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乃國
(相公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臨沂 276000)
足踝關節(jié)是人體的重要關節(jié)組織,由脛腓骨下端與距骨,在受到外界暴力作用后,容易發(fā)生踝部扭傷繼而導致骨折、脫位[1-2]。足踝關節(jié)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按照Davis-Weber分類法可分為3種類型,其中,下脛腓聯合水平以下的損傷歸為A型,經下脛腓聯合的腓骨骨折歸為B型,下脛腓聯合以上的損傷歸為C型。此次2018年1—12月該時段收治的試驗在足踝關節(jié)骨折治療中應用了手法復位與切開復位固定兩種方式,對比探究后發(fā)現后者療效更佳,現將試驗結果做如下報道。
將該時間段在該院治療的足踝關節(jié)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前瞻性研究原則,采用擲幣隨機法,將之分為兩組,各40例?;颊呋举Y料為:(1)對照組。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24:16,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 20 歲、65 歲,中位數年齡(42.81±3.79)歲;(2)觀察組。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23:17,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 21 歲、65 歲,中位數年齡(43.06±4.12)歲。從性別及年齡分布上看,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研究的意義。
(1)納入標準:①經X線片檢查確診,符合手法復位及切開復位固定指征;②此次試驗在醫(yī)院所屬醫(yī)學道德倫理委員會監(jiān)理下展開,患者知情且同意書。
(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等嚴重器質病變患者;②既往有足踝關節(jié)損傷病史者。
對照組行手法復位固定,接受X線檢查,取X線片踝關節(jié)正位、側位和踝穴位片,診斷病情,確定骨折類型、傷情、具體位置,治療時,取平臥位,固定患肢足前、足跟部位,將患肢小腿簡短內踝骨折部位向上牽拉,糾正脛腓骨下端移位,X線片顯示復位成功后,使用石膏對骨折部位進行外固定,持續(xù)4~6周,嚴格控制石膏松緊度,期間應用止痛、消腫、生肌藥物[3-4]。
觀察組行切開復位固定,行硬膜外麻醉,取平臥位,從患肢足踝部后外側作一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仔細觀察,對骨折處進行解剖復位,按照外踝、內踝、后踝的順序逐步固定,外踝骨折患者解剖復位后,以鋼板固定,內踝骨折患者及后踝骨折患者骨折復位后,均以可吸收釘固定。
治療后隨訪6個月,采用Baird-Jackson改良標準,從關節(jié)疼痛、距骨移位、距骨傾斜、關節(jié)穩(wěn)定性、關節(jié)間隙、活動范圍、行走、跑動8個方面評估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同時,綜合臨床癥狀改善情況,評估其治療效果,具體標準為:(1)優(yōu),Baird-Jackson評分>90分,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患者活動自如;(2)良,80分<Baird-Jackson評分≤90分,患處輕微腫脹,患者活動一定程度受限;(3)可,70分<Baird-Jackson評分≤80分,患處腫脹、疼痛,患者活動較大程度受限;(4)差,不符合上述指征者。
建立Microsoft Excel數據庫,應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試驗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現為[n(%)]的形式,兩組采用χ2檢驗進行對比;計量資料表現為(±s)的形式,兩組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關節(jié)疼痛評分為(12.08±3.94)分,距骨移位評分為(3.85±0.86)分,距骨傾斜評分為(3.17±0.65)分,關節(jié)穩(wěn)定性評分為(8.41±2.03)分,關節(jié)間隙評分為(5.62±2.03)分,活動范圍評分為(8.46±2.52)分,行走評分為(8.23±2.36)分,跑動評分為(7.74±1.85)分;對照組關節(jié)疼痛評分為(16.58±4.27)分,距骨移位評分為(7.25±1.72)分,距骨傾斜評分為(6.47±1.32)分,高于觀察組,關節(jié)穩(wěn)定性評分為(5.37±1.75)分,關節(jié)間隙評分為(8.76±2.40)分,活動范圍評分為(6.08±2.04)分,行走評分為 (4.80±1.20)分,跑動評分為(5.36±1.27)分,低于觀察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治療優(yōu)良率上,觀察組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62.50%,兩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手法復位固定是一種保守治療足踝關節(jié)骨折的手段,有一定效果但是無法滿足解剖復位要求,治療后再次移位風險大,踝關節(jié)畸形、疼痛、骨性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預后康復效果不理想[5-6]。切開復位固定是一種治療足踝關節(jié)骨折的外科術式,可充分暴露骨折部位,直視條件下進行解剖復位,修復斷裂韌帶,復位及固定效果良好,患者術后可早日接受功能康復訓練,有利于足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術后康復快。
此次試驗中,對照組行手法復位固定,觀察組行切開復位固定,足踝關節(jié)功能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從中可知,切開復位固定治療具備的科學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切開復位固定治療足踝關節(jié)骨折,療效優(yōu)于手法復位;因此,具有更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