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鮮有“燎鍋底”一說,可紀先生夫婦偏邀我去他家串門。二人為我至交,生平波瀾不驚,搬了新家一定有值得分享的裝飾品等你去贊。于是約時登門。
嗬,尚未敲門便有打擊樂悍然入耳,稍頓,依稀可聞中氣充沛的咯咯聲。紀先生是搞平面設計的,莫非新宅添置起蛙塘?
原來,紀先生15歲的兒子在家自賞振聾發(fā)聵的音頻。“閉掉!你咋不給我爭臉呢?”我趕緊說:“不打緊,在下尊享禮樂優(yōu)待。”遞上賀遷紅包間,迅急巡脧一圈客廳、書房。猛一眼,攝住紀先生自書的條幅:“一歪一斜創(chuàng)意,一顛一簸審美?!蓖?,受教,這樣的職業(yè)追求定然圈粉。
跟小公子打個招呼吧,“小紀同學好”。只見小紀同學的兩條腿在沙發(fā)上悠游地發(fā)抖,一手抓起他爸的手機點擊起來,連一個表情包都沒舍得賞我。
剎時,我的腦際閃出一詞——旁若無人;第二時間蹦出劉慈欣《三體》里的那句話——“毀滅你,與你何干?!蔽遗υ诩o先生面前表現(xiàn)著成人的大度:“貴公子高冷范兒,不屑陌生人?!奔o先生很喪,抱歉了好一會兒。“這熊玩意兒也有優(yōu)點,學習挺聰明的?!?/p>
別人家的孩子,容不得外人尬聊??鬃拥茏尤?,也只有七十二賢人,優(yōu)秀率才2.4%。所謂“十五而志于學”,不止于學業(yè)“知某數(shù),識某文”??追蜃觿?chuàng)辦的學校有四科,依次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子曰:“賢哉!回也?!鲍@評德行科最高分的顏回,自然被后儒尊為顏子。“融四歲,能讓梨”入選《三字經(jīng)》,是因為孔融雖頑童,卻目中有長幼。
“小洞不補,大洞尺五?!被蛟S小紀同學逆反期正在路上,學習的心性,見賢思齊,就會有新的旋律待彈撥。
許多溫情或沮喪的橋段,都發(fā)生在基本的人性尺度上。對這個尺度的上限和下限的把握,有一個靠譜的方法論,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小就知道誰誰是討自己喜歡的人,也該知道,你討人喜歡了,討自己喜歡的人會不請自來。
試完不買,商場閑逛的女人總是特別多。轉身后,不耐煩的掛衣聲,仿若鋸鐵一般刺耳,你還指望會有回頭客嗎?“慢走,歡迎再次光臨”,這才是待人接物的職業(yè)底線。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詩人這樣說:倘由我調試值得啼聽的音響/寧可撂荒我的耳膜/也要為他人輻射/禮貌的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