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倩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批注式閱讀教學,充分尊重讀者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尊重讀者的閱讀差異,同時也培養(yǎng)讀者的批判性。通過在文章中直接圈點勾畫,它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由被動閱讀變?yōu)橹鲃娱喿x,打上自己認識的烙印,表達真情實感,對學生閱讀能力及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起著積極的影響和促進作用。
【關(guān)鍵詞】批注式閱讀;閱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但往往卻是實際教學效果并不好,高耗能低產(chǎn)出,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是得知甚少,不但沒有理解文章內(nèi)容,反而令不少學生失去興趣和信心?;诖朔N情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批注式閱讀法,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感悟、疑惑或者重點勾畫出來,也利于學生自讀自悟?qū)W習方式和“不動筆墨不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
那什么是“批注式閱讀”?在我理解的是,閱讀時讀者對閱讀內(nèi)容的部分段落章節(jié)、詞語或者句子表達出一種欣賞、疑問、反對等不同的感受,并將這種感受用線條、符號或者簡潔的文字加以標記的讀書方法。語文教學中運用批注式閱讀,可以起到積極的教學效果。那么,怎么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呢?
一、教會方法,授之以漁
(一)符號批注
圈點勾畫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批注方法,即學生在閱讀中,對于文章中知識的圈點勾畫,比如畫出需要注意的注音、生字詞;文章的中心句或者重點語句,用不同的符號或不同的顏色加以圈點勾畫來幫助閱讀。至于用什么符號,師生可以共同商量確定,不可隨意更換,形成儀式。比如,我就和班級學生商定,生字上畫圈,不會的字下加三角,生詞畫橫線,不理解的地方在旁邊加“?”,等等。這樣,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每次讀課文都能留下閱讀和思考的痕跡,既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fā)學生自學的樂趣。
(二)文字批注
根據(jù)學生預習時所作的符號進行進一步的閱讀批注,可以對某個字、詞、句、段,甚至是整個文章寫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蛘呤占嚓P(guān)資料時得來的收獲,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寫在書頭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詞句的旁邊,書頁右側(cè)),還可以是尾批(寫在一段或全文之后)。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將讀書、思考、寫作三者結(jié)合起來,學生慢慢也會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二、保證時間,提高質(zhì)量
批注式閱讀教學建立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chǔ)上,注重把時間還給學生。一些老師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可能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設(shè)計也沒有根據(jù)學生之前的閱讀水平和體驗設(shè)計,因此不能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人能力來進行教學。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閱讀體驗也是不一樣的,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中,才能讀懂文本,才能對文本產(chǎn)生獨特感悟和體驗,才能對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批注式閱讀的課前閱讀批注很重要。老師們可以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批注,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在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做標記,將感悟或者體會用文字在旁做記錄;而在課堂上,老師也應給足學生閱讀時間,加強對課文的了解。通過課前預習,自主批注,取得了良好的預習效果,課堂上老師也節(jié)省了大量時間,學生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三、深層引導,方法多樣
在教學實踐中,我經(jīng)常運用的批注式閱讀方法有感想式、質(zhì)疑式、聯(lián)想式、補充式。
(一)感想式,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文中的情景、人物或者情節(jié)內(nèi)心涌起了感受,引發(fā)了情感的共鳴,這個時候在旁作批注,運用恰當?shù)脑捘軌驑O大地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在我的語文教學中,我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文章、做閱讀題之前先進行“感想式批注”,每個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關(guān)注點是不同的,這樣通過學生自己獨特鮮明的閱讀,對于文本就會有自己個性化的感受,這是閱讀最關(guān)鍵的一點,新課標中對于閱讀也要求“強調(diào)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二)質(zhì)疑式,提升思維能力
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溫伯格曾說:“不要安于書本上給你的答案,而要嘗試發(fā)現(xiàn)什么與書本上不同的東西,這種素質(zhì)可能比智力更重要?!薄皩W者先要會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些話實際上都是在鼓勵學生要勤于思考,敢于質(zhì)疑,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時,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去思考。
例如,有個學生就在《長城與運河》這一課中做了這樣的批注:第一小節(jié)中的“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與第二小節(jié)“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中“動人”為什么不能和前一部分中的“不朽”換一下?在課上我就此問題詢問了學生,他們積極思考、各抒己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這樣是為了避免用詞重復;有的認為,這樣是作者為了顯示自己有文化;還有的認為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正是祖先苦難中的奮斗才使它不朽,所以不能換。一個疑問引發(fā)了一場關(guān)于民族精神的討論,這種批注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更讓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走向敏銳。
(三)聯(lián)想式,提升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曾講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遍喿x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讓同學們能夠由此及彼,能夠自覺地由文本遷移到文外。這種閱讀方法有助于同學們知識的遷移、信息的歸類整合。例如《燕子》這一課,課文結(jié)尾,作者由燕子停在電線上展開了富有詩意的聯(lián)想,生活中你看到過或聯(lián)想到過這樣的畫面嗎?再者如《廬山的云霧》語言優(yōu)美,運用恰當?shù)谋扔?,課文很生動,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我就抓住時間,利用句尾的省略號,讓學生展開自由的聯(lián)想與想象。抓住聯(lián)想的方法,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批注,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更為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和模仿精彩的言語形式打下了基礎(chǔ)。
(四)補充式,提升寫作能力
“讀書不難,能用為難?!睆埑钡倪@句話可謂精辟。寫作能力是綜合能力的表達,聽說讀寫,一樣都不能忽略。學生寫好一篇作文并不比數(shù)學考100分容易。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進行批注式閱讀的目的亦在于更好地發(fā)現(xiàn)優(yōu)秀作品的亮點所在,并通過批注過程使自己的閱讀感悟、發(fā)現(xiàn)和借鑒模仿的思維成果提升到新的高度,從而更加有效地學以致用,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快捷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中,有能力強的學生就在之后仿照作者寫詩的格式,寫下了真想變成青蛙、知了、小溪,寫得很有詩意。再者如《石榴》這課,作者按照時間的順序,細致地描述了一種水果成熟的過程:先是外皮顏色的變化,接著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寫了果實成熟的狀態(tài),最后寫果實的味道和口感。這是一節(jié)很好的寫作小練筆指導課,我抓住時機,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巧用批注式閱讀,一定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安粍庸P墨不讀書”,讓學生在批注中,獲得真切的學習感受,在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體驗中,放飛屬于自己的個性閱讀。
參考文獻
[1]于永正,陸恕,劉憲華.批注式閱讀:不動筆墨不讀書[J].小學語文教師,2010(4).
[2]王興科.批注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1).
[3]崔新月.多重對話深度批注——談批注式閱讀教學[J].語文建設(shè),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