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小響
摘要: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一種非常有影響力的學習理論。分類總結(jié)各大數(shù)據(jù)庫檢索到的關(guān)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研究成果,總結(jié)分析有關(guān)行為主義的主要學習理論,以及一些學者的主要觀點,研究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影響,以及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和課程設計的關(guān)系,對以后的研究會有所幫助。
關(guān)鍵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語言教學 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115—02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一種學習理論,該理論在美國有著重要的影響。該理論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華生創(chuàng)立并由桑代克、斯金納等人豐富發(fā)展、得以逐漸成熟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將學習看作刺激和反應的一種活動。行為的習得是對刺激的習慣性反應。在“刺激—反應”的練習中,失敗的反應逐漸減少,成功的反應增多,直至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刺激和反應的聯(lián)結(jié)。該理論忽視了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認為學習者是處于被動接受位置的。
在數(shù)據(jù)庫中輸入“行為主義”與 “學習理論”“語言教學”“語言學習”“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理論”,共搜集到核心期刊以及CSSCI文獻(排除重復)21篇。下面將對搜集到的文章進行分類。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語言教學影響分類
(一)有關(guān)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一般性描述
羅立勝,徐一潔(2002)文章開頭主要介紹了S-R理論的主要來源和發(fā)展過程,由巴甫洛夫的經(jīng)典條件實驗引出,華生進一步強化“刺激—反應理論”,斯金納又提出了“工具型條件反射論”和“強化論”,此外還從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的角度出發(fā),概述了這一理論的主要特點(模仿、強化、重復和成形四個模式)。
劉延(2009) 描述了行為主義的提出背景,概括了行為主義的五種主要特征以及由此引出的五種學習模式:觀察、模仿、重復、強化以及成形。
埃里克·布萊多(2010)討論了行為主義學習概念的社會建構(gòu)特點,認為它有它的社會效果和社會來源,學習概念既是被社會建構(gòu)的,也在社會中具有建設性。
周成海(2011)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就教學的主要特征與信念基礎進行了總結(jié)。
袁玖根、邢若南、張翌鳴(2012)從形成背景、哲學基礎、研究取向、適應的主體(個體)和知識生成的途徑五個方面探討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并就這幾個方面對教育進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建議。
顧奎(2014) 對比了翻譯中的“行為主義”與語言學中“行為主義”的區(qū)別,文中的行為主義并不等同于斯金納的傳統(tǒng)行為主義,實際上是一種語言行為主義。
(二)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
1.一般性理論描述
金麗(2000)從行為主義模式分析應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她認為中國的教育包括現(xiàn)在所要改變的應試教育是行為主義的一種學習模式。行為主義忽略的學習者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性,忽略了學習中的情感和心理因素。行為主義將學習看作一種機械的行為,將學習者看作一種無情感的學習機器。
羅立勝、徐一潔(2002)從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將S-R理論中的有關(guān)觀點概述為目前外語教學的一些基本原則:實踐性原則;模仿性原則;口語性原則;句型教學原則;獎勵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
熊宜勤(2006)從研究新進展概要和對教學實踐的貢獻兩個方面分析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
王大順(2006)總結(jié)到受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教學的變化以學習效果只涉及兩個方面,即施教者教學操縱和受教者的結(jié)果操作。最后,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給予評價。
王澤榮、趙清梅(2006)從學習觀、教學觀還有評價觀三個角度分析了職業(yè)教育教學的教學策略,更傾向于行為主義模式。
王惠(2008)從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角度分析認為,教學是教育者創(chuàng)造一定的教學情景,來引導學習者學習。并對正確的反應不斷重復。進而達到教育者預期的教育效果。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課程設計
張立國(2002)闡述了宏觀與微觀的網(wǎng)絡課程設計,對網(wǎng)絡課程的教學理論進行了探討,針對斯金納的強化學說提出網(wǎng)絡課程設計的五大基本原則:小步子原則、積極反應原則、即時強化原則、自定步調(diào)原則和低錯誤率原則。并提出由于行為主義的不足,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jù)具體的教育內(nèi)容適當選擇課程設計的原則。
Peggy A.Ertmer,Timothy J Newby(2004)從以下七個問題角度闡述了行為主義與教學課程設計的關(guān)系:學習行為究竟是怎樣的?影響學習的因素有哪些?記憶在學習中承擔了怎么樣的作用?學習的正遷移負遷移受什么影響?學習行為該如何用學習理論解釋?該學習理論哪些觀點對教學設計產(chǎn)生的影響較大?在該理論的指導下如何安排教學,最后給出了兩點教學啟示。
孫愛萍(2008)從六個方面介紹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在遠程教育學習材料設計中的運用:學習是如何發(fā)生的、學習任務類型、教學策略、教學建議、嵌入技術(shù)和案例介紹。
張友輝(2008)立足于行為主義的主要學習理論,結(jié)合職業(yè)院校實訓課課程現(xiàn)實特點,從課程目標、組織、實施和評價四個方面對職業(yè)院校實訓課課程設計進行了探索。
二、結(jié)語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于外語教學有著重要影響,它強調(diào)語言學習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diào)學習行為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但也有其缺點,我們應該客觀分析看待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從以上分析來看,對于代表人物,以及與技術(shù)相關(guān)的研究較少,研究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開展。
參考文獻:
[1]Peggy A.Ertmer,Timothy J.Newby.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gòu)主義(上)——從教學設計的視角比較其關(guān)鍵特征[J].盛群力,譯.電化教育研究,2004.
[2]埃里克·布萊多.學習的社會建構(gòu)[M].葉曉璐,譯.復旦教育論壇,2010.
[3]顧奎.翻譯不確定性論題解讀—評奎因《語詞和對象》[J].學術(shù)界,2014.
[4]金麗.參照現(xiàn)代教育四個模式看應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
[5]羅立勝,徐一潔.S-R理論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教學,2002.
[6]李亞平.教育技術(shù)發(fā)展進程中學習理論的影響[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
[7]劉延.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對外語學習的指導意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
[8]孫愛萍.三種學習理論在遠程教育學習材料設計中的運用[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
[9]王大順.學習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對教學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
[10]王惠.學習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對教學的影響[J].中國成人教育,2008.
[11]王澤榮,趙清梅.學習心理視野下的職業(yè)教育教學[J].中國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2006.
[12]熊宜勤.談學習理論新發(fā)展對教學實踐的貢獻[J].教學與職業(yè),2006.
[13]袁玖根,邢若南,張翌鳴.學習理論研究的主要取向及其教育啟示——基于行為主義和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的比較[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12.
[14]葉浩生.論班圖拉觀察學習理論的特征及其歷史地位[J].心理學報,1999.
[15]周成海.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主要特征與信念基礎[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1).
[16]張立國.網(wǎng)絡課程設計的學習理論基礎[J].遠程教育,2002.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