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教育階段,班級作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其科學管理極為重要。這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班級情緒是影響班級整體氛圍構建的重要因素,本文著重探討了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管理方法,以期更好地推動高效管理效果的實現。
關鍵詞:小學階段;班級管理;情緒管理;科學方法
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情緒管理是一個多方參與的教育工作。教師和學生作為班級管理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兩者的情緒和理性是互相影響的,甚至還能產生正相關和負相關的影響作用。因此開展情緒管理工作需要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和方面出發(fā),探討高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和路徑,為和諧班級氛圍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
一、 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管理——感性和理性的博弈藝術
管理是指在特定環(huán)境下對組織內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以便能順利實現既定的組織發(fā)展目標。班級管理作為一種動態(tài)的組織活動過程,同樣涉及對各項資源的管理和利用。這主要是教師(班主任)基于特定的教學管理目的和要求,運用科學的手段措施,針對班級內部的各項資源進行有計劃組織的全部過程,其管理成果的優(yōu)劣好壞都將直接影響到教育工作的整體成效。針對小學階段而言,參與到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的重要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由于主體性質的差異性,兩者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存在的情緒問題各不相同。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承擔著教學壓力,同時在面對差異化的學生主體時也同樣存在管理難題,例如怎么協調學生之間的矛盾,怎么構建高效課堂,怎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等;對于學生而言,由于還處于思維水平不斷發(fā)展的啟蒙啟智時期,情緒波動較為明顯,學習專注力較難長久集中,在班級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也較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實質上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情緒管理便是感性和理性的博弈藝術。雖然教師和學生這兩方參與主體都存在感性層面的情緒問題,但都需要從理性層面加以克服和改善,真正實現感性和理性,情緒和規(guī)范之間的平衡。過于理性化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壓迫感,直接導致管理主體之間的逆反情緒,激發(fā)矛盾的產生。而過于情緒化的班級管理同樣不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反而容易將課堂陷入無序管理狀態(tài)。因此在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探究情緒管理極為重要,這有助于班級管理活動的參與者都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增強班級內部的凝聚力,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獲得提升和成長,彼此之間形成高效互動、和諧相處的良好班級氛圍。
二、 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高效情緒管理方法
(一) 從教師主體出發(fā),做好班級情緒調控的管理者
在小學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需要與多方主體進行溝通和聯系,這包括學校管理者,學生主體以及家長等。教師自身情緒的穩(wěn)定和正向如同定海神針,直接影響了班級氛圍以及教學活動效果。首先,教師需要重視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改變傳統的教師為絕對主體的教育觀念,真正秉持人本教育理念,關注學生主體自身的學習、生活需求及內在情感表達。小學生情感需求極為旺盛,同時對外界事物充滿探究好奇。這需要小學教師能夠有效改善“速聽快判”的慣性溝通模式,給予學生以充分的情緒表達途徑和空間,認真傾聽孩子的表達。通過語言、表情、眼神、肢體動作等多個要素傳遞教師的穩(wěn)定情緒,尋求雙方之間的情感共鳴,給予學生以充分的安全感和受尊重感?;诖?,教師還需要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fā),準確挖掘班級情緒的本質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重要導向。
其次,在小班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需要持續(xù)建立民主對話機制,做好班級情緒調控的穩(wěn)定器。在師生對話過程中,如上文所提及,這需要教師換位思考,注重認真聆聽。在家校對話中,同樣需要教師改變“專斷”的不平等心態(tài),與家長進行平等積極的互動交流,善于挖掘家庭教育中優(yōu)秀的微小細節(jié),通過對話平臺予以正向宣傳,充分激發(fā)家長群體的積極群體,這樣也能夠盡可能減少家校協作教學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阻力,減少教師自身的情緒壓力。
(二) 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實現積極情緒的引導
傳統的小學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通過一系列班級管理規(guī)章制度及行為規(guī)范的制定約束學生學習和生活行為,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遵守地位,缺乏主觀能動性。過于嚴格的班級管理機制還容易激發(fā)師生之間的對立矛盾,引起學生主體的逆反心理。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小學班級科學情緒管理,這同樣需要從學生主體出發(fā),實現積極情緒的引導和消極情緒的疏導。例如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學生問題時,教師需要避免掌控感過重的思想,總希望能夠第一時間快速解決問題,但這樣操之過急的情緒管理并不利于問題的有效解決。因此教師需從學生主體出發(fā),給予學生以充分的尊重情感。另外,教師還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日常事務中去,以此增強學生主體的主人翁意識,這樣才能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改變傳統的被動執(zhí)行命令的觀念,而是真正以小主人的身份參與班級日常管理,自發(fā)約束自身行為,調節(jié)師生、生生之間的情緒表達和關系處理,例如可以建立科學的班干部培養(yǎng)機制,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群體的帶頭示范作用,同時班干部選舉采用推薦、自薦、輪流等多樣化的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擁有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能力展現舞臺。
三、 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實現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管理,這需要充分發(fā)揮管理者的智慧,尋求情緒與理性之間的轉化和平衡,在兩者的博弈藝術之間尋求適宜的管理路徑。在充分發(fā)揮理性管理的紀律性和規(guī)范性的基礎上,融入情緒管理的人文關懷,通過和諧班級氛圍的構建推動師生、生生、家校之間的協同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萍.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情緒管理方法初探[J].華夏教師,2017(6):91.
[2]許美華.對小學高年級班級管理中培養(yǎng)情緒管理能力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7):87.
[3]陳利利.小學班主任勝任力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30):20-21.
[4]羅永華.提高情緒管理的能力收獲班級管理的幸福[J].福建教育,2017(30):20-21.
[5]徐丹紅.情緒管理對班級管理的積極作用[J].才智,2016(5).
作者簡介:
白蕊,河北省滄州市,滄州市朝陽小學。