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于暄
1 購入“東方”輪
194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致電時任華東局財經(jīng)辦事處主任曾山:“到華東局后,即電告大連,將一萬二千兩黃金……速轉(zhuǎn)已去香港的錢之光,以備急需?!边@封語焉不詳?shù)碾妶鬀]有說明“急需”所用,卻暗示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錢之光此行的目的地是我黨創(chuàng)立于香港的華潤公司。在此之前,華潤已通過租借蘇聯(lián)貨船,借道朝鮮打通了香港與東北解放區(qū)的航線,但隨著革命形勢的迅速發(fā)展,已不能滿足支前和解放區(qū)恢復生產(chǎn)的需要。經(jīng)報中央批準,華潤成立一家名為“華夏企業(yè)有限公司”的子公司,開始了自營遠洋船隊的嘗試,“買船”正是上文提到的“急需”事項之一。
很快華潤便購入一條掛英國旗的3500噸客貨兩用船,命名為“東方”號。船舶買入后,掛什么旗成為首要問題。當時新中國還未建立,沒有國旗。如果繼續(xù)掛英國旗,根據(jù)船旗國要求,船長就必須由英國人擔任,這顯然不合適。經(jīng)過一番打聽,了解到掛巴拿馬旗對船長的國籍沒有限制。于是華夏公司和“東方”輪都注冊為巴拿馬籍。
2 尋找物色海員
在當時的條件下,配齊海員是比買船更難的事情。鑒于地下斗爭的特殊性,要求高級海員必須是政治可靠的共產(chǎn)黨員。多方尋找未果之際,時任華夏公司總經(jīng)理的王兆勛向組織推薦了劉雙恩。
劉雙恩,福建泉州人,1927年畢業(yè)于集美學校,任過長江輪船“峽光”輪船長,集美學校海船部教員,1946年入黨,此時正以廈門港引水員的身份任廈門地下黨工委書記。他的英文水平、航海技術水平都比較高。
1948年10月,華潤通過組織關系將劉雙恩調(diào)到香港,任“東方”輪船長,并委托他為“東方”輪物色可靠的海員。
接受任務后,劉雙恩秘密往返于上海、福建、香港之間,先后調(diào)動了集美學校畢業(yè)的旅滬共產(chǎn)黨員許新識、陳嘉禧、劉辛南、白平民、林忠敬、周秉鈇、白開新。又通過集美學校校長、中共黨員劉松志的關系組織了一批航海專業(yè)的學生:白文爽、白金泉、白山愚、陳雙土、黃國昌、陳源深、周清東、張祥霖等,為“東方”輪配齊了一套以共產(chǎn)黨員為班底的海員班子,其中大副劉辛南、二副陳嘉禧、三副許新識。其余人員大部分擔任練習生。后來劉雙恩把劉松志也請到了華潤。在當時,劉雙恩和劉松志是僅有的兩位共產(chǎn)黨員船長。對于他們中的一些人而言,來到華夏公司就必須放棄之前優(yōu)厚的待遇,比如劉辛南與周秉鈇之前在董浩云的航運公司月薪800元港幣,到了華夏后按照供給制,月津貼只有50元,對于組織的安排,他們無怨無悔。
3 珍貴的首航回憶——護送民主人士北上大連
1949年2月底,“東方”輪首航大連。讓海員格外興奮的是:船上除了支援解放區(qū)物資外,還搭乘了四十余名文化界名人和歸國華僑。
1948年,中共中央頒布著名的“五一”勞動節(jié)口號,號召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從1948年9月份起到1949年3月,華潤先后租用蘇聯(lián)、挪威籍貨輪,以押送貨物作掩護,分四批將郭沫若、譚平山、蔡廷鍇、茅盾、柳亞子、馬寅初、李濟深、黃炎培、章伯鈞、馬敘倫等350多位著名民主人士、700多位文化名人及愛國華僑從香港秘密運送到東北解放區(qū)。在此期間,租船工作主要由王兆勛負責,熟悉華北航道的劉雙恩則以普通海員身份協(xié)助外籍船長航行。
“東方”輪的首航,恰逢第五批民主人士北上。對于剛剛走出校園的集美學生而言,人生的第一次航行就面臨生與死的考驗。當時國民黨重兵封鎖珠江口,劉雙恩要求大家,不該問的不要問,不該知的不能知。白立新回憶,開船前,他問劉雙恩:“船開哪里?”得到的回復是:“開日本。”
白金泉回憶:這天傍晚,“東方”輪從香港維多利亞港悄悄起航,第一次出海的同學們既興奮又緊張。航行期間,劉雙恩船長不斷調(diào)整船速,保證船舶在夜間抵達臺灣海峽。利用夜幕的掩護,“東方”輪全船熄燈,全速前進,所有人一夜無眠,連廚工都被派去瞭望,在拂曉時分船舶終于安全通過臺灣海峽,突破了最危險的封鎖區(qū)。
