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華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瑰寶?!墩Z文課程標準》也十分重視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并專門列出精選的70首古詩詞篇目,要求學生背誦。古詩詞教學設(shè)計要貫穿新課程改革新的理念。教師只有在教學設(shè)計中體現(xiàn)這些理念,才能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我們束縛。傳統(tǒng)的古詞教學不外乎熟讀、背誦、翻譯這三步曲,讓這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變得呆板。
當代的中學生大多對歌唱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如果老師壓制他們的這一天性,毫無疑問是不明智的,如鯀治水,越堵大水越泛濫,需要像禹治水,進行疏導,最后把水導入大海,根治水患。所以,老師需要對于學生喜歡唱歌、喜歡流行歌曲這一天性,把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是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知識瑰寶,是文學知識的精華,韻味十足,讀來朗朗上口。但是咱們在語文教學中,只是很牽強地報告,很難讓學生領(lǐng)會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很難理解作者美麗而復雜的情感。那咱們怎么樣來處理這一教學難題呢?
精心挑選與所講的古詩詞相關(guān)的歌曲來貫穿于教學之中,不失為一個明智的辦法。由于詞與音樂是同根同源的,是相輔相通的。新課改理念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語文教師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來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多媒體已成為一種十分主要的教學幫助本領(lǐng),在這一背景下,古詩詞的講解可以更好地與音樂聯(lián)合。音樂能觸發(fā)人的感情,也能借曲融情。學生在音樂的帶領(lǐng)下,能樹立正確的情感觀與價值觀,更好地步入古詩詞的意境中,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喜歡、惱怒、悲哀、快樂)與苦悶徬徨。繼續(xù)使學生讀懂古詩詞,走進古詩詞,從而使得實現(xiàn)學生與創(chuàng)作者的心靈交匯,讓學生與詩人達到情感的共鳴。如講授蘇軾傳播千古的佳作——《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本詞所表達的作者復雜情感,學生很難領(lǐng)會,更不易理解詞的絕妙之處。教授時,我插入播放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幾時有》。她的哀婉綿長、柔情似水的聲音,把作者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月光如雪,再加上政治上的不如意,在月圓時倍加思念分別七年的弟弟——蘇轍。詞人舉杯望月,不禁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借助感人的音樂,學生領(lǐng)會到詩人對實際的不滿,企望天上的純潔,但是天上和人間沒怎么樣的區(qū)別,同樣也存在有沒有辦法改變的缺憾。適當?shù)臅r候播放此歌曲,就容易讓學生伴隨著音樂,感悟到詞人惆悵痛苦的心情,似乎看到作者在月光照著華美的宮殿,照著雕花的門窗景象之下,不能成眠的思親之感油然而生。在講解的整個過程當中,這首深情而感人至深的歌曲,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詞作者的凄清、冷落、孤獨與徬徨?!暗溉碎L久,千里共蟬娟”,只要健康常在,方可千里共賞一輪明月,共同拜托相思之情。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詩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這首詞是中國文學史上久負盛名的佳作。經(jīng)過流行歌曲幫助表達,學生比力很好理解作者由幻想游仙、超脫凡塵,轉(zhuǎn)為熱愛人世生活的整個過程,更能體會出作者面對實際生活中的種種缺憾而照樣豁達樂觀的精神。這首詞經(jīng)過音樂詮釋,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并且讓學生明白了它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贊的理由所在。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并且,在不知不覺中會背誦這首詞了。學生明白了依照此詞譜的歌曲成為當代紅極一時的名曲的真正理由——那便是詞的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最后學生真正學會了欣賞中國詩詞這一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奇葩。
又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獨自憑欄,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霸氯玢^”,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那無盡的離愁別緒就像絲線一樣,剪不斷,理還亂。他的另一首詞《虞美人》寫到: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叵肫鹉咸频耐醭?、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詞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不是老師用語言所能闡明的。我借助了歌曲《獨上西樓》和《虞美人》,對解讀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情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那憂傷而深沉的音調(diào),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個亡國之君無限的悔恨的形象,讓學生能感受到他那如絲如水的愁緒。假設(shè)缺乏音樂幫助,學生是不易把握和領(lǐng)會的。有了歌曲的感染,學生就真正欣賞到了中國古詩詞的桂冠上那最絢麗的光環(huán)。
歌曲是協(xié)助學生理解古詞含義的“利器”,是協(xié)助學生體會作者復雜情感的依靠,是帶領(lǐng)學生步入詩詞意境的有力媒介,是實現(xiàn)教學方針的又一良策。音樂引入古詞班級課程授教,這就是咱們在新一輪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應用多媒體設(shè)備優(yōu)化詩詞教學結(jié)構(gòu)、提升詩詞教學質(zhì)量、豐富詩詞教學內(nèi)涵的一種極為可行的教學方法。音樂與古詩詞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優(yōu)美的歌曲離不開精典的古詞,而音樂又能表現(xiàn)出古詞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出的內(nèi)容。咱們在教學現(xiàn)實過程中,恰當應用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進行教學,不但能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之美,并且能使學生真正認識到中國古詞這一知識瑰寶、這一民族精粹。這一教學本領(lǐng)能使學生真正讀懂古人之心,傳承民族過去文化;刺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程授教更加豐富多彩、趣味盎然,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更使古詞教學到處流淌著美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