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中學,湖南 郴州 423000)
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以期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的基礎上為其未來的正向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而經(jīng)過十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教師們應從以下幾方面作出相應改變:其一,在體育課程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們需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做出明確的概述和分析,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重要性認知的同時也為日后嚴謹學習計劃的制訂奠定良好基礎;其二,教師們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時,需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特點,挑選符合學生興趣的教材,從而在吸引學生、刺激學生興奮點的基礎上,為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其三,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還可以利用多種競技類小游戲,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來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他們對體育精神的理解。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教育機構對教育工作者的日常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目的”的素質教育時代背景下,如何保證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以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成為了現(xiàn)階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發(fā)展方向。其中,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樹立“學生主體”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的重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體育課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去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和價值,在發(fā)揮自身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同時,自覺地加強身體的基礎練習和運動能力訓練,以提高自身接受體育知識、技能信息加工的能力。
在高中體育課堂上,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貫徹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即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們要引導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從而讓他們在充分展開想象翅膀的同時,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進而為體育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另一方面在教學活動實踐環(huán)節(jié),當展示某種新的體育器材時,教師們可讓學生自己探索這種器械的使用方式和玩法,讓其自己去創(chuàng)編各種練習模式,從而在充分發(fā)揮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同時也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體育教學組織活動是高中體育教學的核心,在對體育教學進行游戲化改革的過程中,只有將體育游戲融入到體育技能教學中,才能真正發(fā)揮體育游戲教學的作用,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加以培養(yǎng),在引發(fā)學生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興趣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在具體體育技能教學訓練中,教師要綜合分析體育教學元素對學生的影響,把握學生的運動學習和鍛煉心態(tài)設計相應的體育游戲活動,確保能實現(xiàn)技能教學與體育游戲教學的有效對接,吸引學生參與體育技能學習的積極性,在游戲教學實踐中切實提高學生體育技能訓練的綜合效果,有效發(fā)揮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例如,在高中籃球教學中教師按照對學生實施三步上籃動作訓練的要求設計體育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和訓練。在游戲教學的作用下,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高中體育教學效果也明顯的提高,有助于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
微視頻教學,體育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嘗試使用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方式,精心制作微視頻來鼓勵學生們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去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微視頻的方式來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多媒體教學。體育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將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呈現(xiàn)出來,保持教學的新鮮感。以多媒體為媒介為學生們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甚至教學練習期間也可隨時在手機上觀看,相互討論,隨即體會練習,加強直觀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體育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為學生們搭建起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分組進行學習、探究,學生們也可以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平臺上隨時就自己不明白或者想要了解的問題尋求其他同學的幫助。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總而言之,《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人,因此為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提高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視,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同時在教學實踐中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等,以期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上為學生未來的正向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