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浩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骨二科,云南 曲靖 655000)
筆者選取2016 年8 月至2018 年10 月我院接診的擬行手術治療的80 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納入這次數(shù)據(jù)值資料,分組干預后,依次開展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研究以上兩種手術治療方式的效果。
納入的我院80 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臨床數(shù)據(jù)值資料選擇時間是2016 年8 月至2018 年10 月,實施回顧研究,其中,采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方式的40 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納入對照組,采取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方式的40 例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納入實驗組,對照組男女依次包含18 例以及22例,年齡最小值是60 歲,年齡最大值是87 歲,平均(68.5±3.1)歲;實驗組男女依次包含21 例以及19 例,年齡最小值是61 歲,年齡最大值是89 歲,平均(69.0±3.3)歲,對兩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以上指標結果實施比較,沒有表明比較大的數(shù)據(jù)值差別(P>0.05)。
實施手術之前對全部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予以檢測,包括:髖部正側位X 線、骨盆X 線片、骨盆CT 的標準拍攝;之后由內(nèi)科醫(yī)生進行會診,對其合并癥進行制止積極治療,使患者對手術的耐受力得以提高,以確保其預后恢復;術前30 分鐘對患者實施抗生素靜脈滴注,以免感染的發(fā)生,為患者選取適宜的股骨假體和人工髖臼(依據(jù)髖部正側位X線片)[2]。
對照組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進行治療,麻醉方式為全麻插管,體位選擇側臥位,外側切口作為手術入路,切口10 cm 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筋膜直至將關節(jié)囊顯露,之后切開關節(jié)囊,對股骨頭進行探查并切除,對股骨頸進行修正,之后將人工股骨頭進行安放及復位處理,將負壓引流進行放置,對切口進行縫合處理。實驗組則使用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進行治療,麻醉方式選擇為全麻插管,依據(jù)患者切口的位置來選取適宜的體位方式,選取切口應將關節(jié)囊顯露,之后對脫位的髖關節(jié)和關節(jié)囊進行切除處理,對患者的骨贅、臼窩內(nèi)的軟組織、髖臼盂唇進行清理,磨削髖臼軟骨面(使用髖臼銼),將人工髖臼置入,之后進行固定處理,然后將股骨頭進行安放,對髖關節(jié)進行復位,最后對手術狀況進行檢查,若無不妥,則將引流管進行放置,之后縫合切口[3]。
術后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均使用預防性抗生素治療,使用抗凝劑進行抗凝處理,以免意外出現(xiàn),實施外展中立位,將軟枕墊于患者膝下處,以免關節(jié)脫位;術后2 天(48 小時),對引流管進行拔出,依據(jù) 患者的具體狀況給予相應的功能恢復訓練,同時對患者的飲食予以指導,以提高其抗病能力[4]。
對比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有效率。顯效: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疼痛情況、活動障礙狀況等得到顯著改善,影像學檢測患者假體所處部位較好;有效: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疼痛情況、活動障礙狀況等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影像學檢測患者假體所處部位較好;無效:和以上顯效指標及有效指標都不相符。
對比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手術時間指標、術中出血量指標和住院時間指標。
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統(tǒng)計學工具采用SPSS 17.0,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有效率采取n(%)代表,予以χ2檢驗,計量資料指標采?。ǎ┐?,實施t檢驗,P<0.05,表明比較大的數(shù)據(jù)值差別。
實驗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有效率是95.0%(38/40),對照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有效率是75.0%(30/40),實驗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有效率相比較于對照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對應結果,表明比較大的數(shù)據(jù)值差別(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中統(tǒng)計值。
表1 兩組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有效率[n(%)]
股骨頸骨折在臨床上以高齡人群的多種疾病并存和骨質(zhì)疏松比較多見,老年人因組織及骨骼的衰退,致使其骨脆性增強、骨強度降低及骨量減少,極易出現(xiàn)骨折。如果患者拒絕治療,則會導致其長時間臥床,久之則會出現(xiàn)肺部分泌物排除不及時,進而出現(xiàn)肺炎等病,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地影響[5-6]。因老年患者自身修復能力較低,如果治療不及時,則會使其關節(jié)長時間處在制動狀況,而致使其多種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乃至死亡。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其臨床較為常用的兩種治療方式。綜上分析可以得出,將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應用于高齡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安全性較高,應被積極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