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萍
人各有不同,為此成就了姿態(tài)萬千的世界。每個班里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于是就造就了不同名次的學生。我是一名農村語文教師,根據(jù)觀察發(fā)現(xiàn)每個班里都有幾位語文學困生的現(xiàn)象,為此結合自己班里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和同事們一起探討總結對于農村現(xiàn)階段語文學困生的分析如下: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歸結起來有以下幾種
1.學生自身因素:除了個別具有自身智力缺陷以外
(1)缺乏學習的目的性
當問及學生為什么要上學的時候,學困生總是會支支吾吾一臉迷茫的樣子,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為什么來學校接受知識,只是在家長的安排下覺得父母把我送來了,我就要在學校待著,至于來到學校該干點什么以及我能做點什么他們一無所知。為此自己上學的目的性都不了解,漫無目的的來到學校,就造就了學生混天度日的現(xiàn)象,日積月累就出現(xiàn)了班里的學困生。
(2)語文功底薄弱
語文的學習就是從拼音到識字然后理解句篇章的一個連環(huán)性鏈條反應,如果拼音環(huán)節(jié)學的不扎實,就會影響自己的識字環(huán)節(jié),識字就比較吃力為此理解句篇章的能力也會相對較差。更有甚者連題目的要求都讀不懂,可想而知學困生根本無法應對自己的語文考試。
(3)缺乏語文學習興趣
語文就是語言能力的鍛煉及積累。學困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本身就有點薄弱加之上語文課的時候又不喜歡閱讀,為此語感方面就會有所欠缺。有的學困生壓根對于上語文課就比較反感,他們無法在語文課堂上尋找到自己的學習樂趣,從潛意識里覺得語言的品讀感悟就是一種乏味的體驗,沒有一顆求知的心,學起語文來效果也就不理想。
(4)學習習慣不好
學困生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不是想辦法去解決克服困難而是選擇避而遠之,例如轉換句型的這種題型,當?shù)谝淮斡龅竭@種題型的時候學生就感覺自己無法應對,日久天長下去學生在轉換句型這一方面根本就摸不到頭緒,為此想讓學生能夠自如的應對這種題型也就成了天方夜譚。長此以往最終導致自己失去了學習的熱情,甚至不知不覺中自己就列入了學困生的行列。
2.家庭環(huán)境因素
現(xiàn)在雖說家庭重男輕女的思想不再是阻礙學生學習的因素,但是還有以下緣故卻成了學困生學習的絆腳石。
(1)長輩的過分溺愛
農村的家長一般外出打工的比較多,孩子多數(shù)跟著自己的爺爺奶奶住,介于爺爺奶奶本身接受的教育有限以及他們對孩子的一種本能的疼愛,為此當有的孩子寫作業(yè)或者看書看到很晚的時候,他們總是縱容孩子可以偶爾不完成作業(yè),隔天他們就會給老師說昨天晚上孩子不舒服及家里有事情之類的理由來搪塞老師,時間久了就助長了孩子不努力學習的惡習。
(2)父母的不重視
有的學生雖不是留守家庭的行列,但是自己父母外出工作勞累了一天,回到家后根本沒有顧忌孩子學習的空暇之余,他們有點空閑時間只是想好好歇息會兒或看電視來放松一下自己勞累一天的身子。而有的家長只是問問孩子作業(yè)寫完了嗎,從來沒有指導檢查過自己孩子的作業(yè)。作為這樣的父母,他們只給孩子提供衣食無憂的環(huán)境,卻沒有督促過孩子的學習。
(3)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形象
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口無遮攔的說話,例如家長對于某個語文老師有意見,他們就會無所顧忌的當著孩子面前說老師的不好,孩子就會在心里質疑自己的老師。當孩子達不到親其師的狀態(tài)何談信其道啊,于是最終害的還是自己孩子的學業(yè)。
3.學校教育因素
(1)對自己老師的不適應
人各有所好,不同的學生喜歡不同形象舉止、脾氣品性的老師,當學生不習慣自己語文老師的講課方式時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因此而下降,更有甚者就會出現(xiàn)厭倦的情緒。有的學生不喜歡太嚴厲、太刻板的老師,因為不喜歡老師,學生對學習也會產生消極情緒。
(2)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沒有面向全體或片面地把少數(shù)學生懂了的知識以為所有學生都懂了,從而掩蓋了部分學生沒有學會知識的真相;有的教師只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沒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而這等于放棄了學困生。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
1.尊重關愛每一個孩子
愛是教育的基礎,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在學習中要理解、尊重學生,多些鼓勵,少些批評;多與學生交流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狀況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課堂上多鼓勵學困生思考回答問題,給他們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讓學困生隨時感受到老師每時每刻都在愛他。
2.學生自身的轉變
可以通過給學困生講道理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認知興趣,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一種需要,從而激發(fā)其學習動機。
3.教師對學生的鼓勵
善于抓住學困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并可適當加大表彰,甚至還可以在學生的試卷、作業(yè)本上寫幾句勉勵的話語,給他們適時適當?shù)墓膭?,會讓學困生感覺到自己被老師的認可,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4.讓自己的授課方式去適合每一個孩子
教師可以通過多于學困生交流溝通的方式,多了解學生的心聲,多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并適時的做出對學生意見的采納,只有在不斷地改進中師生才能共同進步發(fā)展。
5.家長的支持幫助
在平日里做到理解自己孩子學習不易的前提下,不能過分的溺愛孩子。有條件的可以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一起學習,多和孩子談談學習上的問題,讓學生感覺到父母對他們學業(yè)的高度重視,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6.同伴的幫助
畢竟每天老師和學生待在一起的時間有限,同學與同學相處的時間是比較多的,在班級里可以采用一幫一的形式來安排座位,讓學困生處于一種輕松、溫馨的環(huán)境中,以組長督促幫助或者組員互助的方式,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7.教給學困生學習的方法
許多學困生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成為學困生,所以要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技能培訓,要培養(yǎng)他們學會聽講、學會思考、學會作業(yè)等基本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
8.增加家長和老師的聯(lián)系
多進行家?;?,幫助家長分析學困生的現(xiàn)狀,讓家長對孩子有充分的了解,指導家長在家給學困生適當?shù)年P愛和幫助,不是一味地責備、加壓,或遷就、溺愛,改掉任性、貪玩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正常的心理。
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是種子的花期不同而已,相信包括學困生在內的每一個孩子都會開出自己絢爛的花朵,讓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用愛去澆灌一株株小苗,靜等每一個孩子的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