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語文課改征程路漫漫。由以前的《語文教學大綱》轉(zhuǎn)變到《語文課程標準》,更新了教學理念,變化了教學內(nèi)容,改變了教學方法,確實給語文教學帶來了許多生機。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長期以來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教學也在這片改革聲中呈現(xiàn)出熱鬧的景象,開放式作文,創(chuàng)新作文,原生態(tài)作文,新概念作文不一而足。然初中階段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本文結(jié)合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做法與看法。
關(guān)鍵詞:作文;高效;寫作教學
一、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 鼓勵學生實話實說,敢想敢說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于強調(diào)思想內(nèi)容,一些學生很有個性的見解往往被老師給予很低的評價,這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與熱情,抑制了學生寫作的欲望。我國教育界老前輩劉佛年說:“只要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設計,新做法,新方法就稱得上創(chuàng)造?!苯處煈寣W生從小養(yǎng)成自己獨立思考與評價事物的習慣,尤其是要求他們對各種事物能有自己的見解,鼓勵他們實話實說,實事求是,敢想敢說?!拔沂謱懳铱?,我口寫我心”。在作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鼓勵學生多用心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實話實說,敢于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試想,如果一個學生有所見所感都不能如實地表達出來,談何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呢。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必須走出無話可說或者有話不敢說的怪圈。
(二) 多些肯定,少點批評
教師在評改學生的作文時,要善于駕馭評改的語言。在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和可取之處,給予他們寫作的信心與熱情。千萬不要一棍子打死。有些學生的習作真的不是很好,但是他書寫漂亮工整,老師也應該給予肯定和贊美;有些同學習作時已經(jīng)離題萬里了,老師可以嘗試著讓他再寫一文,以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輔導,我往往采用面批的評改方式,循循善誘,教他們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并鼓勵他們重新習文;對于寫作水平高的學生,我便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比如遣詞造句、結(jié)構(gòu)安排、立意構(gòu)思,我都會提出更高水準的要求或者讓他們再寫一篇選擇不同的題材同題異文,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chǎn)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評改后,應該給予他們展示的機會。作文課后,開展作文評點課,讓學生謄抄佳作,通過多媒體展示臺放映讓學生朗讀,達到“佳作共欣賞”的目的;還有讓學生把一學期最美的作文整合成作文集在教室里傳閱,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還可以收到了很強的激勵效果。學生的寫作欲望高漲,何愁“作文下筆難”呢?
(三) 讓學生成為批閱作文的主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批改作文時,把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如:互批互評法。先傳授批改的方法,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首先先通讀全文,找出錯別字、錯的標點符號;接著找出不通順的句子和語段;再接著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并用圈、點、劃線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評語,在作文頂格空白處打分數(shù),打的分數(shù)也按照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來打,每學期每一位同學都先分發(fā)一張中考評分標準,做到人手一份,打分有依據(jù)。在作文教學中這種方法既可以節(jié)約教師的時間,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寫作的能力,取長補短,為己所用,效果頗好。集體評價法:將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5-7人,選一名作文較好的同學任組長。將作文按人數(shù)發(fā)給每組,先由每一名組員批改,并寫出評價建議,然后交組長整理意見,最后,推薦一兩本較好的作文在班上朗讀,并說出優(yōu)點和不足。這些方法的運用,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寫作能力,使學生越寫越有趣。
二、 善于捕捉寫作的契機
(一) 大膽模仿,創(chuàng)造寫作機會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對于初學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累提倡模仿和借鑒范文,培養(yǎng)好文風。因此可以采用續(xù)寫、仿寫、抄寫等方法,使學生從基本的寫作訓練中嘗到寫文章的甜味,消除害怕心理,增強寫作的自信心。例如,教了《背影》可以讓學生仿寫《父親的背影》《母親的白發(fā)》;教了《白楊禮贊》可以讓學生試著寫《青松禮贊》《小草贊》;交了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可以讓學生大膽想象阿長是如何走街串巷買《山海經(jīng)》的過程形成小作文;教了《愚公移山》后讓學生大膽設想愚公不移山可行,寫成一篇小議論文;教了《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讓學生續(xù)寫《于勒回家了》;教了《皇帝的新裝》可以讓學生續(xù)寫《皇帝回宮后》……這樣的嘗試能讓更多的學生很樂意地去寫作,而且寫出來的都還不錯。實踐證明模仿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寫作機會。
(二) 常練筆,多寫片段作文
