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男
摘 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中存在的不足,給我國公務員道德建設帶來很多負面效應。本文從儒家倫理角度,以義利觀、禮仁觀、理欲觀、群己觀為主要著力點,指出其對公務員道德價值構建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儒家倫理;道德建設;價值建構
一、引言
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是以儒家倫理為觀念架構,以宗法血緣關系為社會依托,以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和行為道德抉擇為導向的倫理體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確立,市場經濟不單純是一種經濟運行方式,也對社會組織整合結構產生著全面影響。面對日趨開放多元的現(xiàn)代社會,道德調節(jié)控制生活的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市場經濟對公務員道德建設的負面作用不容覷視。我們有必要對儒家文化的精髓進行概括分析。
二、儒家文化的倫理觀
倫理道德是儒家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集中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群體智慧,占據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儒家認為,道德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世界秩序就是一種道德秩序。儒家始終強調,人人都有道德意識,道德是人的內在本性。儒家文化道德至上的價值體系主要包括義利、禮仁、理欲及群己等方面。
(一)義利觀
重義輕利是以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孔子最早明確分辨了義利關系,認為義是第一位的,利是第二位的?!熬恿x位上”“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懷德,小人懷土”(《論語·里仁》)。孟子重義輕利更為清楚,他認為:“生,亦我所欲也;義,也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彼蚜x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儒家倫理思想認為人們在行為的價值選擇上應該重公義、輕私利。儒家并不主張在實際生活中排斥一切私利和任何個性欲求,只是將其放在價值序列的較輕、較次地位上,反對過分追求自己的私利,從而損害個人和社會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個性欲求與共性要求相統(tǒng)一的義利價值觀,應該是合理的。
(二)禮仁觀
儒家提出了關于“仁”的思想學說,奠定了古代社會人道主義、人文精神的思想理論基礎??鬃訉Α叭省庇性S多解釋,最主要的一個是愛人。他提出“仁者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雍也》),他還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和“泛愛眾”。《孟子·梁惠王上》中寫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后引出“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明確將仁愛從家庭推向社會,再推向自然萬物。在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除了對“仁”的高度重視外,對于“禮”的積極倡導也影響深遠??鬃诱f:“不知禮,無以自立?!比寮覍W派的代表人物認為“禮”是包含著恭敬、忠孝、寬恕、謙讓、誠實、中庸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的禮儀觀。儒家倫理的禮儀觀十分豐富,規(guī)定了人們對家庭和國家的責任和義務。禮對傳統(tǒng)社會是如此重要。它從一種先驗的道德來源,轉換為塑造、規(guī)定、限制人行為的基本準則。
(三)理欲觀
理,即天理;欲,即人欲或私欲。理欲概念最早見于《禮記·樂記》??鬃拥幕緫B(tài)度是講節(jié)欲。孟子則主張寡欲,他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避髯拥挠^點承認人的欲求的現(xiàn)實性,人人都有欲望,有了欲望也就會有矛盾。因而理與欲之間就要進行取舍。荀子主張在一定程度上追逐欲,再依心以道節(jié)欲。他的態(tài)度是中肯的,也最具現(xiàn)實意義。董仲舒提出了一個“極理以盡情性之宜”的理欲觀。他主張通過徹底貫徹三綱五常和法制以致情欲于“中和”之境,實現(xiàn)理與欲的統(tǒng)一,并從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和合為一的“真”的角度進行了論證。董仲舒的理欲觀有著合理的一面,也有著它嚴重的缺陷。朱子等理學家主張的“去人欲,存天理”則是理欲的消極方面。
(四)群己觀
群己觀主要是說個人與群體的關系。個體與群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人類文化的一個根源性問題。“群己之辯”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考這一問題的基本理論方式。儒家文化最關心的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建構和梳理??鬃恿x利觀的實質就是要個人必須服從群體,也就是個人必須服從家庭、宗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正是孔子以及整個儒家在處理群己關系上的基本原則??鬃又螅献永^承了孔子的學說,反對功利主義,重義輕利,主張“去利懷義”甚至“舍生而取義”,在群己關系規(guī)范上,強化了個體對群體利益的服從。而在荀子那里,群體首先表現(xiàn)為一種征服自然并使人得以生存的社會組織形式。由于人能“群”,故能“制天命而用之”。秦漢以后,獨尊儒術,倫理的政治內容更加豐盈,“三綱五?!睂⑷思{入同一系統(tǒng)中。董仲舒說:“以仁安人,以義正我?!边@反映了個人與群體的相互依賴,尤其是要個人投入群體,以群體表現(xiàn)自我,個人的存在和成功寓于群體之中。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儒家倫理在公務員思想道德建設的價值構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務員道德建設要堅持他律與自律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公務員道德失范與經濟體制轉型,政治體制、監(jiān)督機制等的不足有著一定的關系。
