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玲
摘要:“見微知著”教學策略即將信息化融入教學過程中,以“微”作為手段,運用課堂“翻轉”形式,達成“著”的教學目標。文章梳理了“見微知著”教學策略的實施過程以及相對于傳統教學所呈現的優(yōu)勢與特點,因勢利導,將“見微知著”教學策略應用于旅游英語課程中,以信息化微手段作為支撐,設計出具體的教學案例,并分析其所呈現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見微知著”教學策略應用于旅游英語課程的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效果以及改進措施,以期為其他專業(yè)信息化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見微知著;信息化教學;教學案例;教學實踐
一、引言
“互聯網+”的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下,教育信息化已成為高職教育教學的新常態(tài),教學信息化的有效應用是教育教學發(fā)展前進的支撐和動力?!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1]。在教育教學領域,如何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下,將信息技術與網絡資源相結合,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是每一位信息化教學實踐者需要實踐與反思的問題。
旅游英語是旅游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實用性語言基礎課程,需要學習者主動學習課程內容,在信息化資源的輔助下,自主學習,消化吸收,最終實現語言輸入向語言輸出的轉化[2]。傳統語言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進行語言讀寫反復訓練,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口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旅游英語作為專業(yè)語言課程,更加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與職業(yè)實踐能力。“見微知著”本義:“以小見大”運用于教學中是指通過信息化手段,將教學資源微小化、碎片化,讓學生能夠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移動學習,在課堂上同樣以“微”來組織課堂,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從而達到“著”的效果,即有效地實現學生語言技能的綜合提升。
二、“見微知著”教學策略
“見微知著”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其運行模式是在教學中以網絡學習平臺和教學資源平臺作為基礎,從微課切入,利用微資源,如微視頻、微景觀等輔助學生自主學習,以課堂“翻轉”作為教學形式,課前根據微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領取學習任務,發(fā)現問題;課堂上以微群組為單位匯報任務,解決問題;課后通過“微訪談”“微點評”等短小精悍的評論與建議,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實踐學習,最終達到“著”的效果,即高效教學。具體而言,課前微小組學習微課,探索微問題;課中微群組圍繞微視頻、微知識等微手段探究學習,內化知識;課后通過微平臺、微點評拓展知識。學生之間開展個人、小組、團隊等多形式的活動,在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中共生、共建、共享英語語言的魅力,旨在達到著的效果,即培養(yǎng)探究意識、自主制定完成學習目標,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3]。
“見微知著”信息化課程設計圍繞“翻轉 - 微課堂”展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具體如圖1。
該設計較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呈現出以下三種特色:突破傳統英語課堂填鴨式灌輸教學模式,利用教學平臺、信息化資源、微課等讓學生融入課堂、探究英語、嘗試表達;突破傳統教學教師為課堂主導,由知識搬運工轉化為指導者,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課堂自主微探究,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課堂終結性評價模式、滲透多元量化過程性評價方式[4],全程記錄學生的微表現,實時反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見微知著”教學策略應用于旅游英語信息化教學實踐探索
本次信息化教學以旅游管理專業(yè)核心課程旅游英語為例,選自主題任務:自然景觀的英文導游講解為例,教學設計案例內容為揚州最具代表性的景點:瘦西湖。優(yōu)質教學首先要做到以生為本,而以生為本第一步要了解學生,因勢利導。旅游管理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特點概括如下:善于利用互聯網手機等信息化工具,但只是刷微信、玩游戲,缺乏正確的引導;愛旅游、愛自然,經過導游實物、導游基礎等課程的學習,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但英文解說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將知識和應用有機結合。