此后,“東方”輪沿朝鮮西海岸航行,造成去朝鮮鎮(zhèn)南浦的假象,到鎮(zhèn)南浦外海再轉(zhuǎn)向大連。航行途中嚴格實施燈火管制。數(shù)日后,船抵大連港,順利完成了護送民主人士的任務。此后,“東方”輪不斷往返于香港和大連、天津港,先后搭載一百多名民主人士和黨員干部前往解放區(qū),還把解放區(qū)的農(nóng)產(chǎn)品運往香港銷售,并將香港采購到的原材料,支前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往解放區(qū),保證了新舊政權的平穩(wěn)過渡。
4 “海遼”輪與香港招商局、“兩航”起義
1949年,全國解放曙光顯現(xiàn),為做好撤臺準備,從1949年3月開始,國民黨政府對招商局實現(xiàn)全面軍管,組織船舶裝運軍隊物資撤臺,并將一部分海外船舶集中在香港待命。為做好這部分在港船舶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華夏公司的海員利用身份和業(yè)務上的關聯(lián)與招商局海員之間進行了頻繁的接觸。在此期間,劉雙恩找到了自己的老相識——招商局“海遼”輪船長方枕流。劉與方早于1945年間便在重慶海關共事過,劉任船長,方任大副。根據(jù)劉雙恩的了解,方枕流為人正派,是值得爭取的對象。1948年方枕流成為“海遼”輪的船長,兩人便經(jīng)常交流對時局的看法,劉雙恩還多次送給方枕流進步書籍。有一次劉雙恩試探方枕流是否愿意到解放區(qū)工作,方枕流明確表示愿意。
1949年5月,招商局通知“海遼”輪全體海員做好去臺灣的準備。6月,方枕流隨“海遼”輪返港,他找到劉雙恩,明確表示不去臺灣!經(jīng)過與劉雙恩徹夜長談,方枕流決定起義。
1949年9月上旬,方枕流急告劉雙恩:臺北招商局命令“海遼”輪從廣州駛往香港,添足燃料油后,去汕頭運送士兵。該航次油料足以直航大連,這是一次難得的起義機會!經(jīng)劉雙恩上報,黨組織批準了“海遼”輪的起義計劃。
9月18日,“海遼”輪接到20日起航的通知,9月19日下午6時,“海遼”未拉汽笛就悄悄啟航。晚9時,方枕流將全體海員集中,宣布:“海遼”起義!9月28日凌晨,經(jīng)過8天9夜的航程,“海遼”輪勝利抵達大連港,起義成功。10月24日,毛澤東主席向“海遼”輪發(fā)來賀電。
“海遼”輪起義產(chǎn)生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她不僅改寫了招商局的歷史,也對艱難抉擇中的香港招商局、“中央航空公司”和“中國航空公司”產(chǎn)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華夏公司的海員們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積極參與到策動香港招商局和“兩航”起義的工作中來,劉雙恩船長還專門帶回了方枕流寫給招商局同僚的信件。經(jīng)過我黨的不懈努力,1949年11月9日“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宣布起義。兩大公司及其所屬的四十余架飛機回到人民的懷抱。1950年1月15日清晨,香港招商局13艘貨輪拉響起義汽笛,14面五星紅旗在香港招商局大樓和輪船上同時升起。
5 突破禁運封鎖
1950年9月14日,華夏公司Orbital輪正常往返于中日航線,在駛經(jīng)南朝鮮海域時,海員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海面上黑壓壓地漂泊著數(shù)以百計的軍艦,兩艘南朝鮮的軍艦靠了上來對Orbital輪進行了查驗……駛出這片海域后,Orbital輪迅速將情況報告了上級,他們不知道這一天正是仁川登陸的前夜。
隨著中美兩國在朝鮮戰(zhàn)場上的兵戎相見, 1950年12月2日,美國政府下令:“出口許可證一律作廢,已經(jīng)起運的要一律停泊美國島嶼接受檢查?!贬槍π轮袊摹敖\”開始了。
為支援國內(nèi)抗美援朝,華潤公司利用美國“禁運”初期英國等其它西方國家還沒有跟進的時間空檔開始了與時間賽跑的“搶購”與“搶運”?!皳屵\”任務主要由華夏公司承擔的。這一時期,華夏公司還出人出資組建了中波輪船公司,聯(lián)合社會主義陣營打破西方帝國主義的封鎖,中波公司早期的租船工作是由劉松志帶領的華夏公司團隊負責的,通過這條中歐航線,不僅運回了鋼材等大量建設物資,我國還在這條航線上建立了多個代表處,與錫蘭、印度、摩洛哥、法國、英國、荷蘭、德國、丹麥、芬蘭等國家港口建立了“準外交”關系。
1951年初,美國動用聯(lián)合國開始擴大對中國的“禁運”范圍,從限制軍火到限制戰(zhàn)略物資到全面禁運,并強迫其他國家對中國實施禁運。迫于壓力,日本、澳洲、印度、巴基斯坦、印尼、英國等新中國的主要貿(mào)易國家先后加入了禁運,甚至一些在禁運令前已裝船的貨物也在海上被攔截,一些已經(jīng)付款的貨物,款項貨物一并被扣,華潤在美國的存款也全部被凍結。僅這些損失在當時就可以購買125架戰(zhàn)斗機。
