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君
【摘要】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課堂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在這變化之中課堂教學的效率越來越受到關注,而全面提升教學效率是數學教學整體質量得以提升的關鍵。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數學 教學質量
一、找準新知的切入點
在教學中,結合具體情境,順其自然的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巧妙結合,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從這個角度講,教師在教學準備階段應深入研究教材,更好的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做到心中有數,努力尋求新知的最佳切入點。如我在對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的知識進行授課時,先由“你衣櫥里的漂亮衣服多嗎?你平時會自己搭配衣服嗎?”等話題引入,然后引導學生討論: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這樣結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從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入手,不僅讓學習熱情高漲,而且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搭配”新知的探究欲望。進而順理成章的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操作、觀察等活動,有序的找出全部搭配方法,獲得新知。
二、把握好新舊知識的聯系點
按照數學課程的最新標準,數學課程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是促進學生和諧、持續(xù)、全面發(fā)展,不但基于數學科目自身特點,而且抓住數學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從學生當前生活經驗入手,使其經歷實際問題、數學模型、解釋應用等一系列過程,進而有效進行數學理解,并不斷發(fā)展思維能力、價值觀、情感態(tài)度等不同方面。
通常來說數學具有的邏輯性這一特性,恰恰反映它的嚴密性和新舊知識的連貫性上。每一部分的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fā)展,又是后續(xù)知識的基礎。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巧用新舊知識的聯系,突破教學重難點,顯得尤為重要。從小學數學的教材中能夠看出,各“知識”塊全都遵循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由淺入深的整體原則,按照不同階段、單元、章節(jié)進行編排。如計算整數時,需要從20以內數到100以內數進行計算,并且從萬以內數到萬以上數進行計算。整數加法從不進位至進位,而整數減法也是從不退位至退位。不難看出,數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極強,不同知識間有緊密聯系,所有新的數學知識全都建立在已學知識的基礎上。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系統(tǒng)性有整體的認識,抓住新舊知識內在聯系,做到數學教學瞻前顧后,使已學知識成為未學知識的鋪墊。如我在對分數意義、應用題、百分數題進行課堂授課時,始終將單位“1”作為重要概念來講解。在教學時,我通過多種方式,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充分利用好單位“1”這個舊知,在對這個關鍵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更好的去理解和獲得新知。這樣,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學生無論在知識的理解、探索上,還是在思維上都有一個導向,學生就不會感覺困惑和迷茫。
三、理清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數學教材最基本內容,是教學設計主要的線索。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難度大、阻力高的關鍵知識,這些知識通常比較困難、問題也難以解決。教師能夠授業(yè)、解惑,是一名引導者。學生理解重難點透徹與否,關鍵是教師能否深刻、正確理解重難點。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前需要對教學內容展開認真深入分析,做到熟練掌握,從而在授課時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如我在對四年級《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知識進行課堂授課時,為了使學生清楚地理解小數點移動會讓小數變化的原理,我提出三個問題,“為什么小數點位置改變后小數的值會改變?”“為什么向右移動小數點會讓小數變大?”“為什么向左移動小數點會讓小數變?。俊比缓笠龑W生按照以上問題合作探究,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突破重難點,獲得新知。在教學中,只有教師能夠充分掌握教材知識,深入研究各個數學問題,才能在授課過程中從全局出發(fā),引導點撥學生,突出教學重點,提升教學效果。
四、發(fā)揮好“隨堂檢測”這個點
要想增強課堂授課有效性,充分討論數學重點、難點,應從傳授傳統(tǒng)知識向培養(yǎng)實際能力轉變,提升其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課上的再精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到位,運用不靈活,也是不行的,所以,我加大了對“隨堂檢測”的重視程度,每節(jié)課拿出最后5分鐘,對學生進行隨堂檢測,結合隨堂檢測結果,分析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極力倡導推行“樸實、扎實、平實”的數學課。
隨堂檢測的形式有多樣性,不同的課型決定了在課堂檢測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不同方式,如可采用“書面形式”和“小組檢測”。
書面形式有利于檢測所有學生把握數學知識點的程度,找出不足確保課堂授課高效性。
小組檢測能夠讓學生相互檢測,發(fā)現彼此的錯誤,使學生可以更主動地學習數學。如我在教《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時,當我讓學生說出計算時要注意的問題后,讓小組互測進位加法的計算,然后互相批改,互相指出存在的問題,不僅鞏固了新知,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而且當堂就把本課的難點解決了。
隨堂檢測讓孩子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得最多,學得最好,學得最深刻,學得最輕松,學得最快樂,從而打造出高效的課堂?!半S堂檢測”題目的選擇一定要精而有針對性,能很好的檢測學生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隨堂檢測結果通過教師講解、小組互批的方式,得到反饋。課后,要有效利用隨堂檢測的反饋,對檢測結果不理想的學生多加關注,努力做到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五、利用好“優(yōu)等生”這個點
每個班級的學生有幾十名,在各種原因影響下,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若成績優(yōu)異,則會受到教師青睞。但是,大部分教師培養(yǎng)優(yōu)等生時,只重視個人發(fā)展,未重視他們對數學教學的幫助。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但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有快有慢的?,F在許多老師還是跨班教學,所以對這部分知識接受比較慢的學生,就需要充分利用“優(yōu)等生”這個強大的助力。
1.“以點帶面”式的輻射效應
一節(jié)課40分鐘,課上的數學難題和困難操作教師應讓優(yōu)生先做、先回答,后進生則認真聽和看,然后和優(yōu)生一起做、一起探討。優(yōu)生思維相對活躍,能夠對后進生發(fā)揮不同程度的帶動作用,他們表達流暢、動手能力強,無不在后進生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樣不僅能有效利用時間,而且能同時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2.優(yōu)等生的助教作用
優(yōu)等生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數學能力、知識等多種目標,有時這些學生會由于已經掌握知識,降低數學課堂積極性。通過讓他們當“小助教”,讓優(yōu)等生幫助教師批改作業(yè),鞏固其所學知識,不斷提升數學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批改,優(yōu)等生能夠逐步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因此,這一批改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等生多方面數學能力,提高其解決數學問題的水平,獲得良好的判斷、觀察能力,并調動了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將評價權給予學生,可以豐富數學課堂評價方式,這樣來自同伴的評價學生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
總之,不斷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對我們數學老師來說,是一個長遠而又繁重的“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與探索,時刻在進行,且永無止境。對每一名老師來說都是挑戰(zhàn),面對這個挑戰(zhàn),需要我們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堅持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業(yè)務水平,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我們數學教師只要勇于實踐、不斷學習,善于動手、動腦、反思,不斷改進我們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質量一定會得到不斷提高,我們每一個人必定會在挑戰(zhàn)“高峰”的路上越走越遠,也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