將“見微知著”教學策略應用于旅游英語教學,并將信息技術轉換成微手段輔助師生進行翻轉教與學,此信息化教學實踐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師生共同制定教學目標
“翻轉課堂”,作為“見微知著”教學策略的教學形式,Todd Whitaker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中提到:“要讓學生們參與制定學習目標?!盵5],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學生課前進行微信投票,投票內容為:“用英文講解自然景觀,你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投票結果表明,問題依次為:講解詞匯不豐富、講解技巧沒掌握、講解不生動等。教師將這些問題和教學大綱、學生的學情相結合,師生合作提煉制定出本次課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為:掌握瘦西湖景區(qū)講解的詞匯和句型,以及景區(qū)知識點與講解方法,這也是教學的重點;能力目標是:具備用英文推廣景點和民俗風情的能力,這也是教學的難點;素質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及團隊合作的意識及能力,培養(yǎng)學生傳播中國優(yōu)美風景的責任感和素質,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學中。
(二)微平臺輔助學生課前自主學習
“見微知著”教學策略對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教師的課前準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搭建本課程的學習平臺,在平臺上教師發(fā)布景區(qū)相關資料和英文解說視頻,推薦學生瀏覽揚州英文官網體驗美景、熟悉景點,并布置相關學習任務。學生則通過平臺學習,自主搜索資料,登陸平臺領取學習任務—瘦西湖英文導游詞初創(chuàng)作。以小組為單位,將初創(chuàng)作導游詞作品發(fā)布到平臺,便于學生間互相評價,教師進行點評總結,適時調整課堂安排。針對高職學生學習專注力不長,所有資料、平臺都以“微”即短小精悍作為要求,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詞匯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在解說中尤為重要,針對學生愛玩游戲這一特點,課前教師選擇了樂詞APP,向學生推送了瘦西湖的微詞匯,里面的連連看游戲和看圖猜詞讓學生愛不釋手。學生通過微信群秀出單詞游戲的成績,互相競爭。此訓練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詞匯和句型打下了基礎。
(三)微手段形成知識系統,提升課堂的有效性
1.潤語言突破詞匯重點。課上展示學生的課前作品,作品里學生盡可能地用優(yōu)美的語言贊頌瘦西湖的奇秀,但還是詞匯句型單一,景點翻譯呆板,課前同學們只會用beautiful來形容美景,所以教師展示幾個有趣的單詞微視頻,講解更為豐富的表達方式,美景還可以用fantastic、fabulous等。學生分成微群組,舉一反三,為瘦西湖不同的景點找到合適的詞匯和句型,如湖面時寬時窄、兩岸林木扶疏、園林建筑古樸多姿等。組員互相潤色語言表述。學生對極具中國特色的景點翻譯也頗為頭疼,如何將字面簡單卻又富含文化的景點翻譯表達出來?如二十四橋、熙春臺、五亭橋等標志性景點。教師展示幾個備選翻譯,微群組討論,選出最佳選項,教師對幾種翻譯的優(yōu)劣進行點評,學生通過微群組討論,微詞匯選擇,最終頓悟了景點詞匯翻譯的精髓。
2.學技巧突破講解重點。學生的導游詞平鋪直敘,很難抓住游客的心理。其原因是沒有融入恰當的講解技巧。教師引入愛課程網站的慕課,讓學生觀看總結,發(fā)現問題,總結技巧,教師在此基礎上列舉幾處適合瘦西湖講解的技巧,虛實結合法引入了隋煬帝的傳說、紅樓夢文化知識,適用于二十四橋、熙春臺等。而用長提春柳、百花爭艷和亭臺樓閣來總結瘦西湖的美景,用到了畫龍點睛法,再用比較分析法,突出瘦西湖的奇秀[6],學生自行將導游詞修改得更有血有肉。本課教學重點:掌握講解詞匯和句型以及講解的方法已得到內化。
3.融文化攻克民俗風情推廣難點。一提到瘦西湖,學生就想到那里的水、柳、花,但是僅僅把講解停留在純粹自然景觀上,那是不夠的,教師展示一段淮揚文化微視頻,讓學生感受那里的民俗風情。針對淮揚民俗風情、隋陽歷史、飲食文化和建筑藝術,教師用英文總結說明,學生學以致用,探索瘦西湖民俗風情之美。到了此階段,學生的導游詞早已脫胎換骨:景點翻譯得當,描述生動傳神,各種技巧貫穿其中,就算紙上一躍也能體會到字里行間的奇秀之景。
4.抒感情達成“著”的教學效果。學生模擬導游實踐環(huán)節(jié),面對圖片景物,英文講解往往不鮮活,景區(qū)講解變?yōu)閷в卧~背誦。所以微群主使用3D旅游APP,3D仿真實景、微景觀,如白塔、二十四橋等,將更直觀地了解各景點。學生可以觀遠景也可以拉近了看近景,還可以360度環(huán)繞看全景。3D實景讓學生仿佛身處瘦西湖,觸景生情,在各種微手段的支撐下,學生此時的講解用詞得當,表達生動并且融匯了淮揚特色文化之后,學生可以熱情洋溢地把民俗風情傳播給游客。本課教學難點:具備用英文傳播景點和民俗風情的能力也迎刃而解,同時將“立德樹人”也貫穿其中。
