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保定 074200)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語文教學無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過猶不及,在實際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現總結如下:
三維教學目標要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充分地發(fā)展。這體現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又要重視學生自我能力發(fā)展的培養(yǎng);既要關注發(fā)展學生體魄的健康,又要重視學生高尚人格的養(yǎng)成;既能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又能兼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但在高中語文課改中,一部分教師沒有理解新課程理念的內涵,對新課改精神理解膚淺,輕視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錯誤地認為強調了基礎知識就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就落入了傳統教學的俗套。因而一味追求方法的新穎,做一些沒有目的的互動、空泛虛無的討論。看似華麗多彩,實乃過眼云煙。結果是學生基礎知識很不扎實,教學目標的實現成為了“空中樓閣”。雖然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和記憶基礎知識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目標,但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起點,離開了語文基礎知識的支撐,而去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那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認識到,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基礎知識的教學都是第一位的,它是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基石。
多媒體教學因為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圖文并茂、動靜皆宜、音畫兼?zhèn)涞葍?yōu)點,良好地展示了教學的形式,改善了認知環(huán)境,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和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一個全新的境界,因而它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接受并運用,目前已成為積極推廣的教學形式和課程資源之一。但是,在利用這一技術時,許多教師存在著誤區(qū),把多媒體課件作為課改的標志,生硬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而傳統的教學資源正被極大地弱化,多媒體教學已有取代常規(guī)教學之勢!對多媒體教學我們應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利用這一技術資源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著有了新奇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課堂效果就能提高了,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多媒體技術僅僅是服務于教學的一個手段,決不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靈丹圣藥,當然無法從根本上取代教師的地位。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長處,但也有必然的局限性。新課改中,一些教師盲目地崇尚新奇的教學方法,幼稚地認為教法越新可能越符合教改要求,但卻忘記了方法是為目的服務的這一根本準則,不管怎樣的課改,如果實現不了目的,再“新”再“好”的方法也無用,也只能是屠龍之技!高中語文教學因其學科特點,教師要達到讓學生領悟和理解語文事件深層次的內容,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精辟的講解,“百家講壇”的教授們用講授法深入淺出地講得生動形象、高潮迭起,怎么可能說講授法過時了呢?一些教師卻為了課改無端地排斥講授法,甚至把講授法與“滿堂灌”畫上等號,似乎運用講授法就是反對新課改。其實,這只是片面追求了教改的形式,而忽視了教改的實質。教法也要因材施教,可根據學生、教材的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法,這樣課堂教學就始終處于內容鮮活、交流互動、高效有序的最佳狀態(tài)。因此大可不必為了“課改”而排斥主流教學方法的應用,這也是與新課改背道而馳的。
情境教學是創(chuàng)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為之感動,產生共鳴,盡快進入問題的情境的角色之中的教學手段,它能讓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趣味。在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下,情境教學已成為課堂教學重要的一個方法。但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要煞費苦心去創(chuàng)設情境。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一種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設置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為問題的解決形成一個合適的思維意向,從而收到最佳的教學效益。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情境創(chuàng)設往往變味 、甚至走調,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具體表現有:沒有目的性的花架子情境,蜻蜓點水式的無效情境,脫離現實生活的虛幻情境等等。
總之,發(fā)現問題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問題,有了問題并不可怕,唯有迎難而上,知難而上,厚積薄發(fā),在新課改的一片喧囂和浮躁中保持一絲冷靜,不斷發(fā)現新問題,探討新對策,才能應對新課改的潮流,也才能使高中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從而造就越來越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