當然,“搶購”與“搶運”成果也是豐碩的。1951年,我國以20萬噸大米與印度進行了易貨交易,1951年從巴基斯坦購買棉花7萬噸,并向巴基斯坦出售煤炭4.6萬噸,1952年又同錫蘭政府簽訂了5萬噸錫蘭橡膠易貨27萬噸中國大米的協(xié)議,這些運輸工作都是由華夏公司完成的。
根據(jù)統(tǒng)計,1951-1959年,華夏公司在沖封鎖、反禁運的斗爭中,共租船233艘,完成貨運量1186.42萬噸。
6 斗爭中誕生的“香港遠洋”
1951年5月,正在漢堡港卸貨的華夏公司“夢荻莎”輪大副陳嘉禧接到了波蘭打來的緊急電話,電話那頭正在籌建中波公司的劉松志用閩南話告訴他:“馬上把船開到波蘭,換波蘭旗。” 海員們這才知道,美國剛剛發(fā)布了新的禁令:“所有掛巴拿馬旗的船不得開往蘇聯(lián)、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倍A夏船隊多數(shù)都掛巴拿馬旗。
1957年5月27日,在原有的巴拿馬、利比里亞旗船舶先后受到西方禁運限制后,華夏又成立一支“灰色”船隊,對外稱“香港遠洋輪船公司”,掛索馬里國旗。由陳嘉禧任經(jīng)理。這支方便旗船隊后來成為我國最大的海外船隊,與隨后成立的中遠公司一起成為新中國早期一內(nèi)一外兩支主力遠洋運輸船隊。
7 新中國外貿(mào)航運業(yè)的搖籃
時至今日,華夏公司的名字已經(jīng)很少有人提起, 然而回顧新中國遠洋事業(yè)發(fā)展史,華夏公司是功勞簿上無法缺席的一位。
1950年,中國與波蘭政府協(xié)商,合資建立中波輪船公司。華夏公司將剛剛購買的三艘萬噸輪:“夢荻娜”、“夢荻莎”、“莫瑞拉”三條船舶和配員一齊劃歸新組建的中波公司。
1951年,貿(mào)易部、交通部、華潤公司在北京聯(lián)合成立中國海外運輸公司,海上運輸和租船業(yè)務由在香港的華夏公司負責。
1955年,中國海外運輸公司與中國陸運公司合并成立中國對外貿(mào)易運輸總公司,成為“制定國家進出口貨物運輸計劃”和“負責租船、訂艙、儲運、交接、分撥等組織工作”的專門機構,海上運輸和租船工作繼續(xù)由華夏公司負責。
1971年,經(jīng)報請周恩來總理批準,華夏公司將香港遠洋輪船公司及所屬50余艘船舶及新造船,還有27條遠洋運輸干線一并移交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從“東方”輪上開啟了航海生涯的第一代華夏公司海員也根據(jù)祖國需要走向了新的戰(zhàn)線。1950年,劉松志遠赴波蘭,參與中波公司的籌建,隨后陳嘉禧、白金泉等人隨同“夢荻娜”等三條船舶一齊劃歸中波公司。1951年,中國海外運輸公司成立,劉雙恩回國參與公司組建。1952年,時任外運公司副總的劉若明告訴同志們一個振奮人心又透露著些許傷感的消息:“交通部正在籌建自己的五星旗遠洋船隊!”這不正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一天么?當然,這也意味著這些走出校門便在一起出生入死的海員就要分別了。隨后,華夏公司的34名海員分成兩半,17人留在外貿(mào)部,17人去交通部。留在外貿(mào)部的17人一部分繼續(xù)留在香港,一部分調(diào)回北京工作。盡管離開了華夏公司這個大熔爐,但是這些散落的星火很快就在新的工作戰(zhàn)線上煥發(fā)出了光和熱:
劉雙恩,先后擔任海事仲裁委員會委員、中國對外貿(mào)易運輸總公司副總經(jīng)理、副總工程師、對外貿(mào)易部運輸局副局長等職。
劉松志,先后任中國對外貿(mào)易運輸總公司海運處、租船處、國外企業(yè)處處長及總工程師等職。
陳嘉禧、白金泉、白開新、林忠敬、陳雙土繼續(xù)奮戰(zhàn)在遠洋戰(zhàn)線,在隨后的打通南北航線、抗美援越、海外貸款買造船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許新識,劉辛南,白平民,張祥霖進入外交、商務戰(zhàn)線,擔任我國駐外商務人員、駐外企業(yè)負責人。
他們中還有一位烈士,1954年5月,中波公司哥德瓦爾特號貨輪被國民黨軍艦劫持到高雄,三副周士棟面對特務的嚴刑拷打,視死如歸,于1955年被殺害。
不容青史盡成灰,前事不忘,是對先輩們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