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主要互動方式還是以課堂提問為主。提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還能讓教師更加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進度。教師如果可以合理地設置提問方式及問題內容,就可以有效推動課堂教學進度,促進學生思維模式的發(fā)展。本文從對小學語文提問環(huán)節(jié)重要意義的探究出發(fā),為優(yōu)化小學語文的提問教學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探究
一、 引言
語文是一門將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來的基本學科,也是伴隨著每個學生一生的重要學科。課堂提問是每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都不可或缺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饋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好的提問不僅是連接教師和學生關系的紐帶,也是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手段。教師只有深刻地認識到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工作的重要意義,才能為學生帶來更加具有實效性的教學內容。
二、 小學語文提問藝術的顯著價值
(一) 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教師想要在課堂上開展自身的教學計劃,首先就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放下緊張的心理,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相關的教學內容當中。提問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增加提問內容的趣味性,讓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重新活躍起來。學生通過回答教師的問題,也能充分獲得一定程度的激勵。讓學生從被動學習逐漸轉為主動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有效降低教師的教學難度。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育的本質并不是由教師向學生灌輸一些重要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換句話說,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技巧。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就處于塑造自身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課堂提問,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會有效的鍛煉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這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顯著地正面影響,可以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學習生活樹立堅實的基礎。
三、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有效提問技巧
(一) 迎合學生興趣開展課堂提問
提問固然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但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問題的數(shù)量和質量。問題太少無法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問題太多卻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和抗拒心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只對一些尖子生或差生進行提問,教師只有做到面面俱到,才能讓整個班級的語文水平得到穩(wěn)定的增長。
其次,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要注重問題內容的趣味性。興趣本身就是學生學習動力的源泉,這一理論對小學生更為適用。很多小學生厭煩和恐懼教師提問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認為提問是一種“考核”,一旦沒有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就無法通過教師的“考核”。這種心理會極大地影響教師的提問質量,一些學生即使能夠回答出教師的問題,也會因為內心帶來的緊張感支支吾吾的。為了有效避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元素,為學生提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即使在一些學生沒有正確回答出教師的問題時,教師也要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進行引導,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師的和善。從而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巧妙地扭轉和解釋,讓學生逐漸向正確的題意靠近。
(二) 注重提問方式開展課堂提問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問并不是教師的專利,教師也要倡導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質疑。只有鼓勵學生去提問,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首先就要以更加客觀和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提問。即使學生的提問內容不太合適,也不能以指責的姿態(tài)面對學生。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問內容中的閃光點進行鼓勵和表揚,然后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轉移到正確的內容上。
另一方面,如果學生在一些探究性的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提出了一些雖然有爭議但卻有著討論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該結合全體同學的學習狀態(tài)對自身的教學計劃進行重新規(guī)劃,如果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對這一話題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就這一話題進行更加深層次的討論,甚至可以讓學生以小組辯論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很多教師擔心放任學生討論會影響自己的教學進度,不愿意給學生過多的討論時間。但這種教學變化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厚的收益,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有效的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一旦學生提出了一些教師很難在第一時間回答的問題,教師不能草草忽視,更不能敷衍作答。而是要實事求是的告知學生,老師在之前的備課中忽略了這個問題。課后教師應該及時查閱資料,為學生找出正確的答案,并且及時將答案傳達給學生。
(三)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產生問題意識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實現(xiàn)學生語言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步發(fā)展?;谶@種教學期望,傳統(tǒng)的問答式提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應該不斷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感受,讓學生從更深層次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穩(wěn)定提升。教師可以在實際的語文課堂上,基于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問題意識的萌發(fā)。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重現(xiàn)文章中的內容。當學生通過合作表演重新演繹了文章中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借助活躍的課堂氣氛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文章中父親說的話對嗎?你們在這些話中學到了什么呢?”提問結束后,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分析。這時一部分學生認同文章中父親的看法,另一部分學生認為文章中父親的看法過于片面。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實現(xiàn)了學生思維模式的多層次發(fā)展。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提問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帶來更加具有原則性的提問內容。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趣味性、實效性、客觀性,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更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力云.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技巧[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8):105.
[2]郝本信.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技巧和方法[J].教育觀察,2017,6(24):99-100.
[3]吳盛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提問藝術[J].當代教研論叢,2018(7):41.
作者簡介:
李積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金陵鎮(zhèn)三聯(liá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