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滋陰潤燥的食物? 秋季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xiàn)口干咽燥、咳嗽少痰、大便干結(jié)等秋燥病證。此時,飲食宜以清淡甘潤為主,注意潤肺防燥,可多選擇蜂蜜、銀耳、梨、白蘿卜、百合、蓮藕、甘蔗、芝麻、大豆、牛奶、鴨肉、烏骨雞等養(yǎng)陰、生津、潤燥的食物。
初秋雖屬秋季,但暑氣仍烈,體內(nèi)易存有濕熱之氣,出現(xiàn)脾氣被困的病證,故要多吃些能祛除濕熱的食物。兔肉、鴨肉、甲魚、海參等涼性食物較適宜在立秋之后食用,可以達到滋陰潤燥、清心安神的效果。此外,茄子、鮮藕、荸薺、綠豆芽、絲瓜、黃瓜、冬瓜、白蘿卜、梨等瓜果蔬菜也具有清熱化濕的功效。
晚秋氣溫明顯下降,寒氣上升,則多見涼燥,可多食用溫熱湯羹類,選擇銀耳、胡蘿卜、山藥、南瓜、蜂蜜、桂花、木瓜、白果、杏仁、板栗、黃豆、花生、核桃、芝麻、牛肉等性溫或性平的食材。
酸味食物? 中醫(yī)認為,秋季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秋天還應(yīng)“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的侵入。此時,恰好又值瓜果飄香季節(jié),故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與蔬菜,如蘋果、葡萄、柚子、檸檬、橙子、石榴、山楂、獼猴桃、番茄等。
健脾胃的食物? 秋季適宜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茯苓、芡實、山藥、黃豆、豇豆、小米等,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從而為冬令進補打基礎(chǔ),避免虛不受補。
盡量少吃蔥、姜、蒜、花椒、辣椒、羊肉、狗肉等辛熱之品,以及干燥的膨化食品等,以免加重秋燥的癥狀;還要避免食用過于寒涼的食物,以免濕邪損傷脾陽。
原料:梨500克,藕500克,白砂糖適量。
制法:鮮藕、梨洗凈,去皮,切小塊,壓榨取汁,加白砂糖少許。
功效:具有清熱、生津、止渴、潤燥的功效,不僅對防治溫燥有效,其風味、口感也相當不錯。
原料:小米75克,糯米15克,紅棗6個,南瓜200克。
制法:將小米、糯米分別淘洗干凈后浸泡15分鐘左右,瀝干水分;紅棗洗凈,南瓜洗凈、去皮、去籽、切塊;砂鍋置火上,倒入適量清水,將小米和糯米倒入砂鍋中,用武火煮沸,放入紅棗和南瓜,用文火慢煮;當米煮熟爛即可出鍋。
功效:南瓜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小米具有健脾益胃、溫補五臟的功效,可以溫養(yǎng)脾胃,防止因冷食影響消化。這款粥不僅口感香甜,易于消化,還具有健脾胃、調(diào)五臟的功效,有助于預防涼燥。
原料:燕麥200克,羅漢果半個。
制法:羅漢果洗凈,煎湯取汁;燕麥淘洗干凈,加羅漢果汁,煮至軟爛。
功效:羅漢果性涼,具有清熱潤肺、利咽開音、通便的功效,且含羅漢苷,其甜度是蔗糖300多倍,是低熱量的天然甜味劑;燕麥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刺激胃腸蠕動。秋季食用羅漢燕麥粥,不僅有助于生津止渴、潤腸通便,還可祛除濕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