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麗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qū)大林鎮(zhèn)實驗學校,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合唱具備較強的藝術性與科學性,可以有效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由于學生缺乏音樂基礎,以致教學期間存在較多問題。而合唱可以促進學生的協(xié)調合作,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積極解決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切實促進小學音樂教育的順利發(fā)展。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家長開始關注到孩子應全面發(fā)展這一問題,因此對孩子在音樂上的造詣也重視起來。但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能力較差,此時教師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合唱教學,可以促使小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全班性的參與增強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全方位提升各方面的學習能力。
首先是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合唱教學要求學生之間具備較高水平的配合度,對聲部要求較高,教學難度較大。實際音樂教學中,部分學生并未充分掌握合唱知識,增大學習難度。此時教師需要積極引導,通過大量的合唱練習,重復同樣的合唱內容強化學生的協(xié)調性與配合度。但小學生的好奇心較重,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反復的練習難免會降低其學習興趣,不能達到預期的合唱效果。其次是教學方法不科學,當前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并未在教學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無法提高合唱教學的有效果。多數(shù)學校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往往采用機械式的訓練方法,沒有注重訓練合唱技巧,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小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在合唱中無法發(fā)揮默契,甚至還會導致合唱教學效果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是部分教師沒有充分重視合唱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校并未看重音樂教學工作,甚至沒有配備完善的音樂教學設備,教師出現(xiàn)兼任問題。在此種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自然無法重視音樂教學,更不會引入合唱教學方法,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再者是教師在合唱教學期間并未表現(xiàn)出較大的積極性。因此,由于合唱教學的難度較大,以致教師并未充分重視合唱教學,開展期間態(tài)度不積極,也沒有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需要教授學生音樂知識,還應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與方法。對此,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事物存在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因此,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期間,教師應正確引導,促使小學生時刻保持音樂學習興趣。教學期間,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引入各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突出音樂知識的趣味性,以激發(fā)小學生音樂合唱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小鳥,小鳥》時,教師可以先要求學生自主聆聽歌曲,之后引導學生學習小鳥飛翔的動作,高聲部分為小鳥的歌曲,低聲部分為學生的歌曲,這樣學生便可以在合唱中感受歌曲的特點,體會圓舞曲的節(jié)奏感。
不同于一般的音樂表演,合唱教學注重集體效果,教師需要統(tǒng)一協(xié)調不同學生的聲音,保證一致性,從而通過合唱更好的發(fā)揮音樂的魅力。對此,在合唱教學期間,教師應分析班級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了解每位學生的聲音特點,進行協(xié)調,針對性的指導合理的合唱技巧。小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能力較弱,期間教師可以在合唱過程中有效控制學生的合唱模式,合理指導氣息控制、聲部轉換以及呼吸調和等能力,強化小學生對合唱的深入認識,切實提高音樂教學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輪流演唱,,針對合唱中的不足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在此后的合唱環(huán)節(jié)合理避免,提高音樂課堂的有效性。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還應合理采用各種樂器,在調動課堂學習氛圍的基礎上,使學生利用樂器準確的把握音樂音準與音高。這樣學生在合唱歌曲時便可以根據樂器的旋律掌握節(jié)奏,靈活轉換聲音,降低合唱的難度,切實提高音樂的教學效率,達到理想的合唱效果。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保證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各時期的要求。對此,小學音樂教師應充分注重引導,指導小學生掌握更多的合唱技巧,改善教學方法,并綜合采用各種樂器進行輔助教學,從而提高合唱教學的效果,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