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徐寶見
【摘 要】“00后”大學生大規(guī)模進入高校,逐步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受眾,對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也帶來了挑戰(zhàn)。本文從《形勢與政策》入手,剖析浙江工商大學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現存問題,并基于“00后”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特征,探索《形勢與政策》的教學改革之路。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00后”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行為特征
中圖分類號: G6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3-015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075
0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關系到高校“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自2018年起,“00后”大學生逐步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受眾,而站在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的《形勢與政策》課程,課程涉及范圍最廣泛,內容設置最豐富,教學形式最多樣,可以讓學生最容易接受。因此,了解“00后”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特征,掌握他們的學習動機、需求、方式和實效,從而不斷探索教育內容、技術手段和載體平臺的創(chuàng)新,讓《形勢與政策》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育人功能。
1 “00后”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為特征
“00后”大學生,少年時期處于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期,家庭生活環(huán)境顯著改善,與中國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期相吻合,受外來文化和思想的影響較為顯著[1]。因此,“00后”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具有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價值觀念、學習動機和教育模式偏好等特點,這些都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影響因素。
1.1 “00后”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00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較敏銳的思想,較好的行為能力,有主見、有個性[2],但不喜歡政治,不關心集體,以自我為中心,自私驕縱,性格乖張[3],缺少穩(wěn)定性和恒久性。隨著互聯(lián)網的蓬勃發(fā)展,“00后”大學生獲取信息渠道更加多元,資訊內容更加豐富,思想狀態(tài)更加開放,眼界思維更加開闊,從而讓他們更加自信、樂觀,但思想和心理卻不夠成熟、穩(wěn)定。
1.2 “0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
“00后”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反叛意識,敢于挑戰(zhàn)權威,不喜歡校紀校規(guī)的約束。他們喜歡沉迷網絡和虛擬空間,傾向于在網絡空間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從網絡空間接受多元價值觀念[4],在現實生活中拒絕接受主流價值。他們在虛擬的世界里體會著真實感,在真實的世界里有著強烈的虛擬感[5],這就是虛擬交互化[6]。這種價值虛無和價值多元的蔓延,消解了傳統(tǒng)價值和道德責任,造成社會正能量的價值觀在“沉默的螺旋”規(guī)律中逐漸被淹沒[4]。
1.3 “00后”大學生的學習動機
“00后”大學生是精致利己主義群體,他們學習的目的性和動機非常明確,絕大部分是為了自己將來有所成就[3],因此他們基本上只會在自己感興趣、認為有用的課程上下大功夫,而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質涵養(yǎng)等需要長期積累的課程則投入較少,甚至厭惡、不愿意去學。部分“00后”進入大學之后,逐漸丟失學習目標,喪失學習動力,經?!奥N課”、“缺課”,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缺勤更是家常便飯。
1.4 “00后”大學生的教育模式偏好
“00后”大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喜歡新鮮事物[3],偏愛于圖片式、視頻式、啟發(fā)式等新型閱讀方式。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仍以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方式為主,造成他們對課堂的參與率和教育的滿意度都偏低。華東理工大學曾針對《形勢與政策》教學效果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41.74%的學生認為課堂氣氛壓抑,學習積極性低;只有30.73%的學生認為當前的教學效果還不錯[7]。
2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現存問題
2.1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內涵
早在1998年,浙江工商大學為主動適應教育環(huán)境,根據《形勢與政策》教育受眾的變化,在課程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實踐中,提出了“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知識教育之中”的基本思路,逐步構建了以當代政治、當代經濟、當代法律、當代科技、當代文化教育,即“五當代”專題報告為特色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此教育教學體系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把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科學教育等有機融為一體,強調把教育著眼點放在人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8],并在實踐運用中取得明顯成效。
2.2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對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認知存在誤解。很多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負面的固定思維,對《形勢與政策》教育功能的認知自然而然就存在著誤解。當下,“00后”大學生普遍存在功利性傾向,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技能輕知識、重短期輕長效的學習心理,對思想引領、道德修養(yǎng)等需要長期積淀的知識興趣較低。
