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
從博物館最重要的用途來說,它是一個宣傳教育的場所,而承載這一作用的載體則是博物館內的陳列展覽。博物館的展覽要做到讓人們愿意主動走進博物館去參觀,并在參觀的過程中得到知識的熏陶和感官的享受,意即要做到思想性和觀賞性的統(tǒng)一。然而,就目前梅州地區(qū)的博物館展覽質量來說,還不是很盡如人意。本文在分析梅州地區(qū)博物館展覽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一些舉措,希望能對提升梅州地區(qū)博物館展覽的質量有所裨益。
作為公眾了解地方歷史文化或專題知識的博物館來說,陳列展覽就是博物館各項職能中最為核心的部分。但相比其它地區(qū)特別是大中城市的博物館,梅州地區(qū)大多數的博物館展覽,其更新的速度以及展覽的質量遠遠趕不上人們對于知識獲取和精神享受的需求。具體表現在:
所謂博物館展覽,是主要以展品陳列的方式來傳播相關歷史、文化信息的,因此不管任何一個展覽,都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也就是這個展覽想要傳遞給觀眾的主旨思想是什么。而展覽內容則是展覽通過各種形式比如文字、圖片、場景、文物、視頻、投影等來表現各種文化信息的,其最終目的都是為展覽主題服務的。但我們發(fā)現,有些展覽內容未能很好地體現所要表達的展覽主題。例如,某縣的華僑博物館展覽,并未有一個明確的主線貫穿于整個展覽,其展示的物件只是按類別堆放在展廳櫥柜處,文字內容也是語焉不詳、不明所以,也就是說展廳中的各種元素沒有構成一個有機的聯(lián)系,也就無法反映出展覽的主題究竟是什么。所以,這樣的展覽顯然是不成功的。
展覽中的文字內容一般有兩大類,一是展版介紹文字;二是展品說明文字。展版介紹文字是對展覽內容的一個梳理,配合文物、視頻、場景等向觀眾傳遞相關的歷史文化信息。每一處的介紹文字都不宜過長或過短,也不宜太過專業(yè),而是要考慮不同觀眾的接受能力,讓不管是學者型的觀眾還是學生型的觀眾都能看得懂、看得進。但我們發(fā)現有些展覽的版面文字艱澀難懂,有些則過于簡單,觀眾閱讀之后未能提取到有效信息。而展品的說明文字是有一定的規(guī)范的,一般要體現展品的名稱、年代、用途等。但有些展覽中的展品文字說明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特別是名稱沒有按照文物的命名規(guī)則來書寫,隨意性較大,容易誤導觀眾。
一個好的展覽除了要有好的構思、好的內容,還需要有好的表現形式。所謂好的表現形式,就是形式豐富多樣,能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思想上的碰撞。然而,梅州地區(qū)的博物館展覽大多數是以文字和圖片為主,形式過于單一乏味,觀眾很難從中獲得共鳴;展覽中與觀眾的互動也很單調,無法滿足不同觀眾的知識需求,因此也就很難吸引觀眾再次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的陳展工作一般有兩大類,一是基本陳列,二是臨時展或專題展。一般來說,基本陳列是相對固定的,是體現這個博物館主題和特色的固定展覽,它所陳列展示的內容在 5至10年間都基本保持不變,只會根據需要調整部分展品或更改一些遺漏和不完善的內容;而臨時展或專題展則應在一年中至少更新三至五次甚至更多,這樣才能不斷保持博物館的新鮮活力,不斷地吸引觀眾。但就目前梅州地區(qū)的博物館來說,大部分所做的只是基本陳列,臨時展覽也多為簡單的書畫展、陶瓷展,高品質的專題展則基本沒有??偟膩碚f,展覽更新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觀眾的需求。
上面所述的是梅州地區(qū)的博物館展覽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并非“一日之寒”,也非“無本之源”,究其根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由于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容易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倘若博物館沒有不斷地推陳出新,就會越來越少觀眾愿意走進博物館,而博物館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教育功能和意義。正如梅州地區(qū)的博物館,大部分都是安于現狀,沒有根據自身的定位和相應的資源制定短期至長期的展覽規(guī)劃,創(chuàng)造條件主動引進和推出高品質的展覽,而是等待辦展的人上門,有則辦,無則空,這樣就導致觀眾只能反反復復地觀看舊的展覽和一些質量不太高的展覽。
也許對于許多博物館人來說,他們也希望能不斷地帶給觀眾更多更好的展覽,但是要做好一個展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擬定主題到撰寫大綱、陳列設計、陳列布展,每一步都需要專業(yè)人員相互配合,其中策展人又是其中最為核心的人員。所謂“策展人”,是指在展覽活動中擔任構思、組織、管理的專業(yè)人員。同時,因為“展覽是一種構建的認知秩序,需要策展人以深入的思考、嚴謹的論證來挖掘展品背后的邏輯鏈條,串起敘事的走向,通過展示世界的一角來實現文化概念的局部更新,在特定空間利用圖文和新媒體等方式傳遞文化信息,通過展品排列組合講述穿越時空的文化故事,并進而影響觀眾的心理,激發(fā)觀眾的創(chuàng)造活力”,因此對于策展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而策展人制度則是為策劃人的工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環(huán)境,讓策劃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地運行。但是,在梅州現有的條件下還未能形成策展人制度,更沒有培養(yǎng)起能夠真正組織策劃展覽的策展人。
