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燕
【摘要】近兩年來,我國大力推行部編本教材,“部編版”語文針對傳統(tǒng)教育“不讀書、少讀書”問題進行改進,容納了更多的閱讀材料,并且對學生的閱讀量也有了新的要求,更加重視“閱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此提出了“海量閱讀”和“1+x”模式,希望能夠通過部編本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文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教學經驗與實際教學過程,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指出語文“1+x多元閱讀”模式內涵,最后提出一些關于該模式閱讀教學的一些見解,希望能夠為語文“1+x多元閱讀”模式的構建獻出一份薄力。
【關鍵詞】“1+x多元閱讀”模式;中學;語文;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基于課題研究,梳理了大量的中學語文教學文獻,并且結合個人以及其他同事的教學經驗,筆者發(fā)現(xiàn)目前的語文閱讀情況仍舊存在著很大的弊病,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其中尤其是對課外閱讀相關的問題,學校方面和家長方面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部分家長觀念陳舊,認為課外閱讀是浪費學生的時間,而學生閱讀其他文章便是不務正業(yè),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升;二是教師自身也缺少一些對課外閱讀問題的研究,自身水平不足,難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培養(yǎng)其閱讀習慣;三是從學生自身角度考慮,學生本身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yǎng),由此在閱讀的時候往往走馬觀花,沒有持久的熱情,三分鐘熱度之后就不愿意閱讀,而且學生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不夠,對于經典書籍的閱讀數(shù)量比較少,魚龍混雜,整體閱讀能力比較薄弱。
二、語文“1+x多元閱讀”模式內涵概析
筆者與同事進行課題研究,關于“1+x多元閱讀”模式的相關問題,以中學語文《紅星照耀中國》“1+x多元閱讀”為基點進行研究,下面就談一談關于語文中學語文“1+x多元閱讀”模式內涵的理解:
什么是“1”?是指閱讀的“基點”,就如同思維導圖中的最核心的點,所有的其他閱讀都需要圍繞這個基點進行,比如一本好書、一個案例、一個單元、一首古詩等,這都可以作為一個基點。
什么是“x”?是指圍繞基點進行的系列活動,比如可以圍繞某一個專題進行專題活動設計,例如“閱讀+群文串讀”,也可以是“閱讀+口語交際”“閱讀+習作表達”“閱讀+社會實踐”,實質上是指多種多樣的認知實踐活動。當然這里的“x”需要與積淀緊緊相聯(lián)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其中,“多元閱讀”是比較好理解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個角度、多方面地進行閱讀。
“1+x多元閱讀”模式,也就是圍繞著一個固定的基點,然后展開多種多樣的認知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發(fā)揚自己的主體性,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多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創(chuàng)新性閱讀,在原有的閱讀材料中,不斷延伸,找尋其他的課外閱讀輔助材料,這樣既有助于進行閱讀延伸,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理解。
三、構建中學語文“1+x多元閱讀”模式的策略
(一)借鑒思維導圖思想,了解1+x多元閱讀
進行閱讀教學研究時,我們發(fā)現(xiàn)“1+x多元閱讀”模式與思維導圖教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圍繞一個基點進行衍生教學,只不過,本模式主要是圍繞著某一個基點進行多元活動的組織,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個性化地理解和閱讀,所以我們在進行該模式的教學嘗試時,可以借鑒思維導圖的思想,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到熟悉,有助于學生理解“1+x多元閱讀”模式,為課堂的繼續(xù)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組織“1+x多元閱讀”活動,開展閱讀座談會
在組織“1+x多元閱讀”模式時,我們必須要明白,要讓學生對該模式進行掌握,需要幫助學生理解其內涵,其中“x”的理解可能稍微困難,這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扭轉課堂中“老師講課學生記筆記”的模式,設計多元的閱讀活動,所以我們可以針對“x”進行設計,可以組織閱讀交流會、閱讀座談會、閱讀競賽等。
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使一個人的知識轉化為所有人的知識。所謂的交流會也可以是多種多樣,對于我們的中學學生來講,以講故事的形式來為大家講讀自己的課外閱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生可以站在講臺上為大家講述自己閱讀的書籍,也可以以朗讀者的形式為大家讀一段,或者有閱讀過同樣書籍的學生還可以一起合作,為大家表演一個小話劇。我班就經常舉辦這樣的交流會,一般為兩周一次,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這樣所有的人都相當于閱讀了好幾本書籍,并有可能在同學的解讀下對書籍產生閱讀興趣,從而課下進行閱讀。這也是符合我們的素質教育的,通過對教材知識的拓展,將課文引子轉化為實例,讓學生感受閱讀的魅力,喜歡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
(三)設置“x”多元閱讀主題活動,營造班級閱讀氛圍
中學學生的學習壓力,相較于中學的學生而言,負擔會更加沉重一些。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外閱讀任務時,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盡可能地豐富課外閱讀的內容與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之中。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課外閱讀表演大賽”,可以劃定具體主題,如教師可以組織“紅星照耀中國”主題活動。在時間的設置上,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周的時間,進行廣泛素材的收集整理,讓小組長收集本組的活動主題,然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角色飾演。例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可以選擇耳熟能詳?shù)臍v史事件,以“皖南事變”為例,教師可以協(xié)助學生,共同完成角色的扮演。這樣的角色扮演能夠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得到有效的落實,讓學生切身地感受到課外閱讀帶來的樂趣。同時在這樣的集體活動中,能夠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印象,同學之間的互相分享,也從另一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增加素養(yǎng),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規(guī)劃閱讀計劃,形成1+x多元閱讀習慣
實質上,學生在初步接觸“1+x多元閱讀”模式時,由于對這種模式的接觸不是很多,也是初步地進行嘗試,所以,對這種模式下的閱讀實踐活動可能存在著一些疑問,在閱讀任務挑選時可能會選擇不當?shù)恼n外書籍,也不是很符合課堂要求,所以我們可以規(guī)定閱讀計劃,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養(yǎng)成“1+x多元閱讀”習慣,為學生的后期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長期積累,終身學習。我為我的學生制訂了閱讀計劃表,表格內分為閱讀日期、閱讀時長、閱讀頁數(shù)和閱讀問題,學生在閱讀日期上記錄自己每一次的閱讀日期,閱讀時長記錄自己無間斷閱讀的時間,閱讀頁數(shù)就是記錄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的閱讀量,這樣教師就可以掌握每一位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在閱讀問題上學生可以隨手記錄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不能理解或者當時不認識的字詞或者成語,教師在每月月末收齊學生的閱讀計劃表,耐心查閱學生們的閱讀情況,及時解答學生在閱讀中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既充滿了成就感,又在閱讀中掌握了更多的語文知識,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也可以及時觀測學生的閱讀動向,了解每一位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行因材施教的培養(yǎng)。
四、結語
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其中閱讀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以此來積累知識量,提高其綜合素養(yǎng)。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學階段的學生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學會制訂閱讀計劃,并且適量地進行閱讀,課外閱讀的總量需要超過260萬字。在此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本人就此談了“1+x多元閱讀”模式的運用,希望針對該模式的應用,能夠提出一些有用的見解,為廣大的教育同仁帶來一些啟示,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曾衛(wèi)華.中學語文多元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華夏教師,2018(35).
[2]孟祥忠.中學語文“多元閱讀”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語文建設,2013(13).
附? ? 注
本文系2018年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研究項目(課題名稱:中學語文《紅星照耀中國》“1+x多元閱讀”的研究。項目編號:GDXKT1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