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雅雅
【摘? ?要】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奠基石,也是語言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優(yōu)化詞匯教學,教師應解構教材,個性解讀,奠定詞匯課的教學基礎;深挖廣思,去粗取精,讓教材為詞匯課服務,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的音、形、義以及詞匯的用法,提高詞匯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教材資源;詞匯教學;語篇情境;詞匯建構
新版PEP小學英語教材將Lets learn部分的詞匯教學放到了Lets talk的對話教學之后,且詞匯都是圍繞話題,通過具體的語境集中歸類呈現(xiàn)的。綜觀當前的詞匯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大部分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設計時,能夠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境,滲透語篇意識,但對教材的結構以及對語篇語境的挖掘和利用還不夠,影響詞匯教學的效果。實際上,新版PEP小學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許多交際情境和拓展活動,是一個龐大的資源庫。因此,以新版PEP小學英語教材為例,教師應運用教材解構、信息挖掘、詞匯建構等策略,對教材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利用,并在此基礎上滲透詞匯教學,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的音、形、義及用法,進而優(yōu)化詞匯教學。
一、解構教材,深挖廣思,奠定詞匯課的教學基礎
讀懂教材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讀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學的基礎(朱德江,2014)。教師不僅要研讀教材中的圖片、文字、留白,還要通過各種渠道全方位地搜索相關資料和生活中的語言素材,在備課中做到對教材進行深度探索和個性化解讀,為詞匯教學做準備。
(一)深入讀圖,引導學生理解語篇,為詞匯學習打基礎
英語插圖是穿插在文本中為文章提供背景信息或對文字信息進行裝飾、表征、解釋、組織等作用的圖片??梢哉f,插圖就是語言的再現(xiàn)形式,而語言則是插圖的理性表達。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應積極、合理地利用教材中配備的插圖,引導學生通過插圖理解語篇意義,為詞匯學習打好基礎。
圖1
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A Lets learn的內(nèi)容為例(如圖1),插圖呈現(xiàn)的是Zhang Peng臥室的格局,出現(xiàn)了許多物品的詞匯:clock \ photo \ plant \ bike...事實上,除了圖中列出的這些表示物件的單詞之外,房間里還有許多物件。也就是說,插圖為學生留下了很多空白。因此,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前一課對話課中的重點句型There is a/an...進行表達,在語言輸出中習得單詞。學生輸出的語言如下。
S1: This is the picture of my bedroom. There is a chair near the desk.
S2: My room is big and sweet. There is a computer.
S3: There is a bed in my room.
至此,課堂可以自然直接地過渡到本課詞匯的學習。教師也可創(chuàng)編一個較為完整的語篇情境,將詞匯放到具體的富有生活趣味的情境中,并配以相關圖片,便于學生理解,從而發(fā)揮插圖在呈現(xiàn)、理解、運用語言方面的價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解讀已有材料,挖掘隱藏意義,幫助學生復習已學詞匯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備課時都能解讀成段成篇的文字材料,而碰到詞匯課中的僅有一個重點句型及五六個單詞或詞組時,教師的解讀顯得有心而無力。許多教師不知該如何設計教學過程。事實上,教師可以從已有的材料入手,充分挖掘現(xiàn)有詞匯、句子的隱藏含義,獲取正確的信息,找準教學目標。
以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A Lets learn為例,教師可以關注地點類詞匯,挖掘學生已學的地點類詞匯;關注每個地點要做的事情,挖掘學生已學的做事情的短語;關注重點句型中涉及的方向位置,挖掘學生已知的方位知識(如圖2)。這一做法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復習舊知,還能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新知,激活學習記憶。
圖2
二、挖掘信息,去粗取精,讓教材為詞匯課服務
厚積薄發(fā),深入淺出地挖掘教材是教師智慧的體現(xiàn)(徐國裕,2014)。所謂挖掘教材就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教材進行濃縮和提煉,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并對教材進行合理的銜接和補充,讓教材更好地為詞匯教學服務。
(一)順接情境,創(chuàng)新形式,為詞匯課設置背景
PEP教材的詞匯課雖然也有自己的語篇,但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較少。在詞匯課前,教材已經(jīng)安排了Main Scene,Lets try和Lets talk三個板塊的內(nèi)容。這些板塊的語篇往往提供了人物背景、語言情境和文化沖突等信息。因此,在詞匯課導入時,教師可以順接這些板塊的情境和內(nèi)容,挖掘語篇資源中的信息,為詞匯課的展開做好背景鋪墊。
以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 Where did you go? B Lets learn為例,該課主要學習四個一般過去式詞匯:ate good food \ went swimming \ took pictures \ bought gifts。教師延伸了Lets try和Lets talk的語篇,通過寫微博的形式創(chuàng)設語篇,如圖3。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相對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尤其是本學期第2單元又滲透了“微博”這一時尚元素。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微博”話題,將本課時新授詞匯及重點句型匯編成自述式的語篇,借助微博這一個平臺進行整體呈現(xiàn),學生興趣十分濃厚。
圖3
(二)預設讀白,幫助學生積累詞匯,拓寬語用渠道
語用是語言學習的目的。教材中靜態(tài)的語言內(nèi)容如省略號或者問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留給教師和學生思維的空間,這就是教材中的留白(付紅娟,2011)。詞匯課呈現(xiàn)給學生的語言內(nèi)容不像讀寫課那樣豐富。鑒于此,教師應更加重視每個單詞和標點,在備課時合理預設,拓寬語用的渠道,設計讓學生暢所欲言的任務,真正實現(xiàn)語用的目的。
仍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A Lets learn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談論房間內(nèi)的物品及其位置,重點句型是there be。教師在設計時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拓展There is no…in my room. There isnt a…in my room. There is a…in my room, too.等句型。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將不同的單詞填入句子中,積累了相關的語言素材,也掌握了詞匯。
