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當中的法制教學思想進行分析,就法制教學與小學品德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探究,結合兩者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設計出滲透著法制教育思想的小學品德教學方案,促進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教育;法治思想;教學方案
一、 引言
法制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了解國家制度、緊跟時代發(fā)展的重要教育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當中品德與社會教學與法治教育教學思想聯(lián)系更加緊密,如何在小學教育課堂上滲透法治教育思想是品德與社會教師應當探索的新課題。
二、 渲染法制教育思想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思想活動較為活躍,情感較為豐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來喚醒學生心中的法制種子。為有效的實施小學階段的法制思想滲透,教師首先應當規(guī)正學生的思想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法律在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并積極規(guī)范自身行為,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小學生的知覺情感體驗與具體到的形象的聯(lián)系能力較強,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具體形象的影響,換言之,學生容易對日常行為進行模仿?;诖?,在品德與社會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激發(fā)出學生對于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認知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渲染相應的環(huán)境氛圍,設定出一定的情感教學情境,在環(huán)境當中設定法制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牢固地樹立起遵紀守法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情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 規(guī)范日常行為
品德與社會通過對學生進行知識理論教學來指導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最終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培養(yǎng)出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在進行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樹立起一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將目標的最終指向指為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借助教材當中的內(nèi)容進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講解,例如在《四通八達的交通》一章當中,教師可以就交通設施的功能、交通法規(guī)的作用進行講解,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當中的具體條款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白在平時出行時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案例來進行實際教學,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應當收集好相關的交通案例,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將案例進行呈現(xiàn),結合出行過程當中的正確做法和錯誤做法進行思考,在逐步探究的過程當中明確在日常進行出行時應當如何遵守交通規(guī)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出行的過程當中自己和家長是否有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行為,讓學生考慮在下次遇見相關情況時應當如何的進行勸說,并鼓勵學生付諸實踐。在進行道路安全知識教學中,讓學生樹立起紅燈停、綠燈行的思想意識,自覺做到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做違反交通道路安全規(guī)則的行為。同時應當觀察學生是否在日常將知識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行為,是否能夠付出實際行動。教師可以把品德與社會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社會實踐內(nèi)容和課外活動開展相結合,設定出一定的教學評價指標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進行評價,使學生能夠做到知行統(tǒng)一。
四、 培養(yǎng)明辨是非的能力
學生對于善惡的思想認識決定著在日常如何開展各種行為活動,正確的思想意識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加強學生的思想認識,錯誤的思想認識會使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出現(xiàn)偏差,在錯誤的行為道路上越走越遠。為樹立正確的道德思想意識,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判斷出在日常行為當中哪些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是應當摒棄的。正確的是非觀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品質(zhì),在學生的心目當中應當樹立起一支能夠辨別是非善惡的標尺,在遇到相應的情況時,能夠依照自身的判別能力,結合心目當中的評判標準對日常行為進行判別。在教材當中《防止火災》一節(jié)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法制思想來滲透相應的觀念,讓學生懂得我國關于用火用電安全的具體規(guī)定,明白法律當中的常識內(nèi)容。學生應當明確哪些不當?shù)男袨闀鸹鹎?,在日常生活當中自覺進行避免,同時應當加強保護自身的能力,懂得在遇到火情時應當如何進行處理。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在遭受到不法侵害時應當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來進行維權,確保自身的權益不受傷害。讓學生懂得不僅要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學生還應當學會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實際權益。在日常的行為規(guī)范當中教師應當集合具體的行為準則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其中的具體含義和社會意義,并在遇到行為不當?shù)氖录r能夠結合自己的所學知識,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進行規(guī)勸,努力營造和諧、守法的環(huán)境氛圍。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的發(fā)展腳步,結合社會當中的最新問題就其中的法制教育思想進行探究,讓在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當中能夠了解相關的法律制度,自覺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周麗云.小學品德教科書中的法治教育內(nèi)容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2018(5):1-65.
[2]胡小燕.小學品德課如何與法制教育相結合[J].素質(zhì)教育,2015(11):61.
[3]曹洪星.小學思想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探索[J].學周刊,2019(19):56.
作者簡介:
廖光明,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道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