(一)公務員須遵守以義取利的經濟觀,有利于形成良好社會道德風尚,促進公務員隊伍的整體道德素質提高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逐步確立和競爭機制的形成,物質的極大豐富與人的精神萎縮極不協(xié)調的狀況,已經客觀的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自利是人的本能,也是經濟發(fā)展的原初動力。由于市場經濟以利益最大化來刺激每個人去為之奮斗,因而它很容易使一些人把市場價值視為唯一的真實價值,用以衡量自身和他人的價值。市場經濟的本性決定了它必須“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盡管這符合效率原則,但卻不符合道德原則,更為重要的是,那些自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的公務員,容易滋生“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導致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蔓延,致使在公務員中產生利欲熏心,唯利是圖,只講實惠、不講理想,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講錢財、不講原則,貪污腐化,違紀違法的現(xiàn)象。在市場經濟中,如果他們都一利當前,那只能帶來道德的敗壞和社會秩序的混亂,最終阻礙公務員隊伍整體道德的良性發(fā)展,有損隊伍形象,不利于政府威信的建立。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倡儒家的義利觀,為個人謀取財富提供正確的道德導向。
(二)以“仁”為核心的倫理道德,有利于公務員形成一種博愛的良好風氣,樹立積極、進取、奉獻高尚品質
儒家心目中理想人格首先就是具有“溫良、恭儉、讓”的君子人格典型,就是能夠守禮成仁的人。儒家認為守禮就是遵守道德規(guī)范,這是對君子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他們認為人除了具有社會屬性以外還具有自然屬性,而當人的自然屬性和禮儀道德沖突時,應該能夠把自己的情欲控制在道德規(guī)范之下,使自己的行為能夠符合禮。儒家還強調言而有信,要有浩然之氣。在以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濟下,儒家“仁者愛人”的思想更加有著積極的意義。我們今天提倡的“五愛”是一種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博愛。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有不少公務人員缺失誠信,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這樣就造成欺上瞞下、爾虞我詐等許多不正?,F(xiàn)象??鬃拥溃骸熬又嘛L,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堰?!比艄珓諉T“官德”不正,必影響社會風氣,使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的社會成員心理嚴重失衡。
(三)儒家的理欲觀,有利于公務員正確對待欲望,形成安定、團結的社會風氣
盡管理欲在宋明理學時發(fā)展到極端,且“存天理,滅人欲”是不合理的,但是從整個儒家的理欲觀可以看出,它的目的是抑制個人,服從社會。這對社會的安定、團結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很少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是欲望越來越高,有些人根本不考慮道德的約束,甚至有的人不惜以身試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步規(guī)范化,人們將會如儒家所提倡的理欲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將個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將個人道德的完善與社會風氣的純潔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新的倫理道德。
(四)儒家的群己觀,有利于公務員形成集體意識、團隊意識,培養(yǎng)維護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道德情操
我們所說的群己觀,也就是個人和整體的關系??鬃又v“為仁由己”“人能弘道”,相信人們通過主觀努力可以成就仁的品格。儒家主張“正己正人”的推己及人之道,就是為了調節(jié)人際關系,在自我克制中尋求整體的平衡統(tǒng)一。沒有正確的群己觀,可能使一些公務員組織紀律觀念淡化,不能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下級與上級、個人與組織的關系;只要個人自由,不要組織紀律;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分公務員群眾意識淡薄,干群關系緊張,與同事關系淡化。在與群眾的關系上,有些公務員不深入基層,不接觸實際,不做群眾工作,不走群眾路線,不傾聽群眾呼聲,不關心群眾疾苦,導致與群眾之間的“魚水”觀念淡薄,甚至在有些地方還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惡化趨勢?,F(xiàn)代公務員要有正確的群己觀,處處以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為重,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利益,有利于公務員集體意識、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維護民族團結,愛國愛家。
四、結語
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儒家倫理觀無疑蘊含著合理的價值觀導向作用。雖然儒家倫理道德學說有著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宗桂.儒家文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M].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2]白明東.儒家倫理道德在當代道德建設中的作用[J].漳州職業(yè)大學學報,2003(4).
[3]溫克勤.儒家倫理價值及其評價[J].徐州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1).
[4]路騰.試論儒家倫理道德觀念對現(xiàn)代文明建設的影響[J].天津成人高等學校聯(lián)合學報,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