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字》是美國小說家霍桑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作品采用了全知的第三人稱敘事方式,除此之外,作品所運用的象征手法和反諷手法也非常突出。
關(guān)鍵詞:霍桑;《紅字》;寫作手法
1850年,美國浪漫主義大師霍桑發(fā)表了長篇小說《紅字》,小說給我們講述了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和男主人公梅斯代爾之間的戀愛悲劇。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北美殖民時期,海絲特·白蘭與當?shù)蒯t(yī)生奇靈渥斯結(jié)婚了,但是他們沒有感情基礎(chǔ),更無愛情可言?;楹蟮暮=z特·白蘭非常孤獨,在此期間,她認識了牧師丁梅斯代爾,兩人開始暗中相戀,而且還生下了私生女珠兒。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于是被認定犯下了通奸罪,她被強行帶上紅色“A”字進行示眾,紅色“A”字在當?shù)貥酥局?。然而無論如何,海絲特·白蘭都不愿意說出珠兒的親生父親是誰。奇靈渥為此開始了復仇,他的情敵梅斯代爾最終死去,然而,復仇成功后的他也并沒有感到快意,一年之后他也死了。很多年之后,珠兒結(jié)婚了,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海絲特·白蘭又回到了那片曾經(jīng)讓她刻骨銘心的地方,后來,她也死了,她的墳緊挨著梅斯代爾的墳,在她的墓碑上寫著:“一片墨黑的土地,一個血紅的A字?!?/p>
小說《紅字》堪稱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典范之作,除此之外,它還開創(chuàng)了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先河。作品沿襲了作者霍桑一慣以來的象征手法,其中無論是人物,還是情節(jié),還是語言都帶著非常濃郁的主觀想象色彩,作者在經(jīng)常注重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描寫,把人物的直覺放在了作品的首要位置。
對于作品的藝術(shù)特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敘事方式
眾所周知,在小說的敘述中,作者會確立一種敘述的角度,小說的作者正是通過這種敘述的角度來向讀者敘述他想要表達的小說的人物、事件、情節(jié)以及背景等等。最為常見的小說敘述角度有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和第三人稱敘述角度,第三人稱敘述角度中習慣上我們可以為分為全知全能型的敘述角度和有限敘事角度。小說《紅字》采用的是第三人稱敘述角度的全知敘事角度及無限制
選用敘事者本身就是一種疏遠手段?!都t字》的敘事是以一個不愿承擔敘事責任的全知敘事者的視角展開的。作者采用這種敘全知敘事方式是因為作者不愿意讓讀者在字里行間看出他對犯通奸罪的海絲特·白蘭的同情,刻意使自己與作品的主人公保持一定的情態(tài)距離,避免用第一人稱的身份來講述這個故事,刻意把作者自身隱藏于”我們”之后,如“……當我們的故事開始時……”這個“我們”只是形式上的全知敘事者,這個敘事者既不是小說里的當事人,也不用在小說中闡述自己的觀點立場。然而,我們通讀小說,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作者在很多情況下,利用作品中的人物的視角表達著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
另一方面,從小說的情節(jié)來說,作品的的敘事結(jié)構(gòu)并不完整,小說的作者并不象一般的作者那樣向我們描述男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和丁梅斯代爾的戀愛及通奸經(jīng)過,而是把筆墨著重放在怎樣描述監(jiān)獄、森林以及刑臺等外在物件之上,這樣就使得象征性的場景成為了小說非常獨特的特色。這種不完整的敘事方式,可以讓敘事者繞過婚外情主題對故事的正面干擾,給我們造成小說并不是寫婚外戀情的假象,讓事實顛覆著正統(tǒng)的道德價值觀。
同時,這種采用第三人稱的敘事方式,讓作者與讀者之間產(chǎn)生了一種距離,或者說是一種審美的距離,這種審美距離進一步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口味及藝術(shù)感染力。
二、象征手法
作品的主人公海絲特·白蘭被強制在胸前掛了一個紅色的“A”字,這個紅色的“A”字作為主線貫穿了整個小說,在作品中,作者對這個紅色的“A”字進行了大力的渲染,以展現(xiàn)出其小說的豐富的意蘊。
首先,這個紅色的“A”字象征著小說里男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和丁梅斯代爾兩人之間那種真摯、純潔、熱烈的愛情。紅色與血與火的顏色一致,本來是熱情是力量是生命的象征,而愛情則是生命之源,是對人世的熱愛,按理說,在任何一個正常的社會里,真摯的愛情都應該是被倡導被贊美被謳歌的,小說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種本應被贊美被謳歌的美好而真摯的愛情卻被清教徒們作為恥辱的標記,把它掛在了主人公海絲特·白蘭的胸前。
其次,在小說中,紅字“A”也是恥辱和罪惡的象征。這個象征源于《圣經(jīng)》。在《圣經(jīng)·啟示錄》的第埂七章寫到一個“大淫婦”,她就是穿著一襲紅色的衣服坐在一頭猩紅獸之上的,從此以后,在西方紅色便與淫蕩以及罪惡聯(lián)系了起來。而作品中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因為通奸被清教徒們在胸上掛了了紅色的“A”字,讓她一生抬不起頭來,永遠被烙上了淫蕩的標志。而作品的男主人公丁梅斯代爾也在自己的胸前刻了一個紅色的“A”字。帶著這個象征著淫蕩和罪惡的紅字,主人公一次次被押上刑臺,與其說這紅字象征著淫蕩和罪惡,勿寧說更象一只祭壇上滴著鮮血的羊羔,它以自已的苦難、鮮血、甚至生命向世人昭示著一條解脫罪惡,走向上帝和天堂的光明大道。
三、反諷的手法
《紅字》這篇小說一個最大的寫作手法就是運用了反諷的寫作手法,作品就題材來說本身就帶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清教徒們舉著虛偽的旗幟,在海絲特·白蘭胸前掛上象征淫蕩和罪惡的紅色的“A”字,而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對作品的男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和丁梅斯代爾都持著同情,他們?yōu)榱思儩嵍鎿吹膼矍橐簧茈y,這本身就是對打著“圣潔典范”的清教徒的一種極大的諷刺,讓我們看到,真正犯下原罪的是吃人制度。
除了以上三種寫作手法之外,作品在人物的刻畫方面也非常成功,小說中的人物沒有臉譜化,女主人海絲特·白蘭為了愛情一生隱忍讓我們深深地同情,男主人丁梅斯代爾也一生受著良心的煎熬,最終站出來承認自己就是奸夫,就是海絲特·白蘭的丈夫奇靈渥斯也讓我們無法恨起來,他也沒有錯,在作品中他也是受害者,他最后把家產(chǎn)都留給了珠兒和自己的愛人??偠灾?,作品正因為這些豐富多彩的寫作手法,最后才在美國文壇上大放異彩。
作者簡介:
嚴娟(1967-),女,土家族,貴州銅仁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與文化,二語習得,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