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峰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吉林 長春 130500)
小學語文作為整個教學中最基礎的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前提。聾啞學校的學生是特殊的受教群體,其學好語文對提升學生的素質以及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要想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優(yōu)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人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和相關文獻資料,對特殊學校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進行了粗淺的分析,與同行們共享。
由于教學對象的特殊性,語文教師耐心地進行訓導,對同一個問題要進行反復地解答,要比普通教育對象的教育責任感更強,耐心細致的程度更好,對受教者的觀察要更加的體貼入微,對語言的解說次數(shù)頻度更高。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運用游戲或多交談等教學方式,決定著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水準,因地制宜地針對不同的特殊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對學生待親人般地關愛、呵護,避免師生之間的信任危機感,使順暢輕松的教學課堂形成。所以,加強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專業(yè)水平,改善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提升教師的福利待遇,穩(wěn)定教師隊伍,是加強特殊教育學校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
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培養(yǎng)人才為目的進行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束縛,將學生從死記硬背和機械式、被動的學習中解脫出來。此外,還需要在課堂上建立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緩和、拉近師生關系,端正以及形成正確的語文教學指導思想,以幫助和關愛學生為本質,在不斷提升自我專業(yè)修養(yǎng),更新教學理念的同時,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挖掘和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量,讓學生對學習保持熱情,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學習活動中,真正提升學生各方面的文化素養(yǎng)。
針對低年級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和句子,但并不能準確的運用這些詞匯和句子的情況,在中高年級我們還要重視語句教學。從詞、句人手,幫助學生弄清生詞和句子的意思,積累詞語,句子、句群,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課文分析。首先,手段要多樣化。特校學生由于智力障礙,很多事物雖見過學過,但不能全部和語言文字建立一一對應的關系。因此我們要通過多種手段如: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具等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其次,要有針對性的強化同步練習。聽說讀寫一并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在當前倡導的“大語文觀”環(huán)境下,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也要與時俱進,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中來,例如,學生買飯、購物、看病時與醫(yī)生進行和諧的交談。語文教材密切結合課堂與生活應用原則,正確定位語文教學的社會性,多開展游戲活動,指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要貼近特殊受教者的生活,充分開發(fā)和發(fā)揮他們的長處,提升他們的智能和用語文交往能力,促使特殊受教者吸取生活中的精華,閱讀到生活化的精品,積累生活中的語文素材,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養(yǎng)成富有理想、敢于發(fā)展自我的習慣,進而向廣闊的生活空間延伸和拓展。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回歸主流社會,不僅能與特殊人交往,還要能與廣大的健康人交往。從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教材上來看,對話材料較少,課文的基調大多數(shù)是敘述式的語言。若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把課文的內(nèi)容靈活運用,加入對話內(nèi)容。所以作為特校語文教師應該想方設法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語言交往的欲望;其次,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要多創(chuàng)造情境,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培養(yǎng)他們應用所學,并對運用語言交往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再有,手語和口語表達同等重要。
特殊學校的學生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決定了其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作為特殊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和理解這一點,并針對這些特殊的生理需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設施和新的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學習課堂,為其營造溫暖、愉快的學習氛圍。例如,聾啞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覺感知周邊事物,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將教學內(nèi)容以畫面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通過對聾啞學生視覺的刺激,傳遞學習信息,以直觀、形象的畫面,彌補聾啞學生聽覺的缺陷。聾啞學生比普通小學生更加需要色彩感、畫面感、動態(tài)感,教師只要明白這一點,在教學中努力將教學內(nèi)容融入到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效率的提高便會有重大意義。
總之,當前新課程改革已經(jīng)深入開展,許多學校和教師都逐漸落實了教學改革,特教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注重深入分析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這些特殊群體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教學過程要講究藝術,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促進特殊兒童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