第二,學校與學生對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內容需求存在錯位。學校在設置授課內容時,主要是從國內外政治格局、經濟大局、國際關系等角度出發(fā),從學校學科發(fā)展、專業(yè)建設、人才培養(yǎng)等重點工作著手,并沒有提前針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需求和目標,致使所開設的課程內容不能真正走進學生內心。
第三,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教學方式單一化?!缎蝿菖c政策》主題授課主要采取傳統(tǒng)課堂授課模式,“五當代”專題報告主要采取闡述性講座形式。近些年雖然增加了音像資料來輔助,但依然缺少學生喜歡的互動性、對話性、探索性、游戲性等教學方式,更加缺乏新媒體技術、自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致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缺少主動思考和消化吸收的環(huán)節(jié)。
3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
在“00后”大學生作為受眾的節(jié)點上,高校需要充分考慮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特征,不斷進行教育主題與內容、教學手段與技術、學習載體與平臺的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從而確保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的地位。
3.1 設法改變“00后”大學生思維定式的錯誤認知
目前,“00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負面的固定思維和認知態(tài)度,直接造成他們對《形勢與政策》主題授課、“五當代”專題報告的抵觸情緒。學校應設法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00后”大學生中的宣傳力度,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形勢與政策》不僅僅是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的途徑,還可以提升國際視野、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yǎng),能更快更方便地汲取當代最新的科學文化成果。
3.2 制定符合“00后”大學生學習需求的教育內容
學校在設置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時,應當尊重“00后”大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與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學習需求相契合。在立足理想信念、時政熱點、國際關系、專業(yè)理論等宣傳的基礎上,學校應將學生感興趣、話題熱度高的職業(yè)生涯、求學深造、創(chuàng)業(yè)財富、傳統(tǒng)文化、娛樂趣事、科技動漫[9]等主題教學主題當中,從而滿足他們的多樣性需求,提升教學的參與度和滿意率。
3.3 創(chuàng)新契合“00后”大學生學習方式的教育形式
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落后和單一的教育技術手段,致使“00后”大學生陷入“被動學習”的困境。因此,學校可以根據教學的主題和主講人的身份,通過舉辦成功人士經驗分享會、社會熱點問題辯論賽、傳統(tǒng)文化技藝賞析等方式,或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關注度高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相結合,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即使在專業(yè)知識傳輸過程中,盡可能加入互動性、游戲性、啟發(fā)性等教學手段,讓學生有機會參與討論和獨立思考。
3.4 打造順應“00后”大學生學習自由的教育載體
當下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的優(yōu)勢主要集中學生與主講人之間的直接交流互動,但也存在著場地限制、時間固定、傳播面狹窄等問題。在“互聯(lián)網+”時代,“00后”大學生更加傾向于交互虛擬化,學習網絡化。因此,學校要樹立“互聯(lián)網+思政”思維,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借助互聯(lián)網和數字技術開展《形勢與政策》網絡傳播形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新平臺。通過引入校外專家、學者、成功人士的教育資源,從而使學生可以“跨區(qū)域、跨時空”地欣賞到各類精彩的專題教育[10],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形勢與政策》的內容多樣、時間靈活、自主選擇的需求。
4 結尾
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體系不單單是政策解讀、思想引領、知識灌輸的場所,更是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興趣培養(yǎng)、技能提升、文化驅動的全員育人、全方面育人、全過程育人的重要渠道[10]。學校要加強頂層設計、換位思考,盡可能從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行為特征、內在需求出發(fā),著力扭轉學生的固定思維認知,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形式、載體和傳播方式,在堅持以學科知識傳授作為教學邏輯為起點,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學育人為歸宿的前提下,使《形勢與政策》發(fā)揮“專業(yè)成才、精神成人”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趙會利.“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22):37-38.
[2]周桂鳳.無為而治思想在基于00后大學生心理特征的高校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探究[J].才智,2018(072):118,120.
[3]高佳琪.90后與00后心理狀態(tài)和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48-50.
[4]宮敏燕.當代青年群體價值觀的代際特征及培育路徑研究——以80后、90后及00后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4):27-28,101.
[5]石義林,張少華,梁瓊芳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哲學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2(01):113-115.
[6]泮凱.基于“00后”大學生網絡行為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04):50.
[7]王燁捷.面對“泛00后”,《形勢與政策》課如何改革[EB/0L].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a4ab0481bc8e08d10000007/.
[8]杜敏.把握形勢政策教育特點,不斷提升教育實效——以“五當代“專題報告為特色形勢政策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6(11):76-77.
[9]孫憶華.公益文化講座需求分析與服務創(chuàng)新[J].圖書館,2013(4):138-141.
[10]周昶,倪怡中.打造講座品牌,培養(yǎng)閱讀人群[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3):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