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lián)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研究,有效地更新了教師閱讀教學的意識,改革了閱讀教學的模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叭何拈喿x”的方向:多個文本、同一個議題、教學。課程目標是:以最大的真誠,充分信任兒童母語學習的能力,打破以單篇獨進、深探細究為主要特征的精讀教學一統(tǒng)天下的狀況,通過全面的閱讀指導,拓寬孩子的閱讀視野,引領孩子的閱讀生活;構建以一定議題為依托、以粗讀略讀為主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探索發(fā)現(xiàn)為樂趣的群文閱讀,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能力。
一、科學選擇群文教學主題
“群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怎樣把幾文章放在一起,有何意圖。選怎樣的文章組成“群”,無疑考驗著教師的閱讀視野、品味與閱讀教育理念。以學生閱讀視角為來進行組合能滿足學生的內在需要。當教師選擇這樣的群組文本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就會產生閱讀的強烈欲望,讀完以后,又會有與他人交流的強烈需要??梢?,尊重學生的閱讀視角,應該成為群文組合最為重要的線索。
(一)從人文教育角度定主題
以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名人成長小故事”“難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閱讀;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如“人與人”“人與自然”群文閱讀;以誠信為主題,如“在誠信中的成長歷程”“誠信小故事”群文閱讀;以尊敬師長為主題,如"我愛你老師""我的校園生活"群文閱讀等。
(二)從文章內容角度定主題
比如,以人物為主題,如“賣糖葫蘆的老爺爺”“我的老師”群文閱讀;以事物為主題,如“美麗的果園”“我喜愛的一種植物”群文閱讀;以事件為主題,如“古人筆下的送別詩”群文閱讀。
(三)從文章表達方式角度定主題
以寫作體裁為主題,如“民間傳說”“童話故事”“兒童詩”群文閱讀;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人物語言描寫”“寫景文選”群文閱讀等。
二、有結構地呈現(xiàn)文章,讓群文有機組合起來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個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優(yōu)化要素的結構就能提高整體的功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xiàn)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xiàn),最好有一定的結構,才能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我們可以根據(jù)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舉一反三、分組遞進、反復重讀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地呈現(xiàn)文章。
(一)單篇帶多篇
即先讀一篇文章,再讀一組類似的文章。如先指導學生閱讀《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后,補充《特殊的葬禮》《沙漠中的綠洲》這兩篇文章,并設問: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點?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然后小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讀后的感受,從而喚醒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充分運用教材,分析對比單元主題。在閱讀完文章之后,教師這種教學結構,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二)由淺顯到深入
即先讀一組淺顯的文章,再讀另一組較深的文章。如群文閱讀《風箏·飛鳥·魚》,先指導學生讀兩首有關風箏的詩歌,讓學生感受詩歌想象的豐富性;再指導學生讀兩首有關飛鳥的詩歌,在學生感受詩歌想象的豐富性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詩歌語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導學生閱讀三首有關魚的詩歌,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想象的豐富性和語言的有趣性。這種教學結構,一組一組地呈現(xiàn)文章,學生始終在多個文本共讀中進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三)反復重讀式
即先讀一組文章,再重讀這組文章。如臺灣陳易志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石頭湯》《雷公糕》《南瓜湯》《敵人派》《肉丸子湯》《兔子蛋糕》,先讓每個小組各自閱讀一篇文章,每個學生整理出本小組閱讀文章中的角色、困難、結果等信息,寫在便利貼上;再重新分組,新的小組里坐著讀不同文章的學生,請他們把自己寫的便利貼貼在海報上,重述自己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在一節(jié)課時間內每個學生相當于讀了六篇文章。
三、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
(一)問題設計注重群文閱讀的比較性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
(二)問題要指向多篇文章
單篇閱讀的問題設計只針對單篇閱讀,但群文閱讀是由多篇文章組成,問題的設計就不能停留在單篇了,要針對多篇文章的異同點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