定資產管理成為高校整體工作中長期存在的重要一環(huán),將固定資產管理真正確定下來。
針對高校各行政部門對于彼此固定資產信息缺乏了解的問題,高校應促進各部門之間就固定資產管理這一話題進行深入溝通互動,以此深入了解各部門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狀況,并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實現固定資產的效用。為加快各行政部門之間的固定資產信息共享,高校應加大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資金投入,購置用于固定資產管理的高性能計算機,為固定資產管理提供專門的信息化辦公室,并與相關企業(yè)或工作室進行合作,共同建設功能齊全、操作方便且符合本校特點的數字化固定資產管理平臺,從而使固定資產信息在這一數字化管理平臺上實現共享,方便各行政部門了解彼此情況。高校還應推動管理人員參與數字化管理主題信息技術培訓,促使他們掌握數字化錄入方法、數字化記賬及核算方法,從而更好適應數字化管理方式[7]。
針對當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淡薄的問題,高校應對各管理人員的管理職責進行明確規(guī)定,促使他們了解自己在固定資產管理中應承擔的責任并形成“有權必有責,權責需統(tǒng)一”的責任意識,從而在應用管理權限進行管理時更加審慎,減小隨意性,以此更合理地使用固定資產購置資金、更仔細地審核各項固定資產管理信息。與此同時,高校應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由專門小組對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進行監(jiān)督,及時發(fā)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督促管理人員盡快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與建立完善監(jiān)督機制相配套的措施是建立與之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及獎懲機制,以明確的標準考核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并根據績效考核結果給予獎勵或懲罰[8]。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觀念更新、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統(tǒng)一管理標準制定、數字化管理以及權責統(tǒng)一管理實現,都離不開熟練掌握固定資產管理專業(yè)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專業(yè)人才。因此,高校必須改變過去從其他崗位調動人員參與管理的做法,轉而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待遇,以此吸引專業(yè)管理人才,從而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注入活力,帶來先進理念和方法。同時,高校還應推動現有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實現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定期邀請固定資產管理專家或優(yōu)秀固定資產管理者走入本校舉行講座活動,分享固定資產管理經驗及心得,促使管理人員掌握固定資產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項,從而提高管理人員執(zhí)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高效管理團隊。
總而言之,基于有效管理高校固定資產對于高校各項活動正常開展的重要意義,必須正視當前存在于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重視力度不足、管理觀念陳舊、未形成健全制度和統(tǒng)一標準、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人員缺乏專業(yè)性及責任意識等問題,高校必須重視更新管理觀念、完善管理制度、推動標準化數字化管理模式實現、建立監(jiān)督機制及管理績效考核機制、引入專業(yè)管理人才并打造高校管理團隊,以此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進而提升高校整體管理水平及綜合辦學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