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美
教育應當造就對社會物質生產和精神生活有影響的創(chuàng)作者,教育所造就的人應當有基本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風貌。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對社會有創(chuàng)造力并且不斷進行思考和探索的人。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需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外,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德育教育,為學生教授更多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哲學。筆者認為,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可以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學到很多課本里所學不到的內容。本文將分析如何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責任感,目的在于為更多語文教師提供增強學生責任感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語文綜合實踐學習對小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的課程,語文教師也需要具備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因此,讓語文教師來帶領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非常合理的。在小學學習的過程當中,語文學習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我國語文新課程標準當中強調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且要求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來開展語文實踐學習。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通常是以合作的形式來進行的,比如班集體之間的比賽或者是班級內部小組之間的比拼,這都能夠給學生提供一種培養(yǎng)責任心的環(huán)境,讓學生體驗到個人對集體的貢獻和價值。在綜合實踐學習當中,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在進行著考驗。因此,語文學習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前提基礎,如果學生語文學科活動開展得不好,將會影響學生以后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語文實踐活動是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基礎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通常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且,活動課采取的表現(xiàn)形式也不僅局限于課堂老師的講述,也可以是學生自發(fā)組織的某些活動,比如參加學生社團、興趣培訓班等都屬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還有一些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參加語文作文競賽或者是詩詞朗誦比賽等等。通過這些語文學科的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并且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幫助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增長見識。
二、傳統(tǒng)文化對于小學生責任感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它是我國幾千年文明匯聚而成的一種民族特質和民俗文化,其中包含的內容豐富廣博。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當中,教育專家們呼吁,從小學就開始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直到今天,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當中,傳統(tǒng)文化內容的教學也不在少數(shù)。
例如,筆者在開展小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的探究性學習《續(xù)寫故事》的時候,就采用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民間故事來作為教學素材,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我國傳統(tǒng)的民間故事,并且運用續(xù)寫的方式來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一些有價值的故事會帶給學生更多、更深刻的教育含義。例如《精忠報國》的小故事能夠教育學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愛國主義精神,心系國家和人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讓學生知道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和平時代來之不易。當今社會,愛國主義情懷不是體現(xiàn)在上戰(zhàn)場打仗,而是要時刻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并且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因此,學習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推己及人的心理,能夠教育學生以更加謙卑的胸懷去為班集體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利于班級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通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學生能夠認識到我國是一個具有歷史悠久的國家,有利于樹立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擔當感。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
我國非常支持在義務教育階段開展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對社會的奉獻意識。早在2001年,我國教育部就發(fā)布文件要求我國的中小學校設置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課程,并成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來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過程中增進了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通過學校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文件指出,社會實踐活動具有著很強的綜合性,在各地的教育過程當中,應當納入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之中,并且需要專業(yè)教師進行跟蹤指導和監(jiān)督,形成對學生的總結和評價。對于學生責任感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教師的落實,只有教師對學生有著強烈的責任心才能夠把教育工作落到實處。筆者利用我國的一些節(jié)日來集中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例如,在八一建軍節(jié)的時候,筆者會組織班級同學到敬老院去慰問抗戰(zhàn)老兵,并且通過聆聽老兵們的親身經歷來感受戰(zhàn)爭年代當中的英雄故事,借此機會教育學生在生活當中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并且要努力學習,將來回饋社會,為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另外,筆者還通過鼓勵學生做公益活動來讓學生感受到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當中,筆者也會采取分組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并且通過整體評價,而不是評價個人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點評和總結,這樣在無形之中也能夠強化學生的集體責任意識,從而促使學生成長為一個有擔當?shù)男聲r代學生。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時刻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以及樂于助人,勇于承擔后果的品質。語文實踐學習對于學生個人的性格以及品質的作用很大,因此對于這一部分的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只有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才能夠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切身生活實際當中感受到什么是社會責任,如何成為一個具有社會責任的學生,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