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因此中學生可以進行多練筆,多記日記,多寫片段作文。很多學生一寫作文,總想寫些偉大的轟轟烈烈的大事情,而忽視了生活中原本大量存在的平凡的小事,這樣一來,常會出現(xiàn)空洞,無真情實感的“骨架作文”。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把眼光投向周圍平凡的世界,寫熟悉的事情,寫熟悉的話題,以真情動人,以獨特觀點服人,避免寫出假、空、泛、大的文章。學生有時沒辦法寫成一篇有質(zhì)有量的大作文,那么就多鼓勵他們寫片段作文。在教學中,安排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到對時政國事的抨擊,小到遣詞造句,不一而足。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題目讓學生去寫片段作文,如《下課十分鐘》《街頭一幕》《拐角處》《商場一隅》《當我打開家門的那一刻》《操場拾趣》《我并不差》《他很臟》《書包里的故事》《車上一幕》《校園一景》《我的絕活》……學生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nèi)容還運用到了大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也為提高作文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三) 循序漸進,有的放矢開設作文課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nèi)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常見應用文。因此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語文書都安排了相應的寫作訓練課及語文活動課。對于這些課程,我從不敷衍,而是依據(jù)學生能力狀況,以教材的作文訓練系列內(nèi)容為依據(jù),立足整體,開放教材,對學生予以作文技巧的指導。同時開展一系列的語文活動課,如召開演講會、辯論會、口頭小作文比賽等等,而后再進行寫作。這樣一來,寫作的機會又多了。
(四) 引進活水,讓學生立足生活,發(fā)現(xiàn)素材
葉圣陶有言:“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息?!痹诮虒W實踐中,選擇學生可感可看的事物,教給觀察方法??梢韵茸寣W生觀察靜物為主,注意觀察順序和觀察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如面對八年級的學生,宜結(jié)合教材一些說明文課文的學習,再寫一些說明文習作。如寫《我的書房》《我班的教室》《向你介紹我的校園》《我們家的老屋》《學校的操場》,從小范圍到大范圍,從室內(nèi)到室外。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從大自然的課堂中找到寫作的素材。面對四時景物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慢慢欣賞,然后仔細思索,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形成作文。世界精彩紛呈,生活豐富多彩。即使學生看到的、聽到的是相同的物、相同的音,但是他們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寫出來的作文也會各具特色,這也避免了雷同作文的出現(xiàn)。
三、 積累材料,遷移運用
葉圣陶先生說過:“我們知道了有優(yōu)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見空恃技巧卻造出好的器物來。”如果一篇好文章是一件精美的瓷器的話,那么這件藝術(shù)品的誕生離不開上乘的原料和工藝,也就是說要寫出一篇佳作,對寫作材料的積累、處理、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積累材料尤其重要。
(一) 回歸教材,積累素材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文章和片段,這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語文書本的課文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的,涉及的面非常廣,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做摘抄,甚至讓他們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便能“厚積而薄發(fā)”。如學《安塞腰鼓》時,我便讓學生做美句美段摘抄,甚至畫出一兩段好文讓他們背下來。如可以背誦此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讓學生在背誦和摘抄中積累了更多的美文美句。久而久之,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也會慢慢提升。
(二) 提倡多閱讀
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破萬卷”是說書讀得要多,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梢砸龑W生讀名著、報刊雜志、小說隨筆;也可以收看電視、網(wǎng)上瀏覽、做摘抄……把積累的材料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匯編。如可以把素材分為一個個的類,如“生存與生活”“德行與情感”“學習與教育”“環(huán)境與社會”“價值與理想”“思想與文化”等等。如此一來,學生寫作時能信手拈來,找到了寫作的“源頭活水”,就不會再做“無米之炊”了。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說:“什么叫寫作?寫作也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寫作也就是絕對的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也就是把整個身心都貫注在里面。”呂叔湘先生也有言:“對作文首先要求它有實實在在的內(nèi)容,少搬‘公式,少說廢話?!敝袑W生的作文教學要達到讓學生敞開心扉,直抒胸臆,下筆洋洋灑灑的目的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有人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彼允┙讨?,貴在引導,重在轉(zhuǎn)化,妙在開竅。教海無涯,寫作教學的過程是苦的,有待于每一位語文老師慢慢摸索。
參考文獻:
[1]謝穎.初中語文主題式教學實踐策略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2017(6).
[2]章熊.關(guān)于中學寫作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06(10).
作者簡介:
林藝梅,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