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紅錦 泰州學院音樂學院
演唱有兩個表演過程,一是“唱”作為主要的表現方式,無論在哪里,動聽的歌喉是最能直擊人們內心深處的工具,令聽眾產生共鳴。歌曲的深度參差不齊,聽眾的鑒賞能力也是良莠不齊,有時意境深遠、曲徑通幽的歌曲在演唱時很難與聽眾產生共鳴的原因也是如此。因此“演”的重要作用就體現出來。二是“演”作輔,在舞臺表演時,聽眾隨之變?yōu)橛^眾,他們不僅在聆聽優(yōu)美的旋律,更在欣賞舞臺表演。藝術家肢體語言的表現就力求盡善盡美,肢體語言是最能直接表現出歌曲深層含義的方式。肢體語言的“演”雖為輔助,卻是能夠將演唱塑造得更為立體。“演”與“唱”相輔相成,才能夠打造出一臺完美的演出。
肢體語言能夠保證舞臺表演絢麗多姿、感染觀眾,對舞臺上的演唱者來說尤為重要。
每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在作者創(chuàng)作時就為它奠定了情感基調,使歌曲層次鮮明且富有生命力,這些情感或悲傷、或歡快、或陰郁、或活潑。演唱者在選取曲目時,對作品情感基調的把控至關重要,舞臺表演要求演唱者的情緒和聲調符合歌曲展現的意境,在舞臺上,相關的肢體語言更能烘托出音樂的情感氛圍,使觀眾進入到一個由演唱者渲染的世界中。
音樂的風格就像人們的個性,各不相同,從詞到曲無一不傾注作者的心血,賦予音樂靈魂,是作者內心在特定歷史與時代背景下的真實寫照。這些內容通過演唱者在舞臺上展現給觀眾,演唱者的肢體語言可以在舉手投足之間伴隨歌聲向觀眾抒發(fā)情感。不同的唱法也提供了不同的表演風格,“美聲”“民族”“流行”等風格迥異的歌曲也需要在肢體語言上多做比較與考量。例如,維吾爾族的樂曲具有歡快活潑的特點,演唱者跟著音樂進行手臂、脖子以及身體的扭動,觀眾一眼就能夠看出維吾爾族人能歌善舞的特點,也會被演唱者帶入到維吾爾族的民族風情中。
在聲樂表演時,肢體動作不單單是為了更好地呈現出音樂的魅力,在很多情況下是幫助演唱者在舞臺表演時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演唱者在平時練習聲樂技巧時就會養(yǎng)成特定的肢體動作,長期的習慣使他們形成條件反射,在進行某一特定的演唱技巧時就會做相關的肢體動作。例如,在唱到歌曲的高音部分時,有的表演者將自己的手臂抬起,會使歌唱表演更具感染力。
肢體語言隨情而展、隨聲而現,手、眼、步、身在美好的歌聲中相互輝映、相輔相成。一步一情,一手一意,手下現出一片生機,眼前迸發(fā)無限魅力。聲隨情而起,情隨聲紛飛,充分展現在演唱中肢體語言與美好歌聲相互統(tǒng)一、相生相依、充滿動感形象的美好畫面。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眼睛在肢體語言表達上至關重要,把握好準確的眼部動作能夠直擊觀眾的心靈,讓人為之震撼,而且與觀眾情感的碰撞更為強烈。表現力強、情感豐富的眼神需要表演者在平時不斷地進行訓練,諸如在傷感、歡快、震驚、失望等情緒中找到合適的感覺配以豐富的面部表情,在演唱相關曲目時傳遞的就是音樂中想要訴說的故事,讓觀眾隨表演者一起進入音樂營造的世界。
步伐是表演者在進行舞臺調度的相關肢體動作。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舞臺表演時,表演者的每一步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可能這對觀眾來說并沒有特別,但表演者在表演開始時如何走上臺,結束時怎樣走下場,轉場時怎么進行過渡,演唱時腳下如何調整等,都需要進行特別構思的。步伐雜亂會使觀眾認為演出水平低下,興趣點缺乏;步伐過少會讓觀眾感覺表演者在臺上拘謹畏縮,呈現出不自信的觀感。因此,步伐是舞臺表演時重要肢體語言表達方式之一。
聲樂表演呈獻給觀眾音樂的魅力,肢體語言能夠抒發(fā)音樂深層次的感染力,在聲樂表演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肢體語言在“演唱”中為輔,但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表現方式各不相同,需要演唱者根據場景與曲目的不同進行合理的改變。眼神與步伐在演出時能夠表現演唱者深厚的表演功底,也能給予觀眾一臺美輪美奐的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