做展覽并不像觀眾所看到的那樣,只是簡單的文字介紹和文物擺放,其中還牽涉到諸多環(huán)節(jié)。比如做一些專題展或特展,需要聘請人員撰寫大綱、請設計人員進行版面和場景設計、制作展版,有時還要涉及文物借展、運輸、保險費用等。而對于公益類的博物館來說,這些費用都需要博物館在自己的運營經費里去解決。但梅州地區(qū)博物館的運營經費都相當有限,只能維持正常的開放工作,因此很難有多余的經費去策劃實施高質量的展覽活動。
文博行業(yè)其實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的行業(yè),因此博物館工作者除了需要不斷地加強自我學習之外,也需要向先進的同行學習取經,做展覽也是如此。比如說陳列展覽中所涉及的一些行業(yè)規(guī)范、展覽策劃的思路、展陳設計理念等等,都可以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得到提升。但顯然在這一點上,梅州地區(qū)博物館的陳展人員也做得還不夠。
總的來說,一個好的展覽既要有思想內涵,又要有觀賞效果,既能帶給觀眾文化上的共鳴,又能帶來視覺上的震憾。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并不容易,建議梅州地區(qū)的博物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提高展覽的質量。
一個博物館陳列文物如果缺乏特色易讓人形成審觀賞厭倦感,降低博物館的參觀量,得不到很好的展陳效益。因此梅州地區(qū)博物館需從內部找到自身優(yōu)勢,從獨特的手法和獨具的視角來挖掘館內特色,匯聚零散的展品,詮釋歷史階段性或地域性的水土人文組合,達到連續(xù)性和獨立性的思想表達,將博物館展覽創(chuàng)設成為具有生命靈魂的故事。
要選好陳列側重點,對館內展覽陳列全面的設計規(guī)劃,突出展覽重點,創(chuàng)新展覽形式,個性化的設計將展覽整體與個體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效果,使藝術內涵與整體風格兩者兼顧,以此吸引參觀者。博物館工作者結合觀眾對地方文化的熱愛情感,將歷史與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創(chuàng)新設計中,從展覽空間的色彩、展品設計選擇、輔助搭配陳列物件等充分展現文化魅力,在現代與傳統(tǒng)的文化碰撞中產生新鮮滿足的參觀體驗,深化觀眾的文化自信。
日新月異的現代材料和科學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可以用來裝飾裝修陳列展覽場所。如:VR技術、AR技術、仿真場景、色彩運用、 LED技術、燈光照明等,都能很好地美化裝飾陳列展覽的活動。多元化的表現方式,可以完美地表現陳列的藝術性。一些有著成功經驗的博物館案例都是值得借鑒的,例如利用音樂旋律設計、舞臺化的設計、書畫構圖設計等其他各種藝術形式,形成綜合性較強的博物館展覽表現形式,通過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在保證文物個性特征基礎上,把握陳列條件和空間,將傳統(tǒng)的陳列展覽塑造成內涵豐富的藝術舞臺表現形式。也可通過參觀者與展覽物件的互動形式,幫助參觀者更融入和親切參觀體驗。從聽覺、視覺方面帶領觀賞者進入心靈感應的深層次觀感境界,發(fā)揮梅州地區(qū)博物館開展科普知識和文化教育的作用。
創(chuàng)新是國家適應現代社會發(fā)展的必備素質能力,梅州地區(qū)博物館也應努力達到這一要求,在遵循國家歷史文化的前提下,勇于開創(chuàng)全新的展陳理念和方法。首先是思想創(chuàng)新。從思想上對策展工作進行改觀,確立重點展陳目標,再結合展覽設計、內容、服務等進行延伸,構建全面的保障機制。突出展覽創(chuàng)意,抓住展陳的亮點和重點,利用新的展陳方式和新的技術,營造出立體充實的展覽效果。其次是機制創(chuàng)新。引進策展人制度,發(fā)揮策展人的重要作用。做展覽的同時要配合做好媒體宣傳,以及展覽教育活動,通過建立創(chuàng)新服務機制,激發(fā)博物館工作者的創(chuàng)新熱情,帶動每個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投身于館內的每一次展覽活動。最后是服務創(chuàng)新。在做每一次的展覽活動時,都可以在研究觀眾的觀賞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展覽內容設計出豐富多樣的展覽衍生品,這樣既可以增加經濟效益,又可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現階段梅州地區(qū)的博物館陳列展覽水平還處于急需突破的發(fā)展階段,還未能積極主動地策劃出高品質的展覽。希望博物館能通過不斷地改進完善,實現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使參觀者在展覽活動中能更好地融入其展覽所提供的意境和思想中,讓觀者在美的觀感和震撼人心的思想碰撞中體會到陳列展覽表達出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