(三)重構教材,挖掘語篇,幫助學生掌握“音義形用”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提倡教師要依據(jù)課程標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對教材內(nèi)容即文本進行科學合理的補充、刪減、調(diào)整、拓展等?;谡Z篇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材重構,使教材更適應學生。同時,教師還應挖掘語篇的情境性、趣味性、滾動性和語用性,有效地推動詞匯“音義形用”的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1.挖掘人物信息,提升詞匯課的趣味性。在詞匯課教學中,人物是學生最直接接觸的對象。通過對人物進行挖掘,學生對角色的性質進行判斷,二者容易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在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What can you do? A Lets learn中,教材通過創(chuàng)設English Party的情境向學生提問: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進而引出動詞短語的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由于教學時間緊缺、活動組織能力有限,很少通過真正開展活動來教學這些詞匯。此時,教師就可以請機器人Robin幫忙,教學設計如下。
教師首先呈現(xiàn)第一單元Read and write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回顧學習。
T: Look! Robin is here. Is he clever?
Ss: Yes.
T: Yes. Robin is really clever. What can he do?
S1: He can speak Chinese and English.
S2: He can do housework.
T: Robin is very cool. He can do many things. Listen.
接著,教師呈現(xiàn)自主創(chuàng)設的語篇材料,指導學生完成相應的任務,感知新詞的意義,具體內(nèi)容如圖4。有了Robin的參與,課堂氣氛變得更為生動活潑,學生對重點詞匯的掌握也更高效。教師可以將Robin帶到日常的教學中,由此讓情境更加有趣,讓學生與Robin建立情感,一起學習、進步。
圖4? ? ? ? ? ? ? ? ? ? ? ? ? ? ? ? ? ? ?圖5
2.挖掘文化信息,營造詞匯課的跨文化交際氛圍。《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理解和使用英語,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世界意識。教師要充分關注英語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家國情懷。
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1 My day A Lets learn為例,通過Lets talk的學習,學生知道了西班牙和中國的人們不同的學習、生活時間。于是,教師根據(jù)學生所處的中國時間,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和Lets talk中涉及的詞組融入到Chant中(如圖5),在強化詞匯教學的同時再次深化時差的概念。之后,教師又插入四年級下冊Unit 2 What time is it? A Lets learn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對比中深刻感知中外文化的不同。這也為拓展階段的語言訓練提供了真實的情境和背景,為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3.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提升詞匯課的實踐效果。語言作為交際工具,要達到交流的目的,不僅需要正確的語言形式,還需要一定的學習策略。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原有的策略,“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明晰學習的重點難點,使學習更高效。
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 B Lets learn包含了詞匯crossing \ turn left \ go straight \ turn right及重點句型 How can I get to…?教師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按照平時的上課形式,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到這幾個詞的實踐性意義。鑒于此,教師設計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步:教師通過陳述,學生明白地圖上有哪些地點。
T: We can watch films there.
S1: Is there a cinema on the map?
T: We are hungry. We want to eat food.
S2: Is there a restaurant on the map?
此活動以復習地點類詞匯入手,讓學生熟悉地圖內(nèi)容,為“問路”的語篇建構做好鋪墊。
第二步:教師創(chuàng)設語篇,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詞匯。
T: Here are some people. They want to go somewhere. Can you help them find the way?
S1: Now Im at the cinema. First, go straight, then I see the traffic lights. Then I turn right and go straight again. You will see its on my left. Where am I going?
S2: Are you going to the restaurant?
S1: Yes, I am.
教師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fā),緊扣本課的重點詞匯,設計和平時相反的問答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路線找到目的地。這一方式幫助學生在闖關中理解、運用詞匯,避免了課堂活動的機械性。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要體現(xiàn)語篇意識,這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師通過解構教材、信息挖掘等策略,實現(xiàn)對教材資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給學生呈現(xiàn)完整的語言概念。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通過主動探究和發(fā)現(xiàn),加深對詞義的理解。當然,教材提供的內(nèi)容形式不一,也就決定了語篇重編的形式不一。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語篇和對話,幫助學生高效地習得和運用詞匯。
參考文獻:
[1]劉劍.加強理解英語教材 提高教材駕馭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3).
[2]徐國裕.有效課堂從研讀開始[J].教育評論,2014(2).
[3]龔亞夫.英語教育新論:多元目標英語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齊家小學? ?31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