(四)微訪談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旅游管理專業(yè)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實踐能力為核心,要求學生走進旅行社與企業(yè)零距離接觸,旅游英語作為旅游管理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要求學生走向行業(yè),了解動態(tài),敢于表達,所以課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yè)自主設計旅游線路,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同時錄制瘦西湖景點英文解說,上傳至教學平臺。為檢測學生的線路設計與解說的行業(yè)水準,教師邀請了行業(yè)專家來進行微訪談,旅行社的線路規(guī)劃員從專業(yè)的角度,對學生的講解進行點評。學生找到差距,查漏補缺,為入職行業(yè)打下基礎。
(五)多元量化教學評價促進師生反思教與學
“見微知著”教學策略的考核評價,借助于信息化手段,采取多元量化的考核方式。多元是指教師把課前的導游詞創(chuàng)作、課上的模擬導游、課后實踐以及教學自測環(huán)節(jié)通通納入考核指標;量化是通過教學平臺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的成績整體和個體進行分析,如這位學生拿到的系統評價為總分高于平均分,但景點知識類得分較低,詞匯題答題時間長,而教師獲得的信息為:在詞匯題方面學生整體出錯率為12%,而景點知識題方面長提春柳知識題出錯率為10%,在大數據分析的幫助下,學生和教師能夠更精準地發(fā)現問題,能夠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7]。
四、結語
“見微知著”教學策略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內化知識。信息化教學呈現如下效果:教師用微課、微景觀、微詞匯、微視頻等碎片化的資源整合應用于教學;用泛雅教學平臺、樂詞APP、地區(qū)旅游官網、愛課程等信息化手段突破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各階段的表現,教師記錄學生的微表現,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到了“著”,即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況和一個學生個體的綜合學習情況,便于教師跟蹤學情,做到了“因材施教”。
在旅游英語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理念清晰的“見微知著”教學策略,應用得當的信息技術,在本專業(yè)推廣四年中,該專業(yè)學生在詞匯、句型、感情飽滿度和翻譯精準度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其中多名同學在省級和國家級的導游技能大賽中獲得獎牌。當然,在旅游英語“見微知著”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個別學生有“搭順便車”現象,有些微信息化手段不能很好地體現等。這就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學校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如設施、設備、運行環(huán)境,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讓信息化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同時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也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與提升;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學習,發(fā)展能力,充分利用一切信息化微手段,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素養(yǎng)能力、實踐能力等。在學校信息化設備的輔助下,讓旅游英語教學在信息化世界中蒸蒸日上,并為其他課程信息化教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EB/OL].[2012-05-06].http://www.edu.cn /zong _ he_870 /20120330 /t20120330_760603_3.shtml.
[2] 江蘇旅游職業(yè)學院人才培養(yǎng)方案[C].2018.
[3] 馮為民.語文微探究教學與深度學習[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高中),2016,(8).
[4] 吳秀蘭.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 外語界, 2008,(3).
[5] [美]開普希·以學生為中心的翻轉教學11法[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4.
[6]? 郭紹青,楊濱.高校微課“趨同進化”教學設計促進翻轉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4) :98 -103.
[7] 楊黎.淺析高職英語教師評估素質和課堂評估的構建——以“旅游英語”課程為例[J].河北職業(yè)教育,2018,2(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