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冬華
隨著生命極端現(xiàn)象的不斷發(fā)生,生命教育已經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從“富士康十連跳”到復旦大學青年教師于娟的“生命日記”,再到“藥家鑫撞人殺人案”,人們不斷反思,生命在現(xiàn)實面前為什么變得如此脆弱?教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如何實施生命教育?我們又該如何理解生命教育呢?
生命教育是一種領悟生命本質、體味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教育。它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重大問題。人活著不應該只滿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不能只是碌碌無為的活著,總要追求點什么, 人要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要去追求高于生的境界。生命教育應努力致力于從關于自身的教育、他人與社會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宇宙的教育等方面教育內容的開展。在此基礎上,我們小學階段應該將生命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中,選擇適當?shù)纳逃黝}融入學校其他活動,通過實踐體驗引導教育學生在體味生命價值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理解他人,關懷生命。
一、要讓學生正確理解生死,引起他們對生命的敬畏
每個孩子對生命的誕生都充滿了好奇,“我是從哪里來的?”這個問題是每個孩子心中的疑問,而我們的家長卻很少能從正面給予科學的解答,這個問題一直是孩子心中的一個謎。同時,也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對矛盾,一方面是孩子的渴望、另一方面是家長的回避。從而,使孩子們缺乏對這一方面的正確認識,人們一直習慣把這一問題列入禁區(qū)。因此,我們在學校教育中,應該利用一些合適的機會,采取恰當?shù)男问?,讓學生了解有關人體生理方面的知識,感受生命的神奇與偉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為自己的生命而自豪的情感。
除去對生命誕生的好奇,孩子們在傳統(tǒng)的理念影響下又對死亡感到過分的恐懼,有的人還把死亡加入一些迷信的因素。在人們的心中一直都規(guī)避死亡、回避死亡。如:奶奶去世了,大人會告訴孩子,奶奶“睡著”了;親友突遭變故死亡,大人會對孩子說,他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這是對“死亡”的最大誤導。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都應該引導孩子正確、客觀地認識“死亡”,讓孩子清楚地知道死亡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是自己生命的結束,是永遠地離開親人和朋友、離開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再也不能回來。雖然每個人最終都會因衰老或疾病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而走向死亡,但如果一個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花季少年人為地結束自己的生命,則是極不應該的,也是極端愚蠢的。 我們每一個都應愛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正確看待死亡。
二、要讓學生學會自我保護,掌握生存的技能
現(xiàn)在社會中孩子是一個弱勢群體,社會上有太多的因素直接威脅著孩子們的成長。如:交通事故、火災、自然災害、同學之間的玩耍、還有好多人為的因素等等。對于尚未成年的小學生來說,學會珍惜生命、懂得保護自我,掌握一定的險境逃生的技能,應該成為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
現(xiàn)在我們在不提倡未成年人做出“無謂犧牲”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護本領。要向小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食物安全、網絡安全、防火安全、防水安全、用電安全、家居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訓練;要通過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突遇意外事故應該如何應對。例如當你一個人在家時,遇到陌生人敲門你該怎么做?有人帶你出去玩,給你買東西,你會怎么做?路遇盜賊如何應對?在偏僻的地方被人挾持,你該怎么辦?當同伴發(fā)生被綁架、被拐騙、被敲詐時,你該怎么辦?如何識破陌生人的騙局等等。要讓學生熟記報警電話,家庭、學校、班主任的電話號碼,學會打救援電話……
三、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印度的一句諺語說得好:“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蔽覀兌贾溃盒袨樽兂闪肆晳T,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習慣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嗇的,他只賜予每個人一次生命,所以我們必須珍惜。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能受用一生。如:在學方面:養(yǎng)成提前預習、專心聽講、愛提問題、及時改錯 、查尋資料 、不磨蹭、仔細審題 、勤于動筆 、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在做人方面:養(yǎng)成自信樂觀、誠實守信、堅韌執(zhí)著、自律自制、文明禮貌、成、孝順父母的好習慣。
四、要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磨練學生的意志
一個珍愛生命的人,肯定是一個有堅強的意志、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不低頭的人。但如今的孩子,家庭富裕,生活條件優(yōu)越,很少經歷過艱難困苦的磨練和大的挫折,這往往導致他們心理脆弱,如果不采取適當?shù)拇胧┙o他們“種一下牛痘”、“打一下預防針”,將來他們就有可能在艱苦、復雜的情況面前無所適從,甚至產生輕生的舉動。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認識困難和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戰(zhàn)勝苦難中才會有樂趣,才會有生機,